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义助贫困乡 爱心企业预购百万斤土豆

义助贫困乡 爱心企业预购百万斤土豆
2018年08月25日 01:13 山西晚报
原标题:义助贫困乡 爱心企业预购百万斤土豆

80岁的尤兰梅正在家门口削土豆。

庙湾乡农产品输出社会帮扶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晶)2018年是娄烦县脱贫摘帽决战决胜之年。8月23日,太原市娄烦县庙湾乡农产品输出社会帮扶项目签约仪式在庙湾乡政府举行,山西晚报记者从签约仪式上了解到,山西喜游天下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将收购庙湾乡今秋收获的100万斤土豆。
  庙湾乡是一个纯农业乡、贫困乡,也是一个库区乡、生态保护乡,紧邻省城太原的水源地、全省最大水库——汾河水库。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51人,是娄烦县深度贫困乡。
  “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庙湾乡以农业为主。这里生产优质的糜粟、黄豆、绿豆、荞麦、莜麦等小杂粮,还有优质的有机绿色马铃薯,俗称‘山药蛋’。”庙湾乡党委书记段成亮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娄烦山药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中午12时,庙湾乡双井村80岁的尤兰梅正在家门口削土豆,她要给家人做土豆炒削面。“祖祖辈辈,我们一直种植土豆,土豆也是我们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菜品,粗略算算有将近20种吃法。”尤兰梅的小儿子郭四海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以前他们家属于贫困户,只有15亩地,每亩收获1000斤,一年大约有7000元的收入。由于采用的是循环种植,土豆质量、产量每年递减。受品相等因素影响,销量也不是很可观。
  2017年,郭四海和其他两名贫困户共同承包530亩地,种植的土豆新品种青薯9号和晋薯16号,由太原市工商局资助。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首次种植的新品种得到较高的收益,每亩产量在2500斤左右,三个贫困户共同收入10余万元,收入成倍翻番。
  “这几天的雨下得太及时了,土豆长势会更好,预计在10月份收成。”郭四海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种子由扶贫单位提供,收成有爱心企业收购,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据介绍,爱心企业喜游天下因帮助庙湾乡双井村贫困户田春香回云南寻亲而与庙湾乡结缘。23日上午,在土豆即将丰收之际,该公司与庙湾乡双井村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签约,收购双井村以及周边村庄100万斤土豆,帮扶更多贫困户脱贫。
  延伸
  娄烦县庙湾乡扶贫工作队队长、双井村第一书记李玲义:
  娄烦土豆远销云南,还能按个卖
  “2017年,太原市工商局向双井村拨付20万元的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土豆新品种和化肥。”李玲义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在给村民们免费发放时,贫困户田春香因为没有户口而失去机会。随后,李玲义摸清祖籍云南的田春香,嫁入双井村没有户口的基本情况,拿着她唯一能提供的其父网上身份证复印件,开始南下查访。
  一波三折,与家人失联20多年的田春香户籍已被注销,跨省办理时,由于身份证、结婚证相互制约,户口迁移经过两省多部门、多位负责人全力协作,终于在2017年10月前全部办理完毕。
  在参加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活动中,李玲义将这个故事讲给听众,与此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帮田春香圆梦回家看父母及亲友的愿望。
  2018年3月,作为“亲家人”的李玲义,三下云南,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圆了田春香的愿望、以及当初对其家人的承诺。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探亲旅程,双井村第一书记李玲义将460斤双井土豆带上飞机,一袋袋爱心土豆乘坐飞机飞往云南。
  在爱心企业的资助下,云南“妹子”重游七彩云南。其间,在西双版纳森林公园举行的“思乡情·回家路”的公益活动中,李玲义现场推介娄烦双井土豆。“云南爱心企业景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现场成功定购娄烦双井土豆,并交付定金一万元。”李玲义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不仅娄烦双井土豆卖到云南,今年在云南试种的青薯9号示范园,也在本月取得丰硕的成果。”
  娄烦双井土豆还推出了“精品土豆”。李玲义介绍,一箱土豆9个,一共30元。目前,“精品土豆”已实现按箱卖、按个卖的目标,并参展了首届餐饮供应链高峰论坛。
  山西喜游天下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明:
  脱贫攻坚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今天,我们与娄烦县庙湾乡双井村签署了100万斤的精品土豆订单,公司承诺:每接待一个游客,免费赠送娄烦精品土豆50斤。”山西喜游天下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为什么会发起这样的活动?陈学明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观看电视节目时,看到娄烦县庙湾乡双井村第一书记李玲义远赴千里之外的云南,为几十年没有户口的田春香找户口,并与亲人相见的故事。他被这位第一书记不畏艰难的精神所感动,与此同时,“我能做什么”的念头一直徘徊在脑海。“我是做旅游的,云南游又在公司涉及范围,所以,有了让田春香回云南寻亲的想法。随即,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李玲义,我俩想法一拍即合,田春香寻亲的事情提上日程,并在2018年3月得以实现。”
  每当有人问陈学明为什么做这件事?他的回答始终如一:“积德行善,莫问前程”。“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也是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财产。脱贫攻坚,不是一个人、一个集体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你我他的努力,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陈学明说。

山西晚报记者 李晶

土豆庙湾双井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