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贺兰山东麓产区为何成为国际葡萄酒界关注热点?

贺兰山东麓产区为何成为国际葡萄酒界关注热点?
2018年08月14日 17:51 中国网作者:戚易斌
原标题:贺兰山东麓产区为何成为国际葡萄酒界关注热点?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进入产业发展快车道。 中国网记者栗卫斌 摄影

中国网8月14日讯(记者栗卫斌)近日,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首席酿酒师罗斯•摩塞尔接受德国影响最大葡萄酒专业媒体《葡萄酒世界》杂志专访时表示,如果下一个10年加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以及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营销力度,那么我敢肯定,宁夏将会非常迅速地赶上世界一流的葡萄酒产区。

早在2016年11月8日的上海ProWineChina2016国际展会上,世界葡萄酒大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酒窖顾问杰西斯·罗宾逊在品鉴了宁夏产区葡萄酒后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葡萄酒,长期以来舶来品占了不小的比重。近年来,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斩获诸多国内外大奖。国际知名品牌保罗力加、轩尼诗、桃乐丝等国外葡萄酒企业纷纷来宁夏建基地、建酒庄。贺兰山东麓产区为何会引起国际葡萄酒界热切关注?

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之一

良好的自然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2013年被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标志着贺兰山东麓产区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板块。

葡萄种植园内工作场景。 中国网记者栗卫斌 摄影

该地西有贺兰山天然屏降抵御寒流,东有黄河环绕形成的独特的气候调节功能,在水热系数、温度、湿度等气候指标均属于葡萄种植适宜区的范畴。

同时,这里为黄河冲积平原与贺兰山冲积扇之间的洪积平原地带,沙砾结合型土质透气极佳,土壤为淡灰钙土,有机质含最高,土壤表面为沙面多孔,下层土质紧密、松软,可使葡萄枝干的水分得到很好的调节。此外,该地区光照充足,积温高,适宜葡萄中熟品种的栽培。

创业者“精耕细作” 勇于追梦

此外,到贺兰山东麓走一圈,你会发现,宁夏葡萄酒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向你讲述宁夏葡萄酒崛起背后的故事。

贺东酒庄创始人龚杰(左二)介绍创业经历。 中国网记者栗卫斌 摄影

8年来完成“煤老板”到“酒庄主”的蜕变,是贺东酒庄创始人龚杰的追梦故事。龚杰表示,他自从2010年12月2日收购了这个酒庄,投资1.6亿元,成立宁夏贺兰山东麓庄园酒业有限公司。刚开始对酿酒是一窍不通,不知道酿酒葡萄长什么样。现在已经是第8年,8年来他领略了葡萄酒行业的艰难,幸运的是现在能真正的在这里扎根。

种植玫瑰、蔷薇等进行预警、废弃列车厢设计改造成小屋、读清华MBA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凭借龚杰的一步一个脚印,贺东酒庄每年经营状况都在好转。酒庄现在已成为AAA级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参观。

立兰酒庄总经理邵青松介绍酿酒过程。中国网记者栗卫斌 摄影

对于贺兰山东麓酒庄数目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问题,立兰酒庄总经理邵青松表示,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除了产品品质做好,每家酒庄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外,只有贺兰山东麓产区这个品牌响亮了,酒庄才能壮大。

地方政策大力扶持 行业规范严格

好的产业基础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从苗木引进繁育、葡萄园管理,到酒庄建设、葡萄酒酿造、销售,都制定了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张裕酒庄工作人员介绍酒庄酒发展历程。中国网记者栗卫斌 摄影

历经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5年来的大发展、快发展,酒庄酒发展之路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产区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截至目前,宁夏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近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酿酒葡萄面积占全国的1/4,成为国内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国内葡萄酒消费量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速最快的市场。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将达到50亿瓶,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前景极其广阔。随着宁夏葡萄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贺兰山东麓”这一品牌必将在国际市场更加响亮。

宁夏贺兰葡萄酒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