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欲要山养人 先教山留人

欲要山养人 先教山留人
2018年06月28日 06:11 工人日报
原标题:欲要山养人 先教山留人
   

地处铁峰山脚的重庆万州区桐元村,海拔超1000米,人多地少、沟深林密。10多年前,这里交通不便,村民人均年收入仅600多元,是远近闻名的“市级贫困村”。6月15日,《工人日报》记者驱车数百公里,来到这峰回路转的大山深处,呈现眼前的却是平坦的道路、宽阔的广场,富有创意的雕塑。一栋栋楼房白墙红瓦,格外惹人注目。

“创造奇迹的不是神仙,而是打工回流的农民工自己。我们大山里也有诗和远方。”说这话的是该村党支部书记谢家宽。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全村现有微型企业277家,3家公司,5家专业合作社。过去有800多个劳动力在外打工,现在大多返回到村里创业。村里现有大学生11名,专业从事集体经济管理和服务。全村资源性资产3.2亿元,固定资产6500万元,各企业经营性资产近8000万元,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13800元。

改变:源自第一名农民工回流

“10年前,12月8日,我走马上任桐元村党支部书记。”在外打工多年的谢家宽没想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农民人均年收入为600多元,村里没有一间办公室,还欠下12000元债务。

“得找到致富的路子呀,不然许诺就是放空炮了!”谢家宽召集全村开会说,“我们得发展一项产业,把整个村带动起来,才可能摆脱贫困!”

“是呀,村里还是传统的农业种植,种的东西只够糊口。”“没产业,村里发展没活力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的问题还是集中在:”关键是发展什么产业呢?"

“目标只有一个,寻找一项能致富的好产业!”多年外出打工的经验令谢家宽坚信,没有产业就难说发展。

为此,谢家宽还带着村干部到各地考察,实地察看取经。直到2001年秋,在四川广元市苍溪县,谢家宽终于找到了猕猴桃产业。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开始动员发展种植猕猴桃,就被有的村民泼了一盆冷水。

“莫去上当,还是种庄稼稳当。”习惯了传统农业的村民很是抵触。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谢家宽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然而,乡亲们就是“不信这包药”,第一年全村几百户仅种下17亩。

“喊破嗓子,不如自己干出样子。”第二年,谢家宽把家里的5亩土地全部种上猕猴桃,还租种了外出务工农户的6亩地。其他村干部每人也至少种上5亩。这一年,在村干部的带动下,123户农户种植红心猕猴桃400亩。

三年后,成片的红心猕猴桃树挂上了惹人爱的果实,把山村的田野装点得一片翠绿,一上市就很快销售一空,亩产收入最高的达到两万多元。先种植的尝到了甜头,没有种植的“眼红”了。谢家宽借势发力,聘请专业技术员,挨家挨户指导猕猴桃种植,到了2010年底,全村猕猴桃种植发展到3080亩。

想法:让农民工回流当“老板”

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产业梦走出第一步后,谢家宽又开始了更长远的思索。

在谢家宽的现身说法号召下,尝到了种植猕猴桃的好处,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愿意回村搞种植。谢家宽认为抱团发展时机成熟。2011年8月,铁峰山猕猴桃股份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谢家宽任理事长。专业合作社变松散管理为统一管理,慢慢为猕猴桃产业筑起了三大保障线。

合作社引进两名大学生,专门巡回指导技术。并与四川农业大学、万州区农广校、苍溪科委、万州区科委、万州区科协联合在村里成立了“专家大院”。为确保销得出,谢家宽与外地商人联系,在四川、湖南建了两个供销点。

为延长鲜果存放时间,必须修建红心猕猴桃保鲜库,可钱不够,谢家宽就把家里的房产证拿去抵押,补足差额。最终,花费125万元修起了可容纳500吨的保鲜库。就这样,村里的红心猕猴桃产业滚雪球般逐年壮大,还带动了铁峰乡周边四个村一起种植,截至2013年底,全乡种植面积已达到6500亩,年产值近1000万元。

近年来,陆续回流的600多名“农民工老板”在村里大显身手,一家家企业搞得风生水起。有“同圆寿果”“铁峰山”“思稠之露”“犀牛河”等注册商标品牌。其中,重庆风箱梁实业有限公司是桐元村民委员会集体资产“三资量化确权”的成果。桐元村民委员会在公司持股60%,代表村集体资产,其余四家专业合作社各持股10%,分别代表四个村民小组集体资产。现已成为一家集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经济开发实体。

立志:打造山城创业第一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桐元村走产业化道路致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相继成立了5家专业合作社。目前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80亩,占耕地面积的81%,全村70%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还辐射到整个铁峰乡和周边开州、云阳的村庄,带动3200余户、10000余人就业。

结合村里的产业发展,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了5个专业合作社、2个村集体企业。“任何产业靠农民单打独斗都是发展不起来的,只有抱团才能做大做强。”谢家宽说,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技术、销售等问题,保障了股民的利益。

与此同时,针对村里猕猴桃丰产期到来、鲜果可能滞销的风险,桐元村又以村民入股形式组建猕猴桃深加工企业——重庆市铁峰山酒业有限公司,既破解了规模扩大后销售难题,又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记者在铁峰山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可以完成清洗、消毒、加工、装瓶等一系列操作,工人们正在车间内忙碌。谢家宽说,这些果酒生产出来后,一方面通过农超对接方式进驻重庆主城区的各大超市,另一方面还通过代销方式销售到其他省份,甚至出口到国外。

依托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建成了桐元新村犀河小区、垭口小区,集中居住农户200余户826人。修建了文化室、工会活动室、图书室、3组文化中心户等,这里既是万州区规模最大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又是万州微企第一村,也是重庆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庆市精神文明示范村。

谢家宽说:“一、二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催生了第三产业乡村旅游业的起步。”他说,下一步将以种养殖两大产业为抓手,加快打造“万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 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乡村旅游业,力争2018年建成重庆市返乡创业第一村。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