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在乌恰“呼风唤雨”

我在乌恰“呼风唤雨”
2019年11月06日 08:03 扬子晚报
原标题:我在乌恰“呼风唤雨”

  克州乌恰县有座商务中心的楼顶,嵌着一个神似台风的绿色标志,被当地群众戏称为“台风绿色预警”——然而,乌恰深居大陆中央,海洋水汽和它无缘,从来没有刮过台风。

  数据显示,乌恰县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72毫米,仅为常州的十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高原炽烈的阳光、终年无休的大风一起掠走大量水分,年蒸发量高达2565毫米。常年的“入不敷出”,让这里严重缺水,遍地荒芜。尽管只要1平方米有3棵草就是草原,但山地、戈壁、荒滩占比仍然高达99.8%。

  那剩下的0.2%,就成了全县牧民乃至群众生活的关键。有数据为证:我的两户“亲戚”家,生产经营收入全部为养殖收入,也就是在草原上放羊、放牛的收入。草原上的草长得好,牧民收入就高,反之就低。而草原能否长好,关键还在于水。

  2017年秋天起,乌恰开始变得极度干燥,两个月一共下了0.6毫米雨雪。当时我就想,如果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县里的草原会不会受影响,甚至大面积干死,影响第二年的放牧?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牧民老乡们的牛羊吃不饱甚至饿死,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收入,影响县里的脱贫?有没有办法能让县里的雨多起来?

  带着这些疑问,我找到了乌恰县气象局的唐局长,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唐局长介绍,降水对草原生长影响特别大,每年县气象局都要进行多次人工增雨作业。乌恰县虽然缺水,但因为在天山、昆仑山的山前,如果刮东风,还是有水汽抬升条件,可以从老天爷那里挤出几滴水的。

  但是,2017年以前,县气象局的办法还是发射车载增雨弹,力道小范围窄,对2.2万平方公里的乌恰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唐局长提出,现在有一种固定的“增雨烟炉”,释放增雨剂的力道大、范围广,对增加雨雪大有益处,而且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实时监测,投资小见效快。不过,县里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实施了。

  有利于生态环境,有利于民生改善,科技含量高……听起来这就是援疆项目应有的样子。为此,我立即请教在气象局工作的同学朋友,向工作组领导和指挥部请示汇报,得出的结论都是,这个项目可行。随后,在项目决策和审批程序后,指挥部同意将这个“呼风唤雨”的项目列入援疆项目计划。

  现在,印着“常州援疆”、“常州乌恰”字样的设备矗立在中国最西边的戈壁滩上,为乌恰捕捉水汽,呼风唤雨。项目建成后的2019年,乌恰县的年降水量达233毫米,已比常年偏多三成以上;乌恰县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顺利脱贫。

  郑宏远

  (作者:常州市对口支援乌恰县工作组办公室主任、项目科长,乌恰县发改委副主任)

援疆项目气象局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