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贯通,下穿7条城市主路与4条地铁并行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贯通,下穿7条城市主路与4条地铁并行
2018年11月20日 18:05 澎湃新闻
原标题: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贯通,下穿7条城市主路与4条地铁并行
11月20日上午,北京,随着“天佑号”盾构机刀盘徐徐破土而出,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安全穿越核心区实现贯通。新华社 图
11月20日上午,随着“天佑号”盾构机刀盘徐徐破土而出,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施工的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安全实现贯通。作为京张高铁建设期重要节点,清华园盾构隧道由始发掘进至今贯通,历时一年。
京张高铁起自北京北站,途径昌平、八达岭长城、怀来、下花园、宣化,抵至河北张家口站,全长174公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按照计划,预计2019年底全线通车,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将从3小时12分缩短至50分钟。
告别平交道口
1909年,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于是从北京北站出发的京张铁路第五个道口,五道口由此得名。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五道口、四道口、双清路道口已成为北京北部五环内最后三个铁路平交道口。
曾经的五道口,每当有火车经过时,与铁路相交的城市道路交通就要暂时中断,车水马龙在平交道口汇聚停滞。
新建的京张高铁,将取代老京张铁路穿城而过的往事。高铁从北京北站发出后,将转入清华园隧道,下穿学院南路、北三环、知春路、北四环、成府路、双清路等,随后转出地面,向北飞驰。清华园隧道的贯通,也意味着,地上铺设的老京张铁路轨道将彻底停用,四道口、五道口、学院南路等平交道口都将成为历史。
施工组织风险多、标准高、难度大,是京张高铁控制性工程。除了五道口,清华园隧道还穿越了周边多座敏感建筑物,与地铁10号、12号、13号、15号线长距离并行下穿或交叉穿越,其中,以5.4米净距下穿正在运营的地铁10号线,最小净距3.4米侧穿地铁13号线,最小净距0.8米上跨地铁15号线。不仅如此,隧道还穿越北三环、北四环等7条主要城市道路、88条重要市政管线,穿越特级风险源3处、一级风险源80处。
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周庆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清华园隧道是目前国内位于城市核心区,穿越地层最复杂、重要建(构)筑物众多的高铁隧道,隧道全长6.02公里,建成通车后,5分钟即可通过隧道。
盾构穿越城市
正是出于减少对敏感建筑物的破坏,清华园隧道采取了盾构施工手段。周庆合说,盾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既有道路、管网、人行天桥、公交站台等基础设施的破坏,减少建筑拆迁和对市民、社区正常生活的干扰,还能够减少后期高铁运营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
穿越地层重要建筑物也对沉降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工程应用BIM、全过程可视化监控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监控量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邻近建构筑物安全。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盾构经理赵斌介绍,地铁10号线最大沉降值0.8毫米、15号线最大上浮点1.2毫米,都在规范要求范围,“清华园隧道多次精准穿越,实现了地下空间多层布局,为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先例。”
11月20日上午,“天佑号”盾构机刀盘徐徐破土而出,作为京张高铁控制性工程之一的清华园隧道迎来贯通的时刻。
京张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侃彦在贯通仪式的致辞中介绍,清华园隧道是京张高铁全线唯一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单洞双线隧道,也是目前北京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开挖直径达到12.64米,开挖长度达到4.45公里,其中,本次出井的‘天佑号’盾构承担了2.7公里的任务,创造了从下井掘进到出井贯通月均245米的优异成绩。”
周庆合介绍,“天佑”盾构机总长142米,整机重量3000多吨,最大工作压力8个大气压力,相当于水下80米的压力,盾构机装机容量8200千伏安,配备重型刀具226把,具备常压换刀功能,其中常压可更换刀具80把,“断面相当于常见地铁隧道的4倍,比4层楼还高。”
盾构过程中,长达2400米的全断面卵石土地层,对刀具的磨损非常严重,掘进时需采用合理的掘进参数、优质的循环泥浆,同时还要做好刀具多检修工作。由此,参建单位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根据地质情况联合研制处了两台世界上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盾构机采用常压换刀技术,实现盾构易损刀具安全便捷更换,提高作业安全度和作业效率;引进和开发多套泥浆处理设备,全面解决粘土地层掘进中大量废浆处理的难题,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环保施工要求;首次实现了轨下结构及附属沟槽全预制拼装,同步施工,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了施工污染。”项目总工程师陈爽说。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