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原上铺就不凡人生路——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党晓鹏

高原上铺就不凡人生路——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党晓鹏
2021年01月13日 05:3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原标题:高原上铺就不凡人生路——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党晓鹏

  中国绿色时报1月8日报道本报记者 宋晓英 文/图

  从一个技术员成长为一名林业高级工程师,党晓鹏把自己的心血和才智无私奉献给了绿色事业。

  自1997年从西北林学院林学专业毕业分配到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以来,24年间,他一直工作在青海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森林资源清查监测及荒漠化沙漠化监测、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设计工作第一线,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获得青海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两次,2017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等荣誉。

  风餐露宿只为让调查数据准确翔实

  他多次深入三江源区的各大林区和沙漠腹地,足迹踏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兢兢业业为三江源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调查规划和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五次参加了青海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四次参加青海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

  在完成《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时,为了调查保护区的现状,他需要经常深入腹地,在坐车1000多公里后,还需要骑马百公里以上,再步行几十公里,才能到达需要调查的地点。由于长期的野外工作,生活的不规律,导致他患有慢性胃溃疡,有一次在去索加保护分区的路上,他的胃病发作了,疼得他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他用手紧紧压在腹部,还笑着说:“没关系,一会就好了”。在深入三江源腹地进行科考调查时,他们日夜兼程到达海拔6000多米的格拉丹东主峰,虽生长在青藏高原,但面对如此高海拔的环境,很多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就连车辆也出现了故障,他们被困在了格拉丹东主峰下30多个小时。最终,他们不顾疲惫,不惧危险,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在2012年全省二类调查工作中,他带领技术人员,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连续60多天奔波在黄沙漫天的海西州各个山头,原本就有腰伤的他不堪连日辛劳,在下坡时不慎滑倒,再次扭伤了腰,山上无法进行医疗救护,为了不耽误进度,不影响大家的工作情绪,他忍着剧痛,坚持做完了调查,像这样在调查中发生的意外不计其数。

  在2018年开展的第七次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中,他积极主动同国家林业局和省财政部门积极沟通,落实调查经费1800多万元,为这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森林资源调查样地多处于深山老林、高海拔地区,他和团队们顶风冒雨,白天爬山涉水,穿荆棘,吃干粮,晚上加班加点,有时下山,腿脚都是肿胀的,累得连爬床的力气都没有。几个月下来,脸上、脖子上、胳膊上,都被强烈的紫外线灼得脱落几层皮。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完成外业工作。他的精神带动了基层林业干部对林业事业的热爱,积极投身于林业事业。

  外业调查各道工序亲力亲为

  青海省沙化土地面积较大,类型较多,是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为了查清柴达木盆地及三江源地区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和危害情况,他连续5个月带领队员深入流沙区、茫茫戈壁进行调查,早上7点出队,晚上9时左右才能回到营地,几乎没有一次按时按点吃一次正常的午饭,为全省荒漠化和沙化防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他参与编制了《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沙化封禁保护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提出因地制宜,实行科学治沙。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不断摸索治沙经验和模式。

  林业调查规划项目大多在距西宁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三江源和柴达木盆地,为了使每个调查规划项目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党晓鹏几乎每一次都是从工作方案编制开始直至项目完成检查验收全程参与,一年近200多天时间在野外工作。对他本人负责的片区更是身体力行从外业调查到内业汇总、从分配任务到图件制作的每个工序都是亲力亲为。

  2007年,当爱人即将分娩的时候,他却远在海西州做资源调查。面对年迈的父母,面对即将生产的妻子,面对庞大繁重的调查任务,艰难的抉择击打着一个七尺男儿的心。当时,他深知自己作为技术人员对工作任务的重要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事业,但对妻子和孩子的亏欠之心却久久不能释怀……

  2010年4月14日,玉树震后,他主动提出参与灾后重建的外业调查,那时他的孩子才两岁多,由于妻子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几乎全部由他照顾,他把孩子交给了年迈的父母亲,没有因家庭困难而影响工作。接到通知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立即开展调查现地受损情况并开展恢复治理设计方案编制工作,提出详尽的落实措施,一干就是三个月,住着帐篷,吃着泡面。

  2016年主持青海省林地变更调查期间,为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工,他奔波于一个个林地变更现场,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没有节假日休息日,调查完成后汇总整理内容繁杂的数据库,并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利用无人机和地面调查等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施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实现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一盘棋”的“一体化”监测。为政府日后的林地使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案,得到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探索创新造林绿化新途径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林业和草原工作,他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近年来他负责完成的青海省枸杞专项调查、青海省重点野生植物调查、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方案等工作受到领导好评。参与编写《青海省“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方案(2018—2025年)》《青海省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等多项规划和方案,取得了一定成绩。

  特别是2017年为全省争取全国仅有的三个规模化林场《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试点方案(2018—2025年)》工作中,范围包括西宁市及海东市的十一个县(区)的湟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山体,总面积360万亩。涉及范围广,林地权属复杂,在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他和团队成员为了查清不同的林地类型、权属和地貌地形,哪里山高他就往哪里爬,哪里够深他就往哪里钻,有些地方无路可走,他就爬上去。为了数据更加准确,他爬山头,上上下下,反复测量。仅仅用了10多天的时间,对不同小班进行勘界测量和地形勾绘,进行认真调查。然后根据不同小班的功能、区域、地形地貌等特点,查阅资料,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方案设计初期,为了更好提出适合湟水流域的规模化造林他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通宵,对方案进行认真的讨论和质疑,最终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多年来独立调查及参与编写各类规划、方案、设计等大、中型项目百余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提出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式全方位绿化模式,坚持“水、土、路、树、技、管”一体化推进,因水定林、量水施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留人管理、有人养护,并探索出一条高原寒旱区节水灌溉、保墒整地,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的造林绿化路子。

  24年如一日,党晓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投身林草生态建设的宏图伟业中,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书写出无私奉献的诗行,弹奏出艰苦奋斗的乐章,铺就了平凡人生的风采路。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