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山道弯弯。92.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地理环境决定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并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大阻碍。
2017年8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坚决打通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如今,贵州已实现全省3.99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硬化路100%通畅。4.5米宽的通组硬化路在大山中蜿蜒盘旋,像毛细血管一样串起千家万户,连接大小园区,打通了脱贫致富的新渠道,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新生活。
随着以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贵州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发展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省各项事业实现了大踏步前进。
“不敢相信,公路还能修到自己家门口”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广,大量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大山深处相对偏远、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自然村寨。地理环境决定贵州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农村公路的问题一直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农村要发展,交通必先行。2017年8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计划三年内实现全省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的目标。
省委、省政府找准致贫之根,果断决策,将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放在“四场硬仗”“七大战役”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
“实施‘组组通’工程前,很多偏远山村的农民群众不敢相信公路还能修到自己家门口。”贵州省公路局局长张胤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齐心合力,“组组通”工程建设快马加鞭,进展快速。
在《贵州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主体框架下,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贵州省通组公路建管养实施细则》、建设工程技术导则、简易施工图设计范本、建设工程标准设计图集等5个规范性配套文件,形成“1+N”个政策体系。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协调力度,为“组组通”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形成了“省级指导、市州统筹、县区主责、乡镇实施、村民参与、多方协作、各方监督”攻坚决战合力。
“我们之所以要举全省之力推进“组组通”建设,就是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为了顺应人民群众对发展的热切期盼。”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卫东表示,为了将政策的“好”落在实处,“组组通”建设过程中根据地方城镇发展、乡村旅游、土地利用等规划,结合我省“六个小康行动计划”的实施经验,最大限度地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与农村产业布局、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有机融合,有效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尽可能满足群众的发展需求。
初步测算,投资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可直接拉动当地GDP增长3亿元,提供1700个直接就业机会、2000个间接就业机会,这对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仅用20个月,贵州已经完成“组组通”7.87万公里路面建设任务,完成投资459.12亿元,全省3.99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从2017年6月的68.9%提高至100%,真正打通了群众出行和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大数据+保障道路建设高质量
不到两年的时间,7.87万公里的建设规模,让全省3.99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都通上期盼已久的硬化路……贵州的“组组通”建设规模前所未有,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贵州交通建设者们积极拓展思路,大胆涉足“盲区”,借助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在全国率先研发了一套农村“组组通”硬化路监管平台。“我们通过创新思路和手段,以‘一个库’‘一盘棋’‘一条线’‘一张网’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用大数据技术为打赢‘组组通’建设硬仗提供了有力支撑。”张胤说。
“一个库”是指通组硬化路项目数据库。省公路局运用GPS技术采集“组组通”电子地图数据,依托卫星遥感影像图片比对分析,精准掌握每一个村民组具体坐标及项目位置、建设里程、实施范围,汇集形成数据库,“目的就是围绕精准扶贫开展精准建设,该修的一公里不少,不该修的一公里不多。”
“一盘棋”是指聚焦建设时序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科学制定施工计划,提前调配生产要素,实时掌握各地项目进度,最大限度汇集各方力量推动项目建设。
“一条线”则是聚焦质量标准开展全过程管控,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建设质量。
同时,贵州还将“组组通”建设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将招投标、工程资金、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信息与“贵州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共享,构建“数据铁笼”,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通过打造监督问责‘一张网’,我们锤炼了一批‘能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优秀干部,为全省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氛围。”张胤说。
共建共管 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感
在建设过程中,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当地群众组成劳务队,经过系统培训后参与到本地“组组通”项目建设中去,参与建设的群众每月可获得3000元左右的劳务收入。据统计,仅劳务一项就让沿线1166万群众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83万人。
“‘组组通’建设标准要求路面宽度不得少于4.5米,黔南州一位老大娘专门砍了一根4.5米长的竹竿,每天就在工地上丈量路面施工达标没达标。”省公路局农村处处长张杰介绍,全省各地的许多群众,既是“组组通”的受益者,更是项目建设“监督员”,各地的项目主管部门会向他们发放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义务监督卡,就近开展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督,要让群众对“组组通”建设全过程看得明白、用得放心。
建好了还得管理好、维护好。为保障农村“组组通”硬化路效益长久发挥,贵州出台了《贵州省通组公路建管养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为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养护机制、落实专职养护人员,并按照每年每公里1500元养护标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落实养护资金,确保建一条、养一条、能持久。
“我们将指导各地将后期养护与群众利益充分链接,优先选择沿线困难群众参与养护,增加群众收入。”张胤说,截至目前,全省约有3.4万人参与到“组组通”硬化路养护中,每年增加群众收入约7600万元。
建设、管理、养护各环节都让沿线群众广泛参与,让大家谋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经济收入也得到显著提高,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已经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工程之一。
“‘最后一公里’事实上是老百姓的‘最先一公里’”。在“组组通”建设过程中,不少老百姓自发给施工队伍送水送饭,自发组织队伍加入建设,自发对道路保洁维护。”高卫东表示,群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组组通”建设确实切中了农村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有效解决了农村百姓最基本的出行问题,解决了“农特产品出不去,生产资料进不来”的问题,进一步激活了全省农村公路网络,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
据数据统计,自“组组通”启动以来,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000个,新增农用车等38余万辆。老百姓把“组组通”比喻为党委、政府为基层百姓送去的“大红包”。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2020第一天 港警打击暴徒用了这样的高...
- 【 军事 】 苏-57首摔能否使叶利钦含笑九泉?
- 【 财经 】 金凤奖评选出炉:航空公司TOP10是他们
- 【 体育 】 李铁正式出任国足主教练 率队争40强赛
- 【 娱乐 】 所属社承认金希澈MOMO恋情:最近互相...
- 【 科技 】 微信公众号宕机背后:巨头生态 难以避...
- 【 教育 】 教师会计职业资格等 2020年考证时间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