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情同手足 爱如海洋
从东方经济论坛主会场所在的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校园出发,驱车约半个小时,就能到达风景秀丽的叶马尔海湾。这里坐落着俄罗斯国家级儿童和青少年教育培养机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对中国人来说,这里之所以著名,是因为2008年的汶川地震。无情的灾难发生后,俄罗斯主动伸出援手,接纳了1500名来自四川灾区的中小学生到俄疗养。其中,半数以上孩子来到这里。
近日,曾经在这里疗养的灾区“孩子”们组成“情同手足 爱如海洋”四川青少年赴俄交流团,来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重叙友情。
粉笔作画欢迎中国朋友
在中心主楼前的广场上,俄罗斯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拿着各种乐器,载歌载舞,表达对中国朋友的欢迎。
在欢迎人群中,一群孩子安静地用粉笔在地上作画。这些粉笔画中,有的画着两只手紧紧相握;有的画着大熊猫和棕熊抱在一起,样子憨态可掬;还有的是由音阶符号组成的曲谱,旁边写着“中俄友谊庆典”等中文……
来自俄罗斯阿穆尔州的男孩萨沙·亚历山大十分活泼。他把几位同伴召集起来,向记者展示他们的创意。在每个人的膝盖上,都有一个用粉笔写的字符,连起来便组成了“China”字样,十分生动有趣。“得知10年前在这里疗养过的中国伙伴们要来,我们非常高兴,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我们对中俄友好的期盼和祝愿。”萨沙·亚历山大说。
无私帮助感动灾区孩子
10年前,在四川灾区孩子赴俄疗养的20天里,“海洋”儿童中心的老师和灾区儿童一起上课、课外拓展、排练节目、聊天散步。
为了让这些心灵受过创伤的中国孩子过得舒心,该中心进行了很多准备。当年,索菲娅是负责接待中国孩子的老师之一。“2008年,得知将要接待来自灾区的孩子时,我和同事都很紧张,第一次与这么多中国孩子一起共处,生怕自己哪一点做得不好。”索菲娅回忆。为此,“海洋”儿童中心安排了专业培训,介绍中国文化,讲述如何与中国孩子沟通。索菲娅说,培训非常细致,还特意开了一个讲座,介绍中国和俄罗斯文化的不同,提醒他们与孩子沟通时小心注意。
“我们的各种细微需求,‘海洋’都想到了。”10年后,已经长成一名帅小伙的北川学子席浚斐说,中心的住宿环境舒适,饭菜十分可口,竟然能吃到家乡味道的辣酱和榨菜;发给大家零用钱,可以在中心的商店买到各式好吃的小零食;还可以买到电话卡,想家了,也可以打电话给亲人……这让他们充满了感恩。
四川青川女孩董璐2008年曾在中心疗养。现在,她已经完成学业,在重庆做了一名外语教师。这段中俄青少年交流的特殊经历让她觉得,“把友谊的种子埋在小孩子心里,具有长久的意义。”
很多曾在中心疗养的孩子中国说,中国和俄罗斯是好邻居、好伙伴。“海洋”全俄儿童中心老师们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到温暖。这段互爱互助的中俄友谊,已经植根在他们心里,不断开花、结果。
(本报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9日电)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毛泽东去世前几小时反复11次做这件事
- 【 军事 】 出鞘:中国还能从俄苏35身上学到什么...
- 【 财经 】 房租该不该设涨停板?反对者这么说
- 【 体育 】 小威丢美网冠军 亚洲人再夺单打大满贯
- 【 娱乐 】 澳律师透露高云翔案女受害者新证词
- 【 科技 】 网红主播如何炼成?想要“红”先整容
- 【 教育 】 USNews2019全美大学排名:普林斯顿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