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的意境
2018年09月14日 07:00 湖南日报
原标题:中国画的意境

    黄志东

    画者用写“意”的方式将“境”移至纸上,成了画。赏者见画之境,或恬静,或愉悦,或伤感,或赏心悦目,或无动于衷。画者与赏者的共鸣是件极其难的事,如同伯牙、子期之遇,需要境的重合,重合多来源于审美的一致。

    蔡元培说:“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艺术源于生活,一幅好的写意画作,画者一定是对物象有充分的认知,现物象之形象的同时,赋予画真情实感,营造出某种境,通过境来传达作者的意。作品的深度、意境高低,都与画者的艺术观念、审美水平、生活阅历以及画外修养等息息相关。

    欣赏者亦是如此,简单来理解就是当欣赏者从画中读懂了某一点,而这一点恰好与画者要表达的某种境高度重合,那么在某种程度上画者和赏者便成为了知音,重合点愈多,愈成功。

    欣赏者亦有高下之分。

    赏心者上,悦目者下。

    明代画家徐渭有言:“染月烘云意无穷,差将粉黛写花容。东皇不敢夸颜色,并入临池惨澹中。”徐氏认为,天地颜色只是幻想,解染得真,方是正途。可见写意者、欣赏者重在意与境,而非形。形只是载体,笔墨只是手段。近者白石老人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只是似如烹饪中放盐少许,这少许无法来量化,也正是这无法量化的似,成了画中味,品中境。

    游走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者,就像一个荡秋千的玩家,在空中荡出了由无数个点组成的弧线,当欣赏者刚好看的那一瞬,却正是弧线上最美的那一点。哪怕虚实掩映,似有似无,却总在不经意中走心。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