新浪新闻客户端

校园开工坊 学生秒变小工匠

校园开工坊 学生秒变小工匠
2018年06月12日 13:55 本溪日报
原标题:校园开工坊 学生秒变小工匠


  用结绳编制一对复古风的耳环,手工扎染一条颇具中国风的披肩,一双巧手拉坯制作陶杯或花瓶,为喜欢的诗文做手工拓片,在书签上书写俊秀的字体……这些手艺并非出自艺术大师之手,我市各中小学校园开设的工作坊中就有这样的能工巧匠,一双灵巧小手演绎传统文化艺术之美。

  从今年起,市教育局将每三年组织一次“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引导学校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社会影响力。

  为即将在六月下旬到来的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做准备,从3月起,我市小学校园和部分中学校园内开展了“一校一坊”或“一校多坊”——在校园中开设工作坊,由老师带领学生探究具有地域性、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让孩子们在校园中爱上一项手艺,并钻研其中。

  市教育局体卫艺科艺术专干周文杰老师介绍,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包括剪纸、皮影、编织、刺绣、面塑、年画、版画、扎染、民间手工艺制作、创意制作等。这些项目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同时又能够展示学生集体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学生们在校园工作坊中,以慧敏的双眼、聪明的才智、灵巧的双手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个个都是中华文化的小传人。近日记者对各校“工作坊”进行了采访,一睹“小工匠”们的风采。

  东胜小学:

  在兴趣引导基础上培养一技之长

  东胜小学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走班换课”已经开展了七年有余。学校里的学生拥有一本“护照”,每周走班换课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门课程去学习,上完课后老师会在“护照”上盖章。学生们在走班换课的课堂上可以学到数十种艺术、体育、文化相关课程。

  今年,东胜小学又在走班换课基础上开设了工作坊。二者之不同在于,走班换课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某一领域有所涉猎,如果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或在某一门课上比较擅长,就可以报工作坊,更深入地探究和钻研,培养一技之长。

  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修习各种形式的书法,印制拓片、面塑、纸雕、弯弯乐等。东胜小学安大智老师向记者展示工作坊学生的作品:一幅纸雕作品镶嵌在相框里,一棵树上有座树屋,一个孩子坐在树枝上望着远处的山峦与月亮。表面看是一幅普通的白色纸雕作品,但如果把相框背景灯打开,就会呈现出远近分明、有层次的立体效果。另外一组弯弯乐作品,用彩色金属丝弯制孔雀、松柏等工艺品。很难想象这些艺术品出自小学生之手。

  联丰华夏智慧校区:

  将艺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走进联丰华夏智慧校区的工作坊,一丝带着甜味儿的馍香迎面而来。你绝对想不到,这个学校的工作坊竟是用馍“做学问”——把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吃的馍做成各种生动形象又颇具民俗特点的艺术品。

  “花馍”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来说,这种民间艺术既陌生又遥远。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这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丰华夏智慧校区开设花馍工作坊。

  在工作坊里,老师与学生采用师带徒的形式,从最基础的“凝水”“ 箩面”“ 制酵”“ 发面”等工序学起,这些制作工艺贴近日常生活,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生活技能,还能为做好花馍打下基础。

  花馍工作坊老师黄皖蜀介绍,在南方或是乡村地区,逢年过节、嫁女迎娶等重要的日子都要做花馍,来表达美好的祈愿与祝福。“花馍的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花馍在蒸制成形后还需要着色、拼接、插面花等工序。通过这些纯手工的制作手法的学习,让学生们感悟到许多正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古老艺术不可替代的美。”

  第三十中学:

  “结之源”工作坊 发现传统之美

  眼看端午节临近,最近第三十中学“结之源”工作坊的李玉兰老师正在研究教学生们编“粽子”。

  一根根彩绳在老师和学生们的手中穿梭于十指之间,变换着不同的编织方法,将小小的彩绳变成了钥匙扣、手链、项链、耳环、发卡等多种生活中实用的小物件。

  在“结之源”工作坊中,老师们从简单的平结开始教起,逐渐增加难度,教学生们编织双钱结、金刚结、菠萝结,再到盘长结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结技巧与经验后,让他们自己进行创作。现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七八种结,通过颜色的变化搭配和穿插各种设计,每种结可以编出十多种不同效果。

  从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入手,老师在工作坊中介绍不同结形所蕴涵的不同寓意,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名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结艺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

  市实验小学:

  满族剪纸里有浓浓的本土情结

  穿着满族民族服饰,手握剪刀,一边旋转手中折好的大红纸张,一边用剪刀灵巧修剪,用不了多久,一张喜庆的窗花就剪好了。除了窗花,学生们还能用灵巧的双手剪出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等剪纸作品。满族剪纸是满乡文化中的一部分,一刀一剪中都饱含浓浓的本土情结。

  有着本溪市“剪纸艺术示范基地校”荣誉称号的市实验小学将剪纸纳入校本课程,专门开设了剪纸工作坊。

  在剪纸工作坊的教室里,黑板上方悬挂着剪纸风格的六个字——小剪纸,大人生。而剪纸工作坊的老师赵丽杰,更是一位专业人士:她出身于剪纸世家,荣获“全国十大女性剪纸艺术家”称号,其作品曾获全国第四届非遗博览会金奖。有如此专业的老师,学生们能够更直接地汲取到更纯粹、精湛的剪纸技艺。 此外,学校还把民间剪纸艺人请进校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

  剪纸工作坊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孩子生活,让孩子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不脱离地方文化特色。赵丽杰说:“通过学习剪纸,学生们了解了民俗风情,学会观察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进而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记者 林诗涵  摄影 林林
工作坊剪纸学生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