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打造现代美,让人民“富”起来

打造现代美,让人民“富”起来
2018年09月25日 14:43 西部经济网
原标题:打造现代美,让人民“富”起来
8月8日,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到阜新市彰武县,不提前通知、不固定线路,围绕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和“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等工作开展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艰苦创业、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8月9日)
创新是发展的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功能作用,归根结底依靠上下一心、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创新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观,形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共识,用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问题、挖掘发展潜力、培植发展优势、开拓发展境界。
协调是发展的支撑。突出协调发展理念,对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有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才能有效地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识大体、谋大事、顾大局,提高发展的系统性;不断增强协同意识,使各项改革发展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产生共振的效果;不断增强补短意识,培植发展后劲,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发展短板,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绿色是发展的希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更关乎到未来发展的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形成绿色价值取向,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坚持节约优先,强化集约意识,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节约集约的行动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
开放是发展的空间。开放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必将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经济,相同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这就要求我们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加强法治建设,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共享是发展的目的。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将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增进人民福祉的决心,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这就要求我们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共建共享水平,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不断提升能力,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心为心,在推动共享发展上有新思路、新举措,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共享为标杆来衡量与检验实际工作,使发展更具有公平性、普惠性,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最终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这为我们指出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正确途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最根本的途径是改革,最得力的工具是改革,最终的出路也在改革。我们要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落实,破除制约发展的藩篱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根本路径在于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改革和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法治路径。只有把新发展理念的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用法治方式化解发展中的风险,才能确保发展行稳致远。要想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让法治精神渗透在各项具体改革领域里,化成制度轨道,确保发展的巨轮稳健行进。
(廖孝才)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