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揭秘C919强度试验团:平均年龄30岁 七成多是党员

揭秘C919强度试验团:平均年龄30岁 七成多是党员
2018年06月28日 14:15 澎湃新闻

  原标题:揭秘C919强度试验团:八百多人平均三十岁,七成多是党员

  [编者按]

  7月1日,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

  97年春华秋实,97年风雨兼程,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澎湃新闻在庆祝建党97周年之际,采访了一批奋战在上海改革攻坚、重大工程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见证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一架大飞机从梦想到直冲云霄,身板够不够硬?C919大型客机强度试验团队正用自己的汗水付诸实践,寻求答案。尽管跨单位协作,但试验团队肩负同一个使命,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一项接一项的试验,党员先锋更是主动攻关,带头突击。

  未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大飞机强度试验“兄弟团”知道,路一直在他们脚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他们心中的大飞机梦。

C919与它的强度试验“兄弟团”。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商飞 供图C919与它的强度试验“兄弟团”。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商飞 供图

  三方协作,共同验证

  6月26日,上海发布入夏以来首个高温橙色预警。14时,浦东新区最高气温达到37℃。

  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南边的C919静力试验现场,一架大飞机的机身躺在厂房内,身上布满了试验装置和密密麻麻的管线。工作人员头戴安全帽,身穿蓝色工作服,爬上爬下给它做着“体能测试”。即使厂房内开了空调,他们的后背也能见到汗湿的印记。

  这是C919大型客机强度试验团队的工作日常。团队跨三家单位,由一名“考官”与两名“考生”组成。

  “考生”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简称上飞院)与中国航空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简称623所),“考官”是中国民航局上海审定中心(简称审定中心),代表政府和公众,对飞机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监督、审查和验证。

  上飞院与623所共同开展C919大型客机全部结构强度试验的设计、实施,向“考官”表明和证明,飞机结构和强度对于适航规章的符合性。

  日常工作中,三方各司其职。上飞院把试验件交给623所,后者开展试验,审定中心代表公众把好飞机安全关——按照标准、要求、程序,检查商飞试验团队所做的工作是否如期进行,结果是否有效,能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对一些关键细节、环节提出质疑和建议。

  但彼此间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审定中心已与整个C919设计试验团队一起摸爬滚打了八年多。” 审定中心结构强度室主任张迎春表示,审查试验大纲、目击试验以及审查试验报告时,需要三方通力合作。C919副总设计师周良道说,为保证试验安全,上飞院与623所创新成立了联合指挥部。

  C919测试点高达13000多个

  一次次紧锣密鼓的试验中,C919变得越来越“强壮”。

  强度验证相当于给飞机做“体能测试”,包括静强度、动强度、疲劳试验等,C919测试点高达13000多个,只有强度通过了测试,安全才有保障,飞机才能离地飞起来。

  在C919大型客机研制体系中,623所承担了涉及材料原件、结构部件和全机等三个层面的强度试验任务。

  2016年4月11日,C919大型客机全机静力试验机(10001架机)正式交付623所上海分部。交付当天,现场联合指挥部也同时成立。彼时距离首飞日渐临近,而新厂房、新设备、新要求,无不给试验团队带来挑战与压力。

  联合指挥部两地办公,指挥着祝桥试验现场和阎良翼身组合体试验现场,让每一项工艺反馈,每一项设计更改,每一项试验文件的审批都能全速地传达和执行。

  交付后的一个月内,试验团队便完成了首项增压舱增压试验,紧接着全机2.5g机动平衡工况限制载荷静力试验,飞机首飞前全机地面共振试验等相继完成。2017年2月15日,最后一项首飞前全机静力试验也顺利完成。

  2017年5月5日,C919完成首飞。云霄上的梦想终成现实。而首飞后的一系列试验工作,也马不停蹄地在进行。

  即将面对2.5g试验

  如今C919即将面对的,是让ARJ21一度折戟的2.5g试验。

  “2018年6月,我们顺利完成了10001架机增压舱增压极限载荷试验,7月上旬到中旬要做C919大型客机稳定俯仰2.5g静力试验(验证飞机在2.5倍重力情况下的承压载情况),机翼翼尖的变形是在3米左右,而且还不能坏,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提到 2.5g试验,上飞院飞机结构强度工程技术所副所长朱林刚说,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失败”的滋味。

  2009年12月1日,中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支线喷气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在进行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试验过程中,当载荷施加到87%载荷时,龙骨梁后延伸段结构遭遇破坏,结构无法继续承载,试验被迫中止。

  “当时很痛苦,每一个人背负的压力都特别大,压抑得喘不过气。”朱林刚回忆,2010年6月底,经过7个月绝地攻坚,ARJ21新支线飞机2.5g极限载荷试验最终圆满通过。“花了7个月,我们把原因分析清楚了,把修正方案找到了,把事情最终干成了。”而对于即将进行的C919大型客机2.5g试验,朱林刚相信,试验团队能够众志成城,完成挑战。

C919在进行强度试验。C919在进行强度试验。

  “项目进行到哪里,就把党旗插到哪里”

  亲历了ARJ21支线飞机2.5g试验的唐吉运(现为中国航空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当时看到飞机“坏了”,第一时间跑去查看现场。在2009年试验成功以后,他用足球比赛绝杀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是感觉到有使命感,这个使命感让我们首先不想到你是设计飞机还是做试验的,这个就是国家的一个项目。大家第一目标是要把项目做好,要让飞机上天,交付客户。我们试验就是中间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我们有这个使命,这个使命把我们变为一体。”唐吉运说。

  而为了让工作更好的开展,三方组成的试验团队也成立了共同的党支部,在工作的同时开展党建工作,在党建中促进工作发展。目前,试验团队共有800余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党员占比约为75%。

  “我想我们这个团队的背后有三种力量,党建的力量,精神的力量,第三是团队的力量,这三个力量很重要。”中国商飞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曾勇明说,无论项目进展到哪里,团队就把党旗插到哪里,把党旗插在型号的最前线。而哪里有最艰难的问题,就有党员,就有支部,就有党建工作,这毋庸置疑。

  曾勇明介绍,团队围绕两学一做来开展党建工作,比如党员“闪光”行动,发挥支部“灯塔”效应,把党建优势转变为飞机型号的重要力量。有“强度双强”之称的王强与吴强,他们用行动带领着整支党员先锋队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贯彻“两学一做”,甚至通宵加班,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团队里的“闪光”事迹更是不少。

  “想到去年6月23日,我们在这里做试验,那个时候局方的代表张柱国小孩生日,从早上开始就和小孩说马上回去陪他过生日,但是他一直从早上陪我们到深夜,最后很不好意思地回家,还说这是送给小孩最好的生日礼物。我觉得很感动。”周良道说。

  “老木”带“新苗”。除了老党员以身作则,团队里的青年党员也勇于“挑重担”。长期的共同协作,强度试验团队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责任编辑:张申

大飞机强度飞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