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福建泉州:鸟鸣声声,大家一起来“护飞”

福建泉州:鸟鸣声声,大家一起来“护飞”
2019年10月21日 08:0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原标题:福建泉州:鸟鸣声声,大家一起来“护飞”

福建位于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有大量候鸟南来北往或前来越冬、过夏。灵动的身姿、美妙的声音,鸟儿们让福建蓝色的天空更有生机与活力。

  泉州“护飞行动”的开展,有效保障了候鸟的顺利迁徙,在社会上形成了浓厚的爱鸟护鸟氛围,同时也震慑了涉及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

鸟鸣声声,大家一起来“护飞”

黑脸琵鹭 林清贤 摄

栗喉蜂虎在科任村的砂质岩壁上筑巢 吴轲朝 摄

鱼儿钻入游人扔的饼干塑料袋,被小白鹭叼食。此举可能危及小白鹭生命 庄招建 摄

湿地“居民” 阿红 摄

蛎鹬观潮 许国强 摄

  秋季是大批候鸟自北往南迁徙越冬的重要季节。10月12日是世界候鸟日。今年10月,又是福建省第二十九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以“保护野生动植物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为主题,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自2016年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每年春季和秋冬季,组织开展保护候鸟志愿者“护飞行动”。凭借“护飞行动”优秀团队,泉州捧回了2018年度“斯巴鲁生态保护先进志愿者团队奖”。近日,记者参与泉州市开展的2019年秋冬季“护飞行动”,见证五所大中小学师生在“保护野生动植物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宣传板上留下“我参与我行动”的签名!三个候鸟迁徙和越冬区的重点乡、村签订了《共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协约》,村民表示要抵制非法猎捕候鸟,摒弃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行动起来,保护栗喉蜂虎在我国最北繁殖地

  秋高气爽。10月10日,志愿者一行来到晋江市深沪镇科任小学,与陈吟吟校长、学生围坐一起,座谈栗喉蜂虎保护事宜。

  吴轲朝,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委员会常务委员,也是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当他介绍“去年学校边崖壁上的栗喉蜂虎超过300只,而今年只有120只左右”时,一名女生急切地问道:“来我们这里的栗喉蜂虎怎么变少了呢?”

  吴轲朝说:“栗喉蜂虎的繁殖地点距离村民生活区很近,经常有村民来挖掘土方,原先三处栖息繁殖地现在仅剩两处,因此栗喉蜂虎明显减少了。”

  栗喉蜂虎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鸟”之一,有着热带鸟类羽毛艳丽的特征:喉部是栗红色的,翅膀和背部为绿色,尾翼呈天蓝色,飞行时翅膀下面露出橙黄色的羽毛。栗喉蜂虎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科任村的栗喉蜂虎最早被发现并摄入镜头,是在2017年。发现者是退休职工吴东塔。另一位志愿者曾拍摄到栗喉蜂虎与蛇战斗的镜头。

  “来自东南亚的栗喉蜂虎,是金门和厦门高颜值夏候鸟代表,金门有大量的栗喉蜂虎。或许发现科任村生态好,适合觅食繁殖,部分栗喉蜂虎就‘见异思迁’了。”吴东塔说,“科任村,是目前已知的栗喉蜂虎在我国最北的繁殖地。”

  2017年以来,吴轲朝、吴东塔、庄招建等志愿者连续三年开展监测栗喉蜂虎行动,有了不少新发现:栗喉蜂虎喜欢在砂质的岩壁上筑巢。一般4月初首批来“踩点”,4月中旬开始成群而来。它们用利爪和长喙筑巢,巢穴深约1米至1.5米。5月初掘好巢穴就开始求偶配对,之后雌鸟在巢里产蛋孵蛋,雄鸟外出捕食养家。7月底幼鸟出穴学飞行和捕食等生存技能。8月中旬就开始向南迁徙过冬。

  科任村发现栗喉蜂虎的消息传开了,引来众多“好摄者”。更严重的情况是,当地村民常去挖掘土方。志愿者担忧地说:“前几年石狮市和晋江市东石镇也曾出现过栗喉蜂虎,就因为栖息地没保护好,栗喉蜂虎再也不来了。”

  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有些志愿者自掏腰包购买保护物品。志愿者们还与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动管站有关人员来到深沪镇,与镇里一起研究协商栗喉蜂虎栖息繁殖地保护措施。深沪镇政府立即安排资金,建立起保护围栏。

  听说来村里的夏候鸟是珍稀的栗喉蜂虎,科任村党支部书记陈煖利说:“栗喉蜂虎能来这里,说明我们村生态环境好。一定要留住这群贵客,希望每年都来我们村里度婚假、生鸟宝宝。”

  科任村两委立即行动起来,在距离栗喉蜂虎栖息岩壁数十米的位置堆起了一米高的土方,防止车辆和挖土车进入干扰这些“小精灵”。村里的巡逻队也加强了对此地的巡逻。

  为保护这些美丽的鸟类精灵,4月28日,中动协志愿者委员会与科任村签订了《共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协约》,把栗喉蜂虎及其栖息地保护纳入了共建共管的具体内容。

 走进校园,成立首支以大专院校命名野保队

  “我志愿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践行志愿精神,保护野生动植物……”11日上午,在一片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护飞行动”福建协会闽南理工学院队宣告成立,这是全国首支以大专院校命名的野保志愿者队伍。

  当日,中动协志愿者委员会、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泉州市林业局、石狮市自然资源局还联合在闽南理工学院举办“保护野生动植物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暨2019年秋冬季志愿者“护飞行动”(福建站)宣传活动。活动现场举办常见鸟类图片展,开展保护鸟类专题讲座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我参与我行动”主题签名等活动,进一步倡导爱鸟护鸟理念。

  来自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学院的高级实验师陈朝阳的讲座生动有趣,赢得阵阵掌声。

  “陈朝阳老师既讲解绿色理念、专业知识,也传授野外生存技能,有助于我们大学生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与能力,非常感谢!”闽南理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吴毅铭兴奋地说。

  进校园开展宣传教育,是2019年秋冬季“护飞行动”的工作重点。中动协志愿者委员会福建协会计划进入30个学校举办讲座,由吴轲朝、陈朝阳、庄招建等志愿者主讲。

  这次到泉州台商投资区白奇民族小学开讲座的,是73岁的庄招建。作为中国鸟网钻石会员,几年来他在泉州各地举办了40多场公益讲座,讲座的课件不断修改,现在已经是第十版了。

  庄招建向学生们展示他在泉州西湖公园拍摄的照片:一只苍鹭被人伤害掉了一只脚;另一只苍鹭的双脚被塑料绳子缠着,无法捕鱼;小白鹭叼了一个塑料袋,袋里有一只鱼……

  庄招建告诉学生:“游人把装饼干的塑料袋丢入湖中,鱼儿为了饼干而钻入袋子,塑料袋浮在水面上被鸟叼食,危及生命。”同学们看着鸟儿们遭受伤害的照片,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

  “在校园开展宣传教育非常重要,不仅学生接受教育,学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把相关信息发送给家长。不少家长买野生动物,是为了给孩子补身体,如果小孩子不吃野生动物,劝阻家长不良行为,也能减少伤害野生动物的现象。”吴轲朝认为,如果学生能读到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乡土教材,效果会更好。只有了解,才会热爱;只有关爱,才会付诸保护行动。

共同发力,政府与民间护佑留鸟与候鸟栖息地

  自2017年以来,我省保护动植物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执证志愿者200多名、宣誓会员3000多名,参与野保志愿活动11000多人次。

  在工作或生活中,在餐馆、菜市场、林地公园,志愿者们时时处处观察是否有捕捉、贩卖或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一旦发现就报警并协助当地森林公安办案。

  据了解,福建省有记载的鸟超过550种,其中泉州市有302种。泉州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作用与民间力量双管齐下,相互借力。

  位于晋江和洛阳江出海口的泉州湾河口湿地,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先后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涉及泉州台商投资区、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总面积7065.31公顷。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滩涂湿地、红树林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中华白海豚、中华鲟、黄嘴白鹭、黑嘴鸥等一系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

  为了保护这个重要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主任李意敏带领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志愿者活动中,同时联合海洋与渔业、环保、林业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不断提高社区群众法律意识。

  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位于泉州湾北岸、洛阳江入海处,是全省唯一回族乡。随着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那里各种鸟类总数量约3.5万只。10月9日至10日,志愿者们前来开展秋冬季“护飞行动”。副乡长陈世勇领着志愿者们走进乡政府、白奇村委会、泉州海事学校、百奇民族中学、白奇民族小学和百崎湖滩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探讨建立乡村共管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深度推进保护野生动植物工作。

  石狮市三面环海,北临泉州湾、南临深沪湾、东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西与晋江市接壤,是我省重要的候鸟栖息地。祥芝镇海边一座心形小岛——大山屿,就是在政府与民间共同努力下,从过去的“无鸟岛”发展成现在的“白鹭岛”。

  由于人为干扰和垃圾污染,曾经岛上少有鸟类出没。石狮市政府对此现象高度重视,从2009年起采取“人类不轻易上岛”、大量种植木麻黄、治理海洋生态、发布禁猎令、清理海滩垃圾等综合措施。大山屿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现在岛上栖息着上万只白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鹭也成常客。

  在石狮,政府与民间都积极开展志愿保护生态环境活动。

  石狮市自然资源局阳光公仆志愿者服务队、古浮村党支部党员志愿服务队常常开展净滩活动。大山屿所在的古浮村则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签订《共建爱鸟护鸟文明乡村协约》,古浮村成为石狮市首个与中动协签约共建的村。

  身为海边人,对于大海及滩涂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保护行动也是认真的。祥芝镇的蔡加渐、陈省华夫妇,从2014年就自发清理东大垵海滩垃圾。在他们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净滩行动,还成立了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目前协会登记在册的会员有376名,组织净滩活动660多次,5万多人次参加,清理海滩垃圾822吨,大大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记者 黄雪梅)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