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龙华元宵民俗庙会活动举行 传统民俗活动进楼宇

龙华元宵民俗庙会活动举行 传统民俗活动进楼宇
2019年02月19日 16:55 新民晚报作者:新民
原标题:龙华元宵民俗庙会活动举行 传统民俗活动进楼宇

  新民晚报讯(记者 袁玮)今天是元宵佳节,位于徐汇区龙华地区的云锦天地挂满了大红的灯笼和中国结,彩绘团扇、中国结艺、绒绣、布艺等20个非遗项目摊位一字排开,舞台的一侧还设置专门的“灯谜区”供白领和社区居民有奖竞猜,“元宵区”则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家栅中式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场教授DIY手工元宵。这个由徐汇区文明办、区文化局、龙华街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举办的“龙耀琼楼·华璨玉宇”——龙华元宵庙会活动将传统的民俗活动送进楼宇,让白领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

图说:李国庆是山东菏泽面塑的第四代传人。袁玮 摄

  现场充满浓浓的元宵气氛,龙华元宵民俗庙会“灯市”也同时开启,顿时整个大厅的灯笼全部开启,重现了古诗词中“花市灯如昼”的上元盛景。现场的白领和社区居民跟着非遗传承人现场学习扎兔子灯、中国结等非遗技艺。在面塑摊位上的非遗传人李国庆是山东菏泽面塑的第四代传人,程女士带着6岁的女儿来请李国庆教授如何捏面人。李国庆告诉记者,他30多年前随父学习面塑技艺,经过其家族改进的“李氏面塑”经久不裂,色彩不褪,形象逼真,可长久保存。人称“面人小阿三”的李国庆透露,李氏面塑的材质由面粉、食用防腐剂、蜂蜜等组成,为了使材质颜色更丰富、保存时间更久,方便更多人学习,他目前正在与一厂家联手优化配方,尝试批量生产。“我已经在不少学校开课传授面塑技艺,非遗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手作老师宋海丽正在彩绘团扇,寥寥几笔,一幅傲立于风雪中的梅花跃然“扇”上。宋海丽说她将彩绘、京剧脸谱画、画龙舟等传统技艺送进校园,元宵节还教孩子们扎兔子灯。现场一位参加活动的白领表示,在这里工作已经几年了,第一次知道龙华地区原来有那么深厚的历史底蕴,觉得在这里工作十分骄傲。“参加了这么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这个元宵节对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白领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图说:庙会中主要有舞龙舞狮、古韵丝竹、荡湖船、行街表演等民间习俗集中展示。袁玮 摄

  龙华是具有千年文化积淀的老街区,近年来,龙华庙会、龙华民谣等龙华地区的非遗项目相继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为这个古老的社区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龙华庙会是华东地区著名的传统庙会之一,500多年的历史延续至今,成为独特的都市现代庙会。2008年,龙华庙会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庙会的发展过程中,还产生了众多的传说故事、诗词、谚语等文学作品,庙会中主要有舞龙舞狮、古韵丝竹、荡湖船、行街表演等民间习俗集中展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龙华庙会,龙华街道正在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在白领中对龙华庙会传统习俗宣传普及,让传统庙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龙华街道还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近百首民谣得到抢救性挖掘、整理和运用。2016年,“龙华民谣”被徐汇区列入第七批徐汇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汇编成册的《龙华民谣》一书首发。同时,街道自主编创了融民俗与体育于一体的“龙华民谣花棒操”,以大家耳熟能详的龙华民谣作为背景音乐,展现了龙华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区域风貌、乡邻情趣。街道还选取龙华第二幼儿园等作为“龙华民谣传唱基地”,将童谣编入教材,让儿童在简单有趣的形式中接触风土龙华。此外,为了传承传统项目舞龙表演技艺,街道还专门辟出文化遗产专项扶持资金,在龙苑中学成立了“龙华街道非遗传承基地”,同时学校也开设舞龙课程,让外来务工子女孩子借助舞龙,找到了与龙华这片土地的情感联结。

  多年来,龙华街道借助“传统文化共享生活圈”这个平台,通过推广龙华民谣花棒操、建设龙华民谣传唱基地、龙华街道非遗传承基地等多种形式,让“古调”“新声”相互融合,让百姓领悟其中承载的文化魅力。接下来,龙华街道将继续推进“传统文化共享生活圈”和“西岸文化生活共同体”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非遗文化送进楼宇,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白领中的传承,真正使“龙华品牌”特色更特、亮点更亮。

我要爆料联系电话:021-22899999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