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外媒拍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大批外国网友点赞

外媒拍了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 大批外国网友点赞
2019年02月15日 19:29 参考消息

  原标题:视界 | 看过这部外媒拍摄的纪录片,外国网友为这些潜入海底3000米的中国人点赞

  3000米下的深海是什么样子?

  2月14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推出一部重磅纪录片,这是外媒首次跟踪拍摄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海探索过程。

  其中很多第一次公开的画面,令外国网友直呼“惊险”!

  赤道以南,宽广无垠的印度洋上,潜航员付文韬和队友驾驶着“蛟龙号”潜入海平面下3000米的热液区。

  海床上林立着不断喷发的“黑烟囱”,“蛟龙号”此次任务就是从热液喷口抓取岩石样本。

  这些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微型火山口的“黑烟囱”,其中蕴含着非常珍贵的矿物和生物信息。采集样本对于认知热液喷口的地质构造,和分析周围的生态环境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然而,仅仅接近“黑烟囱”就十分危险,因为其喷出的灼热水流温度高达400度。

  尽管“蛟龙号”舱体能承受高温高压,但玻璃窗却是软肋,如被灼伤可能导致舱体爆裂。

  操纵机械臂取样时,付文韬突然发现,当船体随着海底洋流漂移,右侧玻璃窗已非常接近热液喷口,他立即转向离开。

  几个小时后,当“蛟龙号”返回海面,回到母船,大家才看清,船身留下了大块的灼伤痕迹。

  “天哪!发生了什么?”看到“蛟龙号”的伤口,随船拍摄的半岛电视台女记者不禁惊呼。

  付文韬答道,“是被高温灼伤了,并且离窗户越近越危险。太危险了。”

  其实对于“蛟龙号”的科考队员们而言,执行下潜任务的每一刻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冰冷和超高压的环境会让潜水器上的人员精神紧绷,面对海底暗礁密布的环境,随时都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

  要知道,这艘重达22吨的大家伙如果失去动力,就会迅速下沉到海底深渊。外界几乎无法施以援手。

  作为中国首批专业潜航员,付文韬先后参加了“蛟龙号”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全部海试任务。还曾获得国务院授予的“载人深潜英雄”的称号。拥有丰富驾驶经验的他,每一次驾驶“蛟龙号”都不敢掉以轻心。

 付文韬驾驶“蛟龙号” 付文韬驾驶“蛟龙号”

  付文韬表示,自己身上的担子仍然非常重,因为专业的驾驶员紧缺,这是非常紧迫的事,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专业驾驶人员。

  半岛电视台的纪录片中,还讲述了付文韬的学员之一,已成为中国首位驾驶“蛟龙号”的女潜航员张奕的故事。

  被外媒记者问及自己第一次下潜的经历,张奕说,她又激动又忐忑。“我一直在告诉自己,要变得更强才行。当时自己还在畅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水下发现一些动植物的新品种,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给它们命名,这些事简直太酷了。”

  由于海底温度较低,张奕第一次下潜甚至在身上贴了7片“暖宝宝”用来取暖。

张奕张奕

  而当她看到海底裸露的岩石,发光的小鱼还有大片的海葵,更加坚定了当好一名“海洋人”的决心。如今的张奕已经可以独立驾驶“蛟龙号”进行下潜作业了,她表示在海底的几个小时需要良好的耐心与毅力,并且要保持自己的精神绝对专注。

  但所有困难和挑战,都化为了中国科考队员前进的动力。

  这部纪录片在半岛电视台网站播出不久,就获得大批外国网友点赞。有人说:“很难在西方媒体看到这样客观的中国故事。”   

  更多人留言称赞中国科研人员的勇敢和敬业。

  “这是中国一项伟大的科学实践,但却与世界共享科研成果。”

  “非常鼓舞人心,科研人员如此积极工作,坚守岗位。希望其他国家也能早日加入到探索队伍中。” 

责任编辑:吴金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