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看“灵犀手”如何为肢残者带来福音

看“灵犀手”如何为肢残者带来福音
2019年10月17日 21:56 扬子晚报网
原标题:看“灵犀手”如何为肢残者带来福音

扬子晚报网10月17日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博览会10月17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展,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发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带来的“灵犀手”将为肢残者带来福音。

“灵犀手”能穿衣还可帮助喝水

在展台上,佩戴着“灵犀手”的庄师傅向众人演示着张开、握紧的动作,利用这只机械手,庄师傅既可以拿杯子,也可以抽纸张。“特别希望‘灵犀手’能够早点面市。”庄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左手掌被机器搅伤后截了肢,从此生活上就增添了诸多不便,“如果能佩戴上‘灵犀手’,对我以后的生活肯定有很大帮助。”

其实在去年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扬子晚报记者就已经见过“灵犀手”了,只不过与今年亮相的产品相比,要显得笨重许多,而且无法佩戴在人体上。而现在,最新款的“灵犀手” 不仅可以穿戴在残疾人身上,还能够完成手腕弯曲、手腕旋转等8类腕部动作,完成握拳、独立手指活动等12类手部动作,实际应用中,“灵犀手”能够帮助残疾人完成吃饭、穿农、喝水等基本的生活动作。虽然现在的“灵犀手”还不能完全像真手一样,但“灵犀手”的出现已经重燃了残疾人拥抱生活,拥抱自由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灵犀手”在帮助残疾人恢复正常生活的同时,还可实现超视距感知操作及工业工程协助等。

神经信号采集助力“灵犀手”

由于人体神经环路、肌肉组织非常复杂精细,一个简单的动作实际包含了大量的信号传输和肌肉反馈。并且,随着残疾人对缺失肢体的习惯,动作遗忘(忘记某一个手部动作该怎么做)成为限制“灵犀手”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由于个体差异较大,神经信号的采集由成为了新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十四所联合华山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专业团队,构建了手部肌肉反馈样本库,几乎将手部所有肌肉和脑部信号的响应关系一一关联起来。 开发了模拟训练APP,通过手机随时记录残疾人使用“灵犀手”的动作信号,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地训练动作信号,辅助残疾人恢复动作记忆。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灵犀手”的本质是将人的动作、行为其至是思想活动抽象成个信号处理过程,简单来说,主要包括脑指令破译、动作信号提纯传输以及机械手准确实现三个部分。首先,准确知道手要做什么是“灵犀手”的核心,通过佩戴在手臂上的肌电手环,可以收集脑部发给手臂的动作指令,利用生物信号处理算法,准确的解读出手部需要完成的动作,比如是要握拳还是伸手指。然后经过模式识别、去噪声、动作分类、反馈增强等一些列信号处理方法, 提升动作信号的纯度,设计快速的数据传输接口,快速将指令发送出去。最后,结合机械设计及工业仿生技术,通过机械手来完成脑部发出的动作指令。

机械手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