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刘耀强:用奋斗书写青春

刘耀强:用奋斗书写青春
2018年06月14日 06:57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原标题:刘耀强:用奋斗书写青春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秦慧英

    【名片】

    刘耀强,男,1985年出生于陕西,中铁一局长沙地铁3号线铺轨2标项目经理。从武广高铁到广珠城际,从新疆哈密铁路建设到长沙地铁修建,从一篇篇专业论文到一项项国家专利,他用脚步丈量着土地,用奋斗书写着青春。

    【故事】

    修地铁是个苦活,从地理坐标来看,很多时候就在繁华都市,然而绝大部分时间却身处电话都不能打通的地下。“相比戈壁滩和荒郊野岭的施工环境,这已经很好了。”刘耀强笑着说。

    这个来自陕西延安偏远山沟的小伙,从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毕业后,便一直在南来北往的铁路建设中奔忙。妻子是个湘妹子,过去他俩总是“你在那头,我在这头,一条铁路连着两头”,如今不仅能陪在妻子孩子身边,又修着长沙的地铁,在他看来,这就是幸福的样子。

    更幸福的,是能在苦活中,找到创新的乐趣。在大学读书期间,刘耀强就对各种发明创造十分痴迷。进入中铁一局工作后,他用不停地创新、用一个又一个专利及奖项,书写着青春。

    2013年修建长沙地铁一号线时,他发现混凝土浇灌进程缓慢,通过仔细观察、研究、试验、改进,他与团队给混凝土浇灌流程及设备做了一个“大手术”。

    在地铁修建中,混凝土浇灌既重要又耗时。隧道又窄又长,运送混凝土的车辆无法双向通行,轨道车运送混凝土,必须经过门吊运输、料斗返回等各项任务完成才能回去接下一趟。“一大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两趟运输中间要等40多分钟。浇灌100米道床,需要18个多小时。”

    刘耀强和团队对每一个工序进行拆分、计算、分析,无数次盯着图纸思考,一次次在地铁隧道内试验,最终研制出移动式混凝土布料车,使混凝土从轨道车卸下后,轨道车无需等待就能直接返回装料,而布料车则能在走行轨上进行运输、布料,完成混凝土浇筑。

    这一解决隧道内混凝土运输难题的“手术”,使混凝土浇灌时间从一百米18个多小时降低到6.5小时;此前一天只能浇灌75米、需要花费450万元,现在一天浇灌150米,花费225万元。这一创新成果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对于85后刘耀强来说,这已不是他的第一项国家专利了。

    在兰新第二双线哈密立交特大桥桥梁施工中,如何在新疆大风沙、大温差、干旱地区架设900吨的箱梁,在国内外都无先例。由于设备庞大、地质与气候条件又十分复杂,施工必须严密考虑各项因素,任何一项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刘耀强主动开展科技攻关,对戈壁滩大风大温差地区的箱梁架设、防风措施等进行专项研究,两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

    根据豆浆机的原理,他研制出了不会溅出水泥浆的自动搅拌桶。这个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发明,大受工人们欢迎,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多一点观察、多吃一点苦、多一点奋斗。”当记者问为何会有那么多专利和奖项,刘耀强用三个“多”来回答。在他心里,这就是青春的样子。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