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修路建桥,村书记产业扶贫有良方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修路建桥,村书记产业扶贫有良方
2018年11月14日 11:13 汉网
原标题: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修路建桥,村书记产业扶贫有良方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13日讯(记者余康庭 通讯员涂慧敏)“干扶贫干的是良心活,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就不能后退,必须全心全意投入,用钉钉子的精神干好、干扎实。”这是扶贫干部潘爱民经常对扶贫工作队队员讲的一句话。潘爱民是武汉化工区地税局的一名扶贫干部,2015年10月,他进驻蔡甸区张湾街上游村任第一书记,开始了“精准扶贫”之路。

  “只有深入群众、走进基层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潘爱民在走访当中了解到,上游村近600人在外务工,留守劳动力年龄严重老化,属于典型的人少田少,既无工业,也无自然资源的纯农业贫困村。针对这个问题,潘爱民和驻村队的成员合计后决定,要打造扶贫的 “输血”与“造血”两把利刃,向贫穷宣战。

  兴建光伏发电站、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修路、建桥、挖沟、通渠……为改变上游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潘爱民担任村第一书记后,经常组织村民召开群众会,为群众讲扶贫政策、话发展、鼓干劲,多次走村串户,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为壮大村集体产业扶贫项目,潘爱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与资金扶持,组织村里的贫困户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并拓宽蔬菜、粮食等农作物销售渠道,为村民增收。经过潘爱民的多次协调,在武汉化工区管委会、地税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2016年7月,上游村建立了120KW光伏发电站项目,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3万多元。驻村一年后,上游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上升至1.2万多元,村集体资产从负债变为年入10余万元,顺利实现整体脱贫。

  “这些驻村干部真的很用心,刚来村里就挨家挨户走访,问我们有什么需求,利用援助资金帮我们修建220平方米的医务室,配备专职医生,方便我们看病抓药,我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说起扶贫干部驻村后为大家干的好事,上游村贫困户李金安赞不绝口。

  从干扶贫工作至今已有三年,1000余个日夜,潘爱民说他最愧对的是自己的家人。驻村近三年,潘爱民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这期间,他的母亲因皮肤大面积溃烂住院一次,岳母脑梗住院四次,由于留在村里扶贫,只得让妻子在病床前照顾老人。“实在对不起,再坚持一下,等扶贫结束,我就回家好好照顾老人和孩子。”潘爱民对妻子说。每每听见电话那头“儿子你啥时候回来?”潘爱民的心里总是酸酸的。

  “只能舍小家顾大家。”11月13日,潘爱民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他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要坚守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做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和老百姓一起奔向小康路。

潘爱民扶贫建桥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