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舟曲,在废墟中站起

  

图文:舟曲,在废墟中站起
图文:舟曲,在废墟中站起
图文:舟曲,在废墟中站起
图文:舟曲,在废墟中站起
楚天都市报讯 据新华社电 8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一周年的日子。小号低回《思念曲》。

  一年前的这个日子,巨大的泥石流裹挟沙石奔流而下,昔日美好家园顷刻间被掩埋,1500余人罹难,数百个家庭破碎……

  一年后的今天,数千位幸存者、建设者和各界干部群众聚集在泥石流沟畔,眼含热泪,深切缅怀遇难同胞,纪念遇难亲人。

  上午的纪念活动,选在舟曲县城区三眼峪泥石流沟畔的追思园举行。

  追思园位于灾害中人员伤亡惨重的舟曲县城关镇月圆村原址。园内主要建筑物为纪念墙和纪念碑。纪念墙为圆弧状,半绕纪念碑,上面镌刻所有这次泥石流灾害中的遇难者的姓名。

  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向灾害中不幸罹难的骨肉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英勇参加舟曲救灾和重建的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

  灾后重建项目今年将开工九成

  舟曲县委书记范武德介绍:“舟曲灾后重建的170个项目将在今年实现90%以上开工。”受灾群众安置房预计今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建设,明年9月有望全部入住。

  这天是一个纪念亲人的日子,更是一个孕育希望的日子。

  【新华时评】

  敬畏自然是对生命的最大保险

  一年前的8月8日凌晨,数百万吨泥沙裹挟着巨石,从约2000米的高程倾泻而下,沿着三眼峪、罗家峪冲出大山,摧毁万千房屋,夺走上千条生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

  造成这场特大灾害有暴雨、地震等多种不可抗拒的因素,但建筑选址不科学、城镇建设不规范、河沟被挤占等,也人为地“放大”了灾难。查阅舟曲县志可知,三眼峪原本就是一个山洪泥石流冲积之地,在此建房居住有很大风险。遗憾的是,一幢幢房子在此拔地而起。

  正因为如此,舟曲重建格外注重变“占”为“避”。例如重建山洪泥石流排导渠,渠两边不再建设永久性居住建筑,留出足够的泄流和避让空间;高山峡谷中重修更坚固的格栅坝和拦挡坝等。种种为山洪泥石流让路的举措,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更是为无数生命投上的一份“灾害保险”。

  【周年回访】

  只有6岁的男孩,怀里紧紧抱着1岁多的妹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暴发后,这张灾区的新闻照片,令人震撼(左图)。时隔一年之后,记者来到姚国亮的家里时,他正趴在床上教已两岁多的妹妹涂鸦。在同一地方,国亮再度抱起妹妹时脸上挂满笑容(右图)。

  泥石流过后不久,小国亮就上学了。他母亲说,国亮比较懂事,有好吃的总是让着妹妹或者别的孩子。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