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赖”≠老赖,有多少伤害在悄悄进行?

“老赖”≠老赖,有多少伤害在悄悄进行?
2018年08月03日 12:46 新华报业网
原标题:“老赖”≠老赖,有多少伤害在悄悄进行?

  近日,观潮君发现《父母“老赖”子女遭殃:“处处受限”莫成“人人受制”》一文下有很多自称是赖姓人的留言,核心内容是“老赖”一词是对赖姓老年人的尊称,不得用它来称呼“失信被执行人”。

  好奇之下,观潮君拜访了度娘,发现此前已有不少公众号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不只是公众号,法院也收到过类似的留言。今年1月,湖北利川一赖姓市民给利川市人民法院建言:要求不得使用“老赖”二字代指失信被执行人。

  法院也给了回复,这一回复被网友称为“被法院给怼了”。

  怼没怼的,个人观感不同。但其中有个核心信息值得留意,即“在2017年3月,全国人大及最高人民法院在接到本族宗亲的相关报告时,即已发文后续不再使用‘老赖’等文字用于失信被执行人”。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进田企业董事长赖坤洪在广东团第六小组讨论会上,建议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15页最后一行的“老赖”用词,改为“失信被执行人”,以示对全世界三百多万赖氏人的尊重。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

  综上可见,在最高法院的正规文件中,不再以“老赖”代指“失信被执行人”。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用“老赖”代指“失信被执行人”。作为一种俗称,“老赖”一词仍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甚至包括法院系统的网站。那么,这对“赖姓人”是否构成伤害?

  观潮君以为,绝大多数媒体在使用“老赖”时,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性,没有主观针对赖姓族人的恶意。但从赖姓族人的角度来看,终归还是一种情感伤害。我们知道,汉语有用“老”加姓氏来指称人的做法,如“老张”“老杨”;甚至对一些外国人,媒体也用这种形式称呼,如用“老米”称呼中国男足前教练博拉·米卢蒂诺维奇,用“老施”称呼当了州长的美国影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因此,当“老赖”被用来代指欠钱不还者,赖姓人感觉到冒犯、屈辱,是可以理解的。

  究竟是何人、何时用“老赖”一词,来刻画欠债不还者,实在难以追踪考究。但这一词被普遍使用,并形成了对赖姓族人的情感伤害,这让观潮君联想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用词中,在媒体司空见惯的表达中,是否还有一些词语在悄悄伤害某些人群,而我们还浑然不知?

  这些词语或表达,有的涉嫌歧视,比如,“就像瘸子丢了拐棍”,“院子里的瞎子路灯亮了”,“技防系统半残现象倒逼相关立法出台”……再如,“剩女”“女汉子”“直男癌”“娘炮”,等等;有的涉嫌“污名化”,比如“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女大学生”“女司机”“农民工”“中国大妈”“木耳”“菊花”……

  福柯认为,话语是一套陈述,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对象的实践”。话语的形成、传播、转换、合并等过程都势必搅动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因素,搅动整个权力网络的运作。在上述词语的背后,是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情绪和看法,是各色人群、各种观念的角逐与竞争,也是思维方式的被定型、被简化。一旦某个词语被广泛使用,它身上曾带有的歧视与污名,往往在口口相传中冲淡,在约定俗成中隐没,最后登堂入室而无人侧目,唯有被伤害过的人在谴责、在呼吁。对一个文明社会而言,伤害愈是难以察觉,愈是撕裂的、令人痛心的。

  语言是观念的表征,并对观念加以强化。也许我们个人无法甄别每个词语背后的意图与隐喻,但我们的政府机构,我们的大众传媒当以身作则,规范用语,文明用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友善包容的价值取向。要知道,语言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细节,它的转变是循序渐进的,即便政府文件对某些词语进行替换,即便在词典中将某些词语删除,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些词语仍然根深蒂固。只有扭转使用者的思想观念,赋予其平等、尊重、宽容等理念,才能真正减少来自语言的歧视、污名与伤害。

老赖词语观潮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