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弥渡瓦哲村: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弥渡瓦哲村: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2019年12月11日 14:54 农业农村部
原标题:弥渡瓦哲村: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从前,我们村不少人家连吃饱饭都成问题,现在我们村家家都有卖松果的收入。我家有华山松60多亩,每年的收入有五六万元,日子越过越好。”说起华山松给群众经济收入带来的变化,弥渡县寅街镇瓦哲大村村民李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最大。”瓦哲村党总支书记李连昌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前,瓦哲村的生态还是很不错的,但随着人口的增多,为了生计,开始了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很多森林被砍伐,形成了数量不少的“轮歇地”。李连昌解释到,“轮歇地”就是需要进行轮作的山地,例如,有9亩山地是某户人家的,他家今年种3亩,明年种3亩,后年种3亩,这9亩地在3年内轮种一遍,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收成也会更好。“轮歇地”只能种点荞麦、洋芋等,广种薄收。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瓦哲村积极响应各级号召,全力恢复生态环境,在海拔2250米的地方划了一条“红线”,以“一刀切”的方式大刀阔斧在“轮歇地”上种植华山松。“当时种植的标准是红线以上必须达到100%全覆盖,大多数农户是支持的,但仍有少数群众因为害怕承担风险,且牛羊不能再上山放养,所以不愿意。”李连昌说,本着不放过一户、不漏一亩的底线,通过多次召开群众会和无数次地走访动员,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在高寒山上种下26000亩华山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大荒山早已被郁郁葱葱的松林覆盖,每年松子年产量可达160吨左右,年产值达300多万元,松果成为了彝族同胞的“金果”。

  “平时不需要管护,我们只管收果就行了,一个松果价值两三元钱,一棵华山松上‘挂’着成百上千块钱呢!” 瓦哲村委会主任李林宝笑容满满地说。生态好了,松林下生长的野生菌也比以前多了,这里盛产的松茸、牛肝菌很受消费者的喜爱。

  山绿了,水清了,生态好起来了,时常可见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在山林中出没。森林资源好了,水资源也丰富了。如今,瓦哲村山涧里一年四季都有长流水,且水量较大,成为栗树营水库和正在建设的彭家庄水库的主要水源补给。

  随着华山松种植,造林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瓦哲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在家园周围种上了核桃树等经济林木,目前,仅核桃树全村就种植了1000多亩。近期,瓦哲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特约记者 李武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