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澳门廿载|在澳青年图鉴:珠澳穿梭变通途,融入带来大机遇

澳门廿载|在澳青年图鉴:珠澳穿梭变通途,融入带来大机遇
2019年12月22日 18:19 澎湃新闻
原标题:澳门廿载|在澳青年图鉴:珠澳穿梭变通途,融入带来大机遇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回归后,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全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澎湃新闻深入澳门细部,触摸20年间澳门各个领域的变化,解开“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密码。从澳门的实践经验来看,“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澎湃新闻今天讲述在澳门工作生活青年的故事。

今年5月,澳门科技大学澳门传媒研究中心曾发布一份2019澳门青年思潮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内地对澳门青年的吸引力增强,综合2017年至2019年三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澳门青年普遍看好澳门和内地的发展前景。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流动于澳门与内地之间,以抓住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后所创造出的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近日,三名分别来自澳门和珠海的青年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他们年龄跨度从27岁到33岁,有人继承家族企业,感知澳门回归后的快速发展为传统行业带来的革新,有人徒手创业,紧跟国家发展大势,有人勤勤恳恳,在珠澳两地穿梭奋斗。

不同个体的奋斗图鉴已在澳门与内地的紧密联系中徐徐展开。

许乐敏(左)与爷爷许世元。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图

她继承家业感知回归后的革新

干练的短发配上休闲西装,许乐敏用这样的打扮让自己显得像一位企业家,但从眉宇间透出的青涩,还是能把她与90后青年的身份紧密联系起来。

1999年,当时9岁的许乐敏是培正中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她的同班同学容韵琳在这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献唱《七子之歌》。容韵琳演唱中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更是许乐敏对澳门回归最初的记忆:“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什么是回归?”童年时的她曾把这个问题抛给爷爷许世元。

“回归,就是儿女回到母亲的怀抱里。”爷爷答道。

许世元是澳门爱国商人,曾获澳门特区政府授予大莲花荣誉勋章。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华南物资交流大会期间,许世元购入湖南大米、湛江碗糖,并在澳门销售,首次打开了内地大米和食糖在澳门的市场,促进澳门与内地经贸往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货价平质优,大受澳门市民欢迎,“爱祖国、用国货”的口号深入民心。

许乐敏小时候常常在饭桌上听爷爷讲起他的故事,也受其鼓励,积极参加学校“庆回归”的活动。1999年12月21日,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大型文体汇演《濠江欢歌》在澳门运动场举行,许乐敏参与了“千人荷花舞”表演项目。经过长时间的排练和最终的成功演出,澳门回归的特殊意义深深印刻在她脑海中。

2008年,许乐敏开始在海外留学。原本想成为一名兽医的她,在爷爷经商的影响下,决定修读会计、金融课程。2012年毕业后,她回到澳门,跟随爷爷在星华贸易有限公司工作。

回归祖国后,澳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确立构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 “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令昔日小城经济的澳门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众多国际投资者和旅客进入澳门,也迫使澳门传统的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以迎合大量外来的消费者。十多年来,众多世界著名的连锁品牌酒店、餐饮集团落户澳门,大大扩阔了澳门服务业界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服务水平,许乐敏管理的公司业务也顺势发生变化。

许乐敏(右)参与社区活动。受访者供图

由于以往澳门经济规模小,除了行家中的往来及铺面零售外,许乐敏的公司主要是供货给酒楼食肆,但货量不大,还要经常提心吊胆,害怕他们因营业不佳而结业,以致货款未能收回。但近十多年间,公司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开始引入部分意大利外国进口产品、海味干货和香港制造品牌的货品,市场反应良好。

现今澳门市场规模日益变大,各项营运要求非常严谨、正规,直接推动传统食品行业提升管理质量和工作人员素质,严把货品质量关,以适应客观市场的需要。许乐敏发现,现今公司规模扩大了,设备更完善了,公司的制度化亦逐步建立起来,可以说是得益于回归祖国后澳门快速发展。

如今,内地与澳门的往来越来越紧密,和澳门不少企业一样,许乐敏的公司里也有不少内地雇员,他们往返于澳门和珠海两座城市之间,其中不乏和她一样的90后青年。

“70后、80后这一辈对一份工作的专注度更加稳定,而90后工作一两年可能就会跳槽。”观望90后一代青年的变化,许乐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无论是澳门还是内地青年,往往不会安于现状,愿意去更多的地方闯荡寻找机会,现在内地经济快速发展,也为澳门青年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和平台。

林绮雯   受访者供图

她放弃公职创业紧跟大时代

土生土长的澳门85后青年林绮雯,近年的事业看起来跳出了澳门的圈子。

2015年6月,林绮雯所主导的“蓝海智艇”项目因符合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方向,而在200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入驻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项目团队。他们致力于把全世界的海洋文化爱好者吸引过来,并和海洋文化活动结合,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多元海上服务,把握好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带来的机遇。

澳门与大海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林绮雯成长的过程中,大海也时刻伴随着她。在林绮雯看来,历史上早期的澳门就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她的很多朋友更是渔民出身。但随着时代发展,澳门的制船业渐渐凋敝,老船厂一个个变成回忆,如何用一种新的形态去连接海洋,成为许多对海洋充满感情的澳门人思考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林绮雯加入了澳门公务员的行列。五年的公职生涯期间,她参加了一次公务海洋活动,从此慢慢成为了海洋文化爱好者,更在际遇的驱使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推广海洋文化,尝试做过各类型文化推广项目、参加青年社团等。

创业对她来说,起初是比较艰难的。“一开始家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去做这些,因为曾经是公务员,各方面的生活也都很不错,后来有家有室,一切都是稳定而有序的。”林绮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创业打破了这种稳定,需要的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在创业过程中,林绮雯渐渐发现,过去公职生涯的经验让她在与不同地区的政府机构接洽时都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让她更有信心去追寻梦想,也是因为曾经的公务员身份,让她对国家及地区政策异常敏感。

201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对外征求意见,此后又迎来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应政策,在海洋经济得到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林绮雯顺势选择了游艇和大海作为创业方向。

林绮雯认为,自古以来,澳门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站,四百多年的中西文化交融历史及独特的地理优势,使澳门成为“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优势及资源地区。她希望,游艇行业与海洋经济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也更好服务国家所需,让中国游艇走向世界,服务全球市场。

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为林绮雯初期的创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整合机会,横琴新区对澳门创业者有许多优惠政策扶持,优越的创业环境和人才政策让初创企业得到了非常顺利的起步。

今年11月,横琴新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澳门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共计32条优惠政策,覆盖青年实习、就业、创业、企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每个阶段,为澳门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

如今,林绮雯时常都要往返于澳门与珠海之间,她的合伙人中也有来自内地的青年伙伴与高校专家学者,她的创业仿佛是在搭一座桥,让内地与澳门之间的合作又多了一种可能。

人来人往的拱北口岸。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图

他是穿梭双城的珠海青年

林振宋在珠海与澳门间的往返,要比林绮雯更加频繁。

从珠海的家中乘坐公交车前往拱北口岸,通关进入澳门,再从口岸乘巴士快线到位于氹仔的公司。这整个过程,要经过一个半小时。在下班时间,再将这个过程倒叙一次。

这条往返3小时的珠澳通勤路,是27岁的珠海青年林振宋几乎每天都要走的。他的家住在珠海,毕业后即前往澳门,在澳门本地的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至今整整五年。

为了保证每天上午9点准时在公司打卡,他6点就要起床,6点30分之前要坐上公交车,以避开7点开始的上班高峰期塞车。进口岸,排队通关,出关,去巴士站,再坐上开往氹仔的51路巴士快线。

“到得早的话,还可以吃个早点便当。”尽管在一个半小时之中要完成乘两次公交车、通一次关、跨两座城的所有步骤,但林振宋向澎湃新闻记者讲述之时显得很满足,“这几年拱北口岸变化还是挺大的,以前新关还没开通的时候,不提前个半小时到口岸排队,真的很容易迟到,那时候每天入关都是人挤人的状态,要碰上节假日,更是要排长龙,自从新一批查验通道开通之后,这种问题基本解决了。”

在澳门与珠海间五年穿梭拼搏,林振宋(右)经历了事业与爱情的共同成长。受访者供图

林振宋说,自从本式的港澳通行证换成了卡式,加之横琴口岸和港珠澳大桥的珠澳口岸采取了两地一检的方式,不仅缓解了通关流量的拥堵,通关所花费的时间也缩减了不少,“刚开始的时候,进关去澳门需要花上至少半小时,现在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因为生长在珠海,对于对岸的澳门,他始终感受到一种天然的情感关联。1999年,林振宋7岁,从未去过澳门的他只是听父母和老师谈起,澳门是与祖国分隔多年的游子,现在终于归来了。“那时候每天都能从电视上听到《七子之歌》,看到五星红旗和澳门区旗飘扬的画面,我就开始对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充满了向往和好奇,特别想去看看。”

直到高中毕业,林振宋才有机会和同学一起去澳门看看。“那时候的澳门已经和我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了,特别热闹,特别繁盛,特别多元,在这里,能见到来自很多不同国家的人,也能学习到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那时他就想象着,以后会不会有机会到澳门工作。

学生时代的想象终变成了现实。2014年末,林振宋收到了澳门当地一家广告公司的录用通知,开启了他珠澳两地的通勤之路。

在澳门工作的这五年,林振宋始终没有离开广告行业。“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绘制及印刷,尤其是报纸、杂志广告,因为澳门人有看报纸、杂志的习惯,我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款项和风格。”他说,他现在所在的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业务很广泛,“基本可以涵盖各个方面的广告,所以我现在的工作还是很有挑战的,也很容易产生成就感”。

除了对行业本身的热爱,薪资待遇也是让林振宋坚持通勤工作的理由,“虽然每个月只有4天休息日,但我目前每个月到手收入能达到1.5万澳门币(编者注:约1.31万元人民币),有时任务量比较多的话,会收入更高一些,年底还有13薪作为奖金,而且在薪资和晋升上还有上升空间。”

在珠海和澳门,像林振宋这样,从事着与两地相关的工作或交往的人是数不清的。只需要在拱北口岸的通关大厅驻足片刻,即可知晓这个结论的得来原由——只要是在口岸开放的时段,无论星期几,无论几点钟,在通关通道中穿行的两地居民始终熙来攘往。

国家移民管理局珠海边检总站统计数据显示,该总站年查验出入境人数,已从澳门回归前的2800万人次增长到如今的超过1.63亿人次,20年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总数近20亿人次。

林振宋说,未来他还会继续在澳门工作,如果条件宽裕时,也会考虑住在澳门。驱动他们穿梭在双城之间的,是珠海和澳门融合发展带来的一个个机会。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澎湃新闻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