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首届“江苏大工匠”风采录

首届“江苏大工匠”风采录
2018年07月13日 07:10 新华日报
原标题:首届“江苏大工匠”风采录

弘扬工匠精神 技能成就梦想

王南石

邓建军

田 明

朱洪斌

孙勤良

吴元新

张 忠

胡 胜

姚惠芬

唐 艳

技能人才是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把高技能领军人才作为“四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之一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投入,实施重点工程,促进了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发展。我省涌现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光和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社会财富,成就美好人生。

在省政府“首届江苏技能大奖”评选中,10名江苏大工匠、94名江苏工匠脱颖而出。在7月15日的世界技能日到来之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本报推出首届“江苏大工匠”风采录。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技能“大咖”从事的职业并不起眼:电焊工、叉车司机、油田钻井工人,或者是绣娘、印染工、电工,但因为他们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将不起眼的工作做到极致,个个享誉海内外,为有志技能成才的青年提供了楷模,激励他们刻苦钻研业务,立志岗位成才。

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坚持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着力培育“匠心”、提升“匠能”、铸造“匠魂”,创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让优秀技能人才遍布江苏各行各业,为“中国制造”“江苏制造”做出更大贡献!

男,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十九大代表。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大工匠等荣誉称号,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王南石一直从事航天伺服机构核心部件油泵、阀类产品的研制生产。在工作中精于钻研,解决了多项伺服机构研制中的难题,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他设计的齿轮副装配定位夹具,解决了油泵传动齿轮副装配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摸索出减少变量油泵零流量压力振荡的装配调试方法,提升了油泵动态特性的稳定性,提出改进油泵动密封性能的技术方法,一次交验合格率从原来的不足30%提升到95%以上。

王南石作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特别注重技术交流和“传、帮、带”工作,在生产一线注重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先后培养出技师16名,高级技师2名及多名航天中青年接班人。为航天产品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领衔的“王南石首席技师工作站”,积极开展 “集智攻关”活动,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

王南石

男,高级技师,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江苏大工匠等荣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在黑牡丹的30年间,邓建军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新时期产业技术工人创新发展的楷模,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中国“蓝领精英”的象征,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从1988年进厂开始,邓建军就在干中学,学中干,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他用自己的创新历程见证了中国纺织产业的艰难崛起。染整行业一直是我国纺织行业的薄弱环节,主要被色差、缩水等问题困扰,他带领其创新团队先后4次对染浆联合机进行改造,优化设备操作程序,通过电子技术与气动技术的完善结合,使黑牡丹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稳定控制在2.5%以内,领先国内外同行。他主持的染色工艺改革项目,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检测彻底替代人工控制,获得两项发明专利,填补了该领域的世界空白。

在邓建军团队的带动下,黑牡丹先后成立纺织、染色、纺部等10个学习研究攻关小组,带领一大批邓建军式的知识型员工迅速成长起来。工作之余,邓建军还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和机关事业单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呼唤“匠心归来”,做“工匠精神”的坚定弘扬者。

邓建军

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工,高级技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江苏大工匠等称号,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田明从事井下作业工作33年来,秉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理想,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大胆创新,研制压力计过载保护技术,使压力计的损坏率由16%降为0,先后完成革新成果92项,获奖44项,授权专利34项,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研制的《试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企业创效6800万元。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一代石油工人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被誉为石油石化行业工人学习的时代先锋、先进楷模。2015年,中石化党组号召全系统职工向田明同志学习,江苏省也号召全省职工向他学习,CCTV《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二十多家媒体也对田明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行业内外掀起了“向田明同志学习”的热潮。

男,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江苏大工匠、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网工匠等荣誉称号。

朱洪斌在电力油气化验领域中刻苦钻研。由他主持研发的科技项目,已获1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共获省部级奖励6项、国家级奖励2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6项。

朱洪斌发挥专业所长,主持研发的“变压器潜伏性缺陷的油中气体检测技术及应用”项目实现了电力设备超前故障预警和精准状态评价,该项目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近3年仅在江苏电网就已直接产生经济效益2.73亿多元。目前,该成果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朱洪斌参与编写了国家电网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同时作为授课老师培训学员累计超1.5万人次,为江苏电网培育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

田 明

男,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大工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孙勤良凭借勤学苦练的干劲和勇于创新的激情,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全国线缆制造业中的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凭借对电气控制的强烈兴趣和钻研精神,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高速光缆二次成套设备和SZ成缆设备,将设备高速运行时的余长控制、SZ绞合高速换向和高速扎纱张力控制的行业难题逐一攻破,研制完成的高速光缆生产设备的效率为当时业内设备的3倍。他自主研制的一套机械手臂,用于光电缆护套的排线,可适应各种不规则盘具,每年为企业节省1000万元人工成本。先后获得国际发明展银奖和铜奖各1项、授权国家专利38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孙勤良充分发挥其工作室的优势和作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绝技绝活、心得诀窍传授给年轻员工,在企业内形成“学技术、比本领、比创新”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培育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多名徒弟获得市、区级技术能手,在市、区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孙勤良还受聘于2所职业院校,定期为在校学生授课。

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获得“山花奖·个人成就奖”,江苏大工匠。

吴元新40多年来竭尽全力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在抢救、保护、研究、创新、传承蓝印花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蓝印花布专业博物馆,保护流失在民间的蓝印花布等传统印染实物遗存近3万余件,对这些优秀的传统蓝印花布图案作系统分类、编号、拍摄及初步的断代工作,并建立了蓝印花布纹样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蓝印花布系列专著,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部级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中国蓝印花布纹样研究”,填补中国蓝印花布领域研究的空白。

吴元新通过染坊中带徒、家族式传承、院校教学、社会培训等方式,传承传播蓝印花布技艺,培养了大量蓝印花布青年人才。

冯骥才先生评价说:“幸有吴元新先生,他出于一种文化自觉和30年来一贯和执着的担当精神,挽留了一批巨量的蓝染遗存,并脚踏实地进行科学整理和原生态的手工传承。我们需要有吴元新这样的一些人,有这样的文化视野,有这样的文化眼光,有这样的奉献精神,有这样的责任感,站出来守望我们的文化、弘扬我们的文化。”

男, 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焊接现场生产和质量控制、焊接新材料新工艺的试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江苏大工匠等多项荣誉。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张忠参加工作以来,苦学焊接技术,参与公司各类出口机车的焊接试验和首件产品试制,破解了机车总风缸、空心轴、制动缸等关键部件返修率高的难题。他总结的《小直径对接45度固定组合焊》操作法,在我国内燃机机车制造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近5年来,他攻克了球墨铸铁柴油机焊补修复、高速动车庞巴迪吊座焊接、美国GE曲轴平衡块焊接等关键技术难题百余项,是机车转向架、总风缸等重要关键部件的焊接“主攻手”。

多年来,张忠一直致力于为企业培养焊接技能人才队伍,将自己的绝技绝活无私传授给公司员工,仅针对高级技师、技师及高级工等技能人才的培训指导就超过400多人次,开展技术讲座120余次,授课时间达1000多课时,培训电焊工近3000人次。 “张忠工作室” 自2011年成立至今,他的团队攻克10多项生产技术“瓶颈”,为企业创造了近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为中国中车和高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男,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数控车高级技师。入所十多年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踏实进取,一步步成长为我国精密加工制造领域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等诸多荣。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空警2000预警机是民族的骄傲。在产品立项之初的对外合作中,第一批加工样品送到国外检测时,竟然被列出了50余项问题。为追赶国外先进水平,胡胜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关,终于解决了相关加工的一系列难题。后来,由于合作国单方撕毁合同,预警机转由中国人自主研制,胡胜和他的团队打破技术封锁,加工出了一系列空警2000预警机雷达所需的全部器件、结构件,为十四所研制生产出中华民族的“争气雷达”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胡胜先后在十四所研制的机载火控、机载预警、舰载火控、星载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科研项目中承担关重件加工70多项,攻克了毫米波雷达的波纹管一次车削成形、机载火控雷达反射面的加工变形、车载地面雷达高精度涡轮的以车代磨等技术难题,提出了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30多项,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加工技巧进行归纳,编写《天线数控加工作业指导书》等20余本作业指导书。

女,江苏苏州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大工匠、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州科技学院兼职教授、首届姑苏文化产业创新重点人才、首届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

姚惠芬出身于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学习刺绣,师从近代“仿真绣”大师沈寿的第三代传人、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牟志红,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彗娴先生,系统学习平针绣和乱针绣技艺,完整熟练地掌握苏绣的各种针法及绣制技艺,并深刻领悟苏绣艺术的真谛。她不仅能灵活运用苏绣的几十种针法于传统刺绣,尤其擅长将苏绣平针绣及乱针绣的许多技法灵活应用于人物肖像及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中,1998年,她和妹妹姚惠琴到镇湖创办了首家刺绣绣庄“琴芬绣庄”,取“勤奋”之意。

在传承和创作中,姚惠芬首创了“简针绣”技艺,创出一批诸如《素描少女肖像》《葡萄少女肖像》以及《写意牡丹系列》《写意花鸟系列》等具有高度艺术性和创造力的苏绣作品。其作品《四美图》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兰竹图》被伦敦大学美术馆收藏。2014年创作的《生态之殇》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女,江苏连云港股份有限公司东联港务分公司机械一队党支部书记、副队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江苏大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代表。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开铲车,要多吃苦,开好铲车,更要动脑筋”, 这是唐艳的座右铭。参加工作28年来,唐艳从一名叉车司机成长为“技能专家”。作为港口第一位能娴熟地驾驶从3吨至45吨多种车型铲车、进行多个货种装卸作业的女司机,唐艳从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她的工班单车接卸氧化铝1470吨的记录,创全国第一。经过多年摸索,她总结出“一铲准”“二确认”的安全作业法,将装卸效率提高20%,确保了港口安全生产。

走上管理岗位之后,唐艳把节能降耗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她摸索总结叉车节能操作法,先后在青岛、上海、天津等港口进行经验推广。2010年1月,唐艳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她充分利用工作室阵地开展技术创新和引导工作,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先后申报科技进步奖项60多项,获得集团以上奖励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为港口创造效益1000余万元。

航天大工匠电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