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烧烤不识“风筒辉”,自称吃货也枉然!因为一部片,他火出广州

烧烤不识“风筒辉”,自称吃货也枉然!因为一部片,他火出广州
2018年08月26日 13: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原标题:烧烤不识“风筒辉”,自称吃货也枉然!因为一部片,他火出广州

在广州的烧烤江湖中

“风筒辉”绝对是不可不提的一个名字

黄耀辉和他的红色风筒

已经成为广州美食文化的招牌之一

(网络资料)

“风筒辉”本名黄耀辉

地道的广州人

他原本是普通的街边小商贩

只因12年前突发奇想

在烧烤过程中采用电风筒

助燃木炭而意外走红

成了街坊口中的“风筒辉”

登上美食纪录片的黄耀辉(网络资料)

近日因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的播出

黄耀辉及他的招牌电风筒

引发了全国吃货群体的热议

让他的店里多了不少新客人

虽然开心

但50多岁的黄耀辉日子并没有改变

 

黄耀辉在广州从事烧烤生意有22年

从当年血气方刚的愣头青

熬成了如今豁达开朗的“五旬老汉”

从街边“走鬼”变成入室经营的烧烤店老板

过去十年他的经营场所一直在变

不变的却是城中吃货粉丝执着的追随

及他对食物品质的一贯追求

黄耀辉近照

22年前一把风筒“闯江湖”

如今店里多了帮手,他不用再像以前每晚举着风筒奋战在烧烤第一线,但依然亲自采购,每日工作超过十个小时。

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22年。

一块空地、一部推车,一个简易的铁皮炉,1996年,黄耀辉就这么开始了自己的烧烤生涯。

之前,他卖过水果、卖过菜、在宾馆厨房和烧腊店打过下手,很早就对做饮食有兴趣。黄耀辉说自己做事很随性,有兴趣就去做,累了就给自己放假,但赚的都是辛苦钱。当他96年开始在家附近街边卖烧烤后,络绎不绝的食客让他坚定了做下去的信念。“当时在路边摆摊,环境不好,但每晚都有好多年轻人捧场,有时候人太多,排队等一个小时能吃上也是常事。”

厨房里忙碌的黄耀辉(网络资料)

那时黄耀辉做烧烤还是用传统的烧烤扇,每晚热火朝天、大汗淋漓,但他乐在其中。随后由于场地原因,他又换了好几处,直到2006年经朋友介绍到了东濠涌附近,与一家发廊合作,在发廊后面的空地做烧烤。

正是在那时,他发现了吹风筒这个“宝贝”,“当时见到发廊风筒风力强劲,就突发奇想,不如用这个来代替扇子助燃木炭。”

这个无心的举措奠定了黄耀辉的“江湖地位”,街坊们带着好奇心闻风而至,都想品尝一下用风筒“烤”出来的食物有多美味,这在当时的广州乃至全国都是首创,黄耀辉一下子打响了名号,食客开始管他的烧烤叫“发廊烧烤”。

在黄耀辉看来,电风筒风力强劲,操作省力,可以自如控制木炭的火候,这让他尝到了甜头,风筒也成了他不可或缺的“战友”。由于每晚高强度运作,风筒损耗特别快,基本上半个月就换一次,黄耀辉开始定期去陶街电器城“批发”电风筒,这么多年他一直用的是同一个牌子的风筒,价格并不算贵,对他来说却是最趁手的。无论是炎热酷暑,寒风冬夜,黄耀辉手举风筒穿梭在烟雾中烹饪食物的形象深入人心,“风筒辉”的雅号不胫而走。

“随性烤”从茄子到芒果、榴莲

除了“传奇”的风筒,黄耀辉真正让食客称道的是食物本身的品质。黄耀辉不会为了省钱在食材上偷工减料,自始至终他有自己的坚持,食材一定要够好够鲜,酱料和油一定用正规品牌货,成本居高不下。他的出品价格并不算“亲民”,但他的坚持恰恰是食客们所看重的。

为了买到新鲜优质的海鲜类产品,黄耀辉常常是结束凌晨的烧烤后就直奔黄沙海鲜市场,每天采购都亲力亲为,光是在市场里挑选食材就花费近两小时;海鲜肉类买回来后清洗、分拣又耗费数个小时,一轮忙下来基本就到晚上。

他在附近租了一间小宿舍,简单吃快餐后就又回到店里招呼客人,“我忙起来经常是两三天都没时间回家,中间休息回宿舍倒头就睡。”

风筒烧出来的鸡中翅(广州日报记者 程依伦摄)

风筒烧出来的掌中宝,让人垂涎欲滴(广州日报记者 程依伦摄)

口感鲜嫩的原只烧生蚝,外酥里嫩的烧大肠,分量饱满的有膏鱿鱼,甜而不腻的烧排骨、菜单上不会出现的“隐秘菜式”,这是多年来黄耀辉摸索出了特色“粤式烧烤”风味。

“风筒+美食”的好口碑虏获了无数吃货的心。但他却谦虚地表示,自己最初并不懂得做烧烤,食物能有今天的口味都是食客们教的。

“当年的客人们都是我的师傅,他们在其他地方尝到什么好吃的口味,都会来建议我试一下,我都会根据他们的意见改进,慢慢地才有了现在的烧烤口味,总体来说偏甜一些,尽可能保留食物原有的味道。”

烤茄子备受食客喜爱,黄耀辉透露,自己是广州第一批烤茄子的人,“95年我有个朋友在佛山做烧烤,他第一个把茄子拿去烤,味道不错,后来我也跟着学,这个菜式成了店里的招牌之一。我应该算是第一个烤茄子的广州人。”黄耀辉笑着说。

随性的他不时推出烤水果系列,橙子、芒果、榴莲,香蕉他都烤过,“不按套路出牌”成了他的标签,多年来总会给食客带去惊喜。

老友记 二十年不换手机号

二十载做烧烤,最让黄耀辉欣慰的是收获了一班如朋友一样的食客。

由于场地和租金原因,他先后换过十几处经营场所,但无论他搬去哪,忠实的“粉丝”们都会一路追随。每周光顾他两次以上的食客大有人在;甚至有从学生时代开始吃黄耀辉烧烤的顾客,结婚生子后还经常带着全家来光顾老友记,这种陪伴让黄耀辉很感动。

从96年开始做烧烤,黄耀辉的手机号码就一直没更改过,为的就是不与这班“老友”们失去联系,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大家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只要想吃烧烤了,一个电话总能找回熟悉的“风筒辉”。

一年前,黄耀辉选中了如今的场地,与一家老字号酒家合作,顾客们下单后可以在干净明亮的大厅里聊天等候,免去了以往蹲坐街边的诸多不便,烧烤则在厨房里。每当晚上回到店里,总有食客邀他喝上一杯啤酒叙旧,忙碌一天的他总会笑脸相迎。

风筒辉如今租下的店面灯火通明,干净宽敞,对于食客来说是一种很不一样的体验

物价、租金、人工,黄耀辉的经营成本比以前多了很多,再也不像年轻摆摊时,可以赚多少花多少,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方面响应环保号召,升级烧烤设备,改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顾客更舒适的用餐体验,以前在街边,刮风下雨躲都来不及躲。”

对黄耀辉来说,无论生意如何做大,无非就是“打工搵食”,他从不把自己当老板,“哪有老板天天吃快餐,每天忙得顾不上回家的,我就是打份工而已。”因此,这位老板对伙计也很宽容,白天大家可以忙其他工作,晚上准时回来上班就可以。

大叔五十 “做这一行很开心”

浓眉大眼的黄耀辉如今来到了知天命之年,从少不更事的热血青年蜕变成随遇而安的豁达大叔,他感慨,人生很多事都是注定,就像他做烧烤,遇到让自己出名的风筒,受到街坊肯定。他也是因为做烧烤,认识了妻子。

“我年轻时不生性,卖完烧烤常跟朋友去酒楼喝酒,当时我老婆在酒楼上班,常常因为我们喝酒耽误了她打烊下班,对我有一些怨言,我们就是这么认识,一来二去就成了欢喜冤家。”

多年来,妻子对黄耀辉默默支持,成家有了女儿后,黄耀辉慢慢地有了担当,改变了很多年轻时的坏习惯,他开始爱惜自己的身体,对人生很多挫折都能一笑而过。

闲下来的时候,黄耀辉喜欢喝点小酒(广州日报记者 程依伦摄)

如今名声在外,有赞美也杂着批评,黄耀辉深知众口难调,反而心平气和看待网友们的评论。

很多网友抱怨上菜时间太久,他也表示无奈,“食材都是新鲜生烤,不是简单地拿熟的加热,炉子就那么大,客人又多,时间上肯定会久一些,所以一般建议顾客们下单时先想好,把想吃的一口气都点了。现在换一个环境也是让大家等的时候坐得舒适,需要大家的理解。”

更多时候,顾客们对黄耀辉还是肯定的。

“风筒辉”俨然是广州美食文化的招牌之一,也逐渐被外地食客所认可,隔三差五地,黄耀辉还会被邀请为一些“私伙局”掌厨,无论是本土的企业聚餐,还是年轻人的美食派对,只要黄耀辉有时间,他都愿意出席,不仅用风筒为大家带去“私人订制”的美味,且总能跟大家打成一片。

对于黄耀辉来说,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得到认同,就是最值得的,“做烧烤这一行真的很开心,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年岁渐长,黄耀辉的头发开始疏松,牙齿开始掉了,但他依然干劲十足,不修边幅,他走到哪都背着标志性的斜挎包,见到顾客也都是那副灿烂的笑容。

他笑言因为做烧烤,让他一直接触到年轻人,虽然五十岁心态依然像二十岁的年轻小伙。每到华灯初上,吃货们出门觅食时,黄耀辉和他的伙计们都会做好准备,用“风筒美食”为广州的夜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文、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蔡凌跃、罗嘉妮(署名除外)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王菁

黄耀辉风筒烧烤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