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1个农民导演 58个“群众”演员 一部《暖冬》(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16:36  山西新闻网

  2011年5月,侯马首部由农民李马个人投资、导演、拍摄、以普通百姓为演员的六集电视剧《暖冬》经过审查,拿到了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颁发的“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可在全国发行、播出。

  

1个农民导演58个“群众”演员

  《暖冬》剧照

  

1个农民导演58个“群众”演员

  李马(图左穿黑衣蓝裤者)在给演员们说戏

  拿着这张“通行证”,47岁的李马百感交集——从20岁时当上村里的电影放映员开始,他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拍出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如今,年近五旬的他真的梦想成真了。

  从村电影放映员到摄影摄像师 李马处处敢为天下先

  

1个农民导演58个“群众”演员

  李马(图右穿黑衣挂胸牌者)在给演员们说戏

  1964年,李马出生在山西省侯马市上马公社乔山底村,父亲当老师,母亲务农,随着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出生,家里的日子愈发紧巴起来。小小的李马,已经开始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1978年,14岁的李马偶然看到二姑的公公拿着一台“海鸥120”照相机走村串巷拍照,心里非常羡慕,便自告奋勇前去帮忙,看人家如何冲印照片。“这位老照相馆的摄影师,就是我学习摄影的启蒙老师了”,李马说,可惜他当时没有条件购买相机,甚至都没有机会去触摸一下相机,但那份热爱却开始在心底萌芽、生长。

  读高中时,学校门口有人卖一种“神奇”的相纸,“把底片放在相纸上,在太阳底下晒几分钟,就会出来一张蓝色的照片”,李马说,他常常站在那个相纸摊前出神,如同一个孩子面对橱窗里自己最心爱的玩具。

  1980年李马高中毕业,已经通过飞行员体检的他放弃参军,承担起一个农家长子的责任,留在农村帮父母干农活。1982年,他当上了村里的电影放映员,虽说村里答应放一场电影给他补贴2块钱,但他从未领到过补贴。“每次放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什么时候能拍电影呀?”李马回忆。

  1984年结婚后,李马终于决定要为梦想而努力了,他不顾家里人的强烈反对,从村里信贷员那里贷到了一笔“巨款”——200元(当时普通人月工资为二三十元),花149元买了一台“东方120”照相机,其余的买了相纸等东西,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算是破釜沉舟了吧,为了挣钱还债,我顾不上照看刚出生的女儿,趁着春节走街串巷给人照相”,李马说,他还四处奔走,联系各个小学、初中,为孩子们拍摄毕业照,白天照相,晚上洗相,起早贪黑地忙碌。1986年,李马被聘为上马公社乡镇企业管理员,一干就是18年,但属于临时工,他的户口还在农村。

  1987年,在侯马刚出现彩色照片后,李马买了一台“华夏135”相机,开始拍摄彩照。随着摄影技术的提升,除了之前的业务,他还被邀去拍摄会议。1991年正月,李马偶然在别人的婚礼上看到一台“松下M7”摄像机,非常感兴趣,便上前打探价格、用途。不到一个月后,他揣着借来的12000元到太原也买了一台,自学摄像技术。而当时的侯马电视台,只有3部摄像机。

  人们对摄像机的接受程度没有李马预想得那么好,一连两三个月,他没有接到任何生意,只好赔钱赚吆喝,免费帮别人拍摄婚礼,再把录像带送人。妻子看到他这样,劝他把摄像机低价处理。他却认为,还是自己的技术不够成熟,只有不断提升才能得到认可。

  转机来自于坚持——当年五一劳动节时,侯马举行月季花会,一家单位让李马拍摄全市花坛的花卉,拍摄10天给了他7000元的报酬。“那算是我的第一部专题片吧!”李马说,这部短片帮他打开了“市场”。

  从此,请他去拍摄婚礼的人越来越多,拍一次支付100到200元不等,应接不暇的李马又购买了第二部摄像机。为了提升拍摄技术,他常常通过看电视专题片来学习,至今已拍摄了《紫金山下一小村》、《优秀共产党员——李群》、《饮水解困造福于民》等百余部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

  李马的人生中还有很多个“第一”:他是侯马市第一个购买BP机的人,第一个承揽刻录光盘业务的人——1998年,他不顾家人反对,花费29000元买了电脑等设备,开始刻录光盘。2009年,李马又购买了带摇臂的多机位拍摄设备。

  或许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和魄力,造就了李马日后的成就。

  锲而不舍敢想敢拼 慧眼识珠终获好剧本

  李马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期待,自己能够拍摄一部反映晋南乡村风土人情的电视剧或电影,1991年买了摄像机后,这种想法愈加强烈,虽说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契机,但这个想法却不曾随着时间流逝而减淡。每次看电视剧、专题片,当别人专注于剧情时,李马关注的却是拍摄角度、镜头与镜头间的转换、光线明暗等拍摄方法和技巧。

  

1个农民导演58个“群众”演员

  《暖冬》演职人员合影

  2003年,李马决定到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学习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方面的知识,因为“非典”,计划搁浅。当年,李马在侯马市开办了自己的影楼。此后几年,忙于给儿子和女儿举办婚礼,进修的事情到2009年才实现。

  2009年3月,李马去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导与节目制作课程》。在班里50多个人中,李马是唯一一个自费来学习的,也是年龄最大的学员,教授让他作了班长。他戴着老花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专业知识——在班里,他是笔记记得最全的一个学员。

  “我总感觉那些课是为我一个人讲的,因为教授讲的那些问题、方法等,我都曾遇到过或者运用过。”李马说,有过拍摄实践、带着问题去进修,让他收获颇丰,以前他拍片、剪片过程中的困惑,都在这次进修中得到解答。进修结束返回侯马时,李马带回一套带摇臂的多机位拍摄设备。

  2009年8月,在随摄影协会的朋友去翼城采风时,李马偶然得知当地村民王世盛写了一部剧本《暖冬》,他看后很喜欢,觉得非常有乡土气息,有农村三部曲电视剧中《篱笆·女人和狗》的韵味,只是该剧本已经给了翼城电视台某栏目。在李马感觉可惜时,2010年4月份,他从王世盛那里得知,翼城电视台不拍了。

  李马欣喜若狂,他打算拍这部连续剧,便四处物色演员——因是初次尝试,他决定找未接受过任何表演训练、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老百姓进行本色表演。2010年8月份的时候,他找到3名演员,大家花费20余天的时间,一起把剧本顺了一遍,将其中只有当地人才能听懂的词句修改了一下,既保持地方特色,又可使全国各地的观众看懂。在几位演员的提议下,李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把剧本送至国家广电总局审核。

  “送上去第29天的时候,山西台的朋友告诉我,剧本通过审查了!我兴奋得发晕,赶快四处联系演员”,李马说,剧本通过审查,更坚定了他拍摄电视剧的决心。

  李马说,选演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凭着自己对剧本的把握,四处寻找符合剧本的演员,有的是买东西时物色到的,有的是去中医按摩店里时撞见的,有的是他十多次上门凭着满腔执着“求”来的。58名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超市老板,有客运员、公务员,也有农村放羊老汉,每谈妥一个,他就为演员拍一张照片,算是定妆照吧。

  “群众”演员本色出演 农民导演30年“触电”梦成真

  剧本《暖冬》讲的是5.12四川地震后,山西农民李志华在地震时的那一瞬间救人受伤,成为植物人,与家人失去联系,他的妻子惠兰在家中守着女儿和公公艰难度日,众多好心人帮助她度过难关,最后与丈夫重逢,苦尽甘来的感人故事。

  担心剧中的情感戏、哭戏影响演员个人生活,李马在和演员本人沟通时,也不忘提醒其和家人商量。由于无法预料电视剧制作完成后能否顺利发行,李马明确告诉大家:演员们暂时拿不到报酬,只是中午管饭。等片子大卖了,他会给演员们按劳付酬;片子赔钱了,他一个人担着。

  该剧2010年11月14日在侯马紫金山下的隘口村开机后,拍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毕竟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很多演员只是如同小学生背书一般记台词,无法进入表演状态,李马就用自己的方式给大家“说戏”;在拍哭戏时,演员们为了能掉泪,采用了喝芥末油、吃辣椒、用洋葱刺激眼睛等方式。为了让女一号流泪,李马无奈拿出了演员去世的父亲的照片来引导……

  “演员们可是受了罪了,可是大家无人提报酬的事情,每个人都非常敬业,每个镜头都要求精益求精,拍得不好就重来,有一个咳嗽的镜头竟拍了22条!”李马说,他很感谢这些朴素的演员,他们通过自己的本色表演,鲜活地展示了晋南乡村风土人情,演绎出浓浓的人情味儿,让人心生温暖。

  2011年1月9日,全剧拍摄完毕,可李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大年初一到初六,他关了手机埋头苦干进行剪辑。剪辑完成后,他召集几名主要演员观看、修改,又补拍了几场戏,制作成VCD。2011年4月21日送至山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等候审批,2011年5月10日审批通过。经审查,同意在全国范围发行、播出。

  片头、片尾歌曲的歌词,则是李马在拍摄之前就写好的,分别由剧中演员演唱,作曲及背景音乐都是李马委托在北京读书的23岁邻居王景飞制作的。

  小试牛刀痴心不改 农民导演计划拍农村题材电影

  其实,拍摄这部电视剧,李马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整部片子他投资了近70万元,这都是他这些年打拼积攒的家底,也有儿子在财力方面的支持。为了拍电视剧,他的影楼也不得不暂时歇业。70多岁的老母亲一直是反对的,去年拍摄前,母亲曾专程赶到李马的影楼,准备大骂“不务正业”的儿子一顿,打消他“乱折腾、乱花钱”的念头,不想李马当时不在店里,他去山上找演员了,母亲一腔怒气无处发泄。直到后来李马给母亲讲了剧本,老人的思想才得以转变。

  “至于其他人的反对,我不想去应对,所以拍电视剧的整个过程,我一直在瞒着他们”,李马说,拍摄电视剧和电影的梦他做了近30年了,如今他已经年近五旬,他必须豁出去实现梦想,否则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李马介绍,这部电视剧也有美中不足,就是剧情有点短,可能会让观众看得不够尽兴。不过,这为他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目前已有人慕名而来,把剧本送到李马手中,他正在看剧本,并计划着下次拍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

  高中毕业的李马朴实憨厚,这份朴实憨厚中却藏着大大的梦想,他在酝酿着,酝酿着有一天能够成立自己的传媒公司。他的执着让人相信,热爱的确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因为热爱,梦想照进了现实。

  注:文中图片由李马提供

  山西新闻网记者 葛海霞

  想与我们分享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吗?欢迎拨打山西新闻网新闻热线03514281494。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