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发力!南大东大校长首次公布“双一流”建设情况

发力!南大东大校长首次公布“双一流”建设情况
2019年01月04日 16:03 新华报业网
原标题:发力!南大东大校长首次公布“双一流”建设情况

  在1月4日举行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首次公布“双一流”建设情况。

  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位于中国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的一流建设大学,肩负着探索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的重要任务。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双一流”建设确立了三步走的目标。到2020年,南京大学要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总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同时,与江苏发展同频谐振,形成在江苏大地上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南大”的生动实践。

  一、主要举措

  围绕学校发展总体战略,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建设思路,深化综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

  (一)推进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有南大特色的“二三三”硕士培养、 “四三三”博士培养体系创新,形成面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优化南大本科专业结构;推进金牌课程建设,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十百千”工程和硕士研究生品牌课程建设工程;全面建设“五四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推进学科建设的特色发展战略,构建五大学科高峰?

  采取“内涵发展、凸显特色、分层建设、交叉融合”的工作思路,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学科整体发展,打造一大批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南大特色的学科,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文理工医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优化学科布局,加强理工融合、文理融合,在物质科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球科学和宇宙探索、哲学和文化传承创新、绿色发展和生命健康、国家治理现代化5个领域形成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学科高峰。?

  (三)推进队伍建设的一流驱动战略,汇聚全球顶尖人才

  以声誉特色和事业为磁石集聚人才,以师德师风和定力为标准评价人才,以精神文化和校风为土壤涵养人才,以改革和服务为保障驱动人才,为优秀人才展示个性化创造力提供多样舞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拓展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建设高水平领军人才队伍;启动以“晋升考核、分类发展”为核心的动力机制建设,充分释放现有人才潜力,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创新双聘兼聘与团队考核机制,形成各支队伍协调发展的局面。

  (四)推进科学研究的转型提升战略,实施卓越研究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以“问题为导向、目标为抓手”,实施“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显著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加快推进物质科学与新材料、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京质子源等筹建国家级平台的进程。

  以“双力驱动”为指导,突出“问题意识”,构建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引导文科研究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建设一批新型智库、文科实验室和数据中心,构建中文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体系数据库。

  (五)推进服务江苏战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建设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等六个产业方向的20多个双创平台,促进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显著提高对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江苏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以长江产经研究院等智库平台为依托,深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大幅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国际合作实效,实现学科国际化、学者国际化、学术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加强引智规模和层次,提升队伍国际化水平。建设好国际化示范学院和国际创新创业学院,重点建设10个国际化示范专业,加大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扩大学位留学生培养规模。探索创新全球合作新机制,重点建设好中英联合医学中心、中芬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高地。

  二、问题和建议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南京大学肩负着三项重要而必达的使命。一是在国内保持高水平大学第一方阵并争先进位;二是提升国际排名增强国际话语权;三是提升对江苏的创新贡献度、科技贡献度和人才贡献度。任务紧迫而艰巨,特别需要江苏省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特提出两点建议:

  (一)进一步统筹地方支持

  建议除专项经费之外,进一步统筹“四大专项”等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强化对一流学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给予学校一定的自主安排权限。

  (二)优化“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

  建议在建设成效评价中,从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把培养优秀人才放到成效评价的首位,注重内涵建设,以质量为考核核心,针对不同学校进行个性化考核,真正让每所高校发扬优势和特色。

  南京大学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成为“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在江苏最具引领与示范作用的交汇点,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

  东南大学

  近年来,东南大学以学科建设为统领,科学谋划、战略布局,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并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探索。

  一、重塑发展目标,优化学科布局

  学校秉承“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理念,按照“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的学科布局和“多学科融合、理工文医综合、产学研结合、国际化联合”的一流学科建设思路,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明确重点,分类支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大批国内前列学科,争取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东大气质、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首批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校集中力量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等15个一流学科(群),并布局建设量子信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脑科学、人工智能等一批基础、前沿、新兴、交叉学科。目前已建成一批交叉创新的优质载体,如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新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丘成桐中心、城市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前沿学术特区,智慧城市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

  二、坚持立德树人,培育领军人才

  长期以来,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形成了“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的育人传统和“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的新境界,努力打造一流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近五年,学校共培养本科生20000多名,50%以上在江苏就业,毕业研究生约24000人,80%在江苏就业。众多校友在江苏创新创业,创办了金智科技、三宝科技、焦点科技、科远自动化、苏交科、途牛旅游等一批上市企业。在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初步评选中,学校再次以9项奖励保持优势地位,同时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18年上半年,全校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面深入地探讨新时代一流领军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路径,为启动制定“2020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也为2020年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新格局凝聚思想共识,特别是进一步明确要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并提出要在知识体系、育人模式、优化结构、完善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

  三、深化人事改革,打造人才高地

  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高端师资倍增计划”,并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为指导方针,按照“立足校内、深化海外、重点高端、面向未来”的人才引育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东南大学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等系列人才支撑计划和实施方案,构建了目标导向的校内人才计划体系,特别是构建了“首席教授”“特聘教授”“文科资深教授”“青年首席教授”“青年特聘教授”“至善青年学者”的人才计划和对应的薪酬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2018年为“优势理科”和“精品文科”攀升计划分别设立了1千万的人才专项经费。同时,重点加强对教师思政、师德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不断完善导师遴选和招生资格年审制度,并以人才培养为导向,强化KPI绩效考核评估激励体系,努力形成高端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多层次多类别具有活力的一流师资队伍。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已超过80%,专任教师中近一半具有海外一年以上经历,以12位两院院士领衔、具有一流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的一流师资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四、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学校立足学科特色和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区域产业升级,通过重点投入、分类支持,大力实施“原创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强化原始创新、强化战略布局、强化协同组织、强化制度保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做有学术穿透力的科研。我们在学校层面构建“一体两翼”科研格局,在校地层面构建从地方到全国的校地融合发展大格局,如积极融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围绕三个校区打造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设计产业园和创新研究院,并在苏州、无锡等地建设国际校区和研究院。

  一直以来,我们把服务江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强化校地协同,以融合促创新,以服务促发展,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未来发展服务。近年来,我们既依托化学、信息通信学科产出了一批以Science、Nature论文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前沿成果,也围绕建筑、土木、交通和能源等产业领域,推动国家和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同时,学校大力推动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生物医学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并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研发平台落户江苏。近五年共牵头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通用类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七、江苏高校第一。在江苏省本科院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的全部七项指标中,有六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首位。

  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大力支持:

  一是支持建设高端创新平台。大力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生物医学大数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端条件下工程与材料超耐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国家大科学装置、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培育和发展,并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择优推荐学校高层次人才入选省市级重点人才工程,在项目资助、科研配套、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王拓

  通讯员陈宇豪(摄)

学科人才南大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