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教育扶贫,河北各地在路上

教育扶贫,河北各地在路上
2019年10月16日 09:32 长城网
原标题:教育扶贫,河北各地在路上

  长城网讯(见习记者李梦颖)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河北省一系列举措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每个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龙泉关学校的宿舍楼

 阜平:力拔穷根的扶贫之路

  阜平,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最西部,是集革命老区、全部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古镇风格的建筑别具一格,绿树鲜花点缀的校园美丽整洁,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班班通多媒体,塑胶跑道的标准操场,书法、绘画、创客、机器人等各种兴趣小组,身穿干净整洁的校服,落落大方向老师问好的孩子们……这就是坐落在太行深山区的龙泉关学校。

  龙泉关学校是阜平新建的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之一,装备各类功能室336个,新建录播教室21个,新增计算机6404台、多媒体845套,扩充音体美劳等仪器器材12余万件(台、套),新增图书89.86万册,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班班通。近千名偏远村落的孩子免受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的走读之苦,实现了就近上好学的美好愿望。山村学校告别了落后闭塞,开始与现代化接轨。

  “我们不是孤独者,国家、社会、学校时刻在关注我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传递着爱心和关怀”。今年考入中山大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张乐动情地说。张乐家住阜平县砂窝乡碾子沟门村,全家四口人,弟弟在读初中,母亲患病,全家仅靠父亲打短工维持生活,生活艰难让张乐面临失学的困境。国家资助政策和社会助学活动圆了他的上学梦、大学梦,从初中寄宿就读以来他一直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今年考入大学后还得到了“金穗圆梦”助学活动5000元的入学资助。

 赫荣与班里学生的合影。

赞皇:提高教学质量,扶贫先扶智

  赵凯锋是赞皇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和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打交道的他,在基层工作的这几年,深感扶贫工作的变化。“2017年,全县26%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可享生活费资助,而如今扩大到现在的30%,惠及了越来越多的孩子。”

  赫荣,石家庄市第110中学副校长,2018年9月作为“石家庄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支教教师赴赞皇县土门乡野草湾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这所学校地处农村贫困山区,隶属赞皇县教育局土门学区,是全日制两轨公办寄宿制小学。这里的学生有约40%的建档立卡户和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学历84%为初中水平。教师年轻教师占大多数,且流动性大,频繁更换老师使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赫老师的水平很高,她教的三年级英语考试成绩在6个县排名第一”野草湾小学校长韩月明告诉记者。

  河北省加强贫困地区的师资建设,加大从本地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志愿者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专项招聘工作人员的比例,破解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招人难”“留人难”问题,促进人才向基层教育一线集聚。自2019年起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

  易县:创新扶贫方式,精准扶贫

  把心放在教育扶贫上,把贫困学生放在心上。这是易县教育局一直以来的工作理念。作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易县有贫困村16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571人,如此艰难的扶贫任务,易县教育局的扶贫工作又是如何让开展的呢?

  创新“一村一档”确保“应统尽统”。在工作实践中易县教育局发现,扶贫工作是以村为单位进行的,“不查校长,查村长;不问校长,问村长”。于是转变思路,由属地学校负责建立“一村一档”,以村为单位建立从学前到大学所有建档立卡学生的档案,主要包括数据统计表、情况登记表和其他相关佐证材料。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各种信息一览无余、各种资助家长一清二楚,真正解决了底码不清、数据不准的问题。

  创新“三发放” 确保“应知尽知”。发放《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日历》和《教育帮扶手册》,把日历贴在贫困户家中,解决贫困户对应享受政策不知晓的问题。发放,提高政策落实的时效性。分门别类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不是简单发放,学校要根据一封信内容层层开好宣讲会,家长收到一封信后要及时回复班主任,学校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电话或入户走访沟通。

  创新“代办制” 确保“应享尽享”。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部分省内公办大学就读的学生没有享受到“三免一助”政策,有的是因为不知如何办理手续而放弃申请,有的是出于自尊心不愿申请。对此,自2016年秋季学期,易县教育局创新服务方式,对“应享未享”的县外就读学生施行资助“代办制”。2017、2018年,共有406名县外就读学生在全县30个代办员的帮助下,享受了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

资助政策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