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首义之地开新篇(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16:52  国际在线 微博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首义之地开新篇(图)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记者张志峰摄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设“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寻访”专栏,刊出本报记者对辛亥革命事件发生地的寻访和重要历史人物后代的采访。专栏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题,回顾辛亥革命历程,反映辛亥革命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深远的意义,讴歌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重温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共同奋斗的光荣历史,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100年弹指一挥间。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当年革命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复兴,在这里勇敢地打出第一枪,成立第一个共和政府。辛亥志士的义举为这座城市留下“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激励后人不断跨越,开启新途。

  红楼风雨睹首义

  9月2日,武昌首义文化公园迎来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银发的老人在草坪边锻炼,年轻的情侣在林荫下漫步,学步的孩子勇敢地抬脚向前……梧桐绿荫环抱着一座孙中山铜像,铜像背后是两扇赭红色铁栅栏门,透过大门可见红色的两层楼群。这里就是辛亥革命时期鄂军都督府旧址,即人们常说的武昌红楼。

  武昌红楼现已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宋庆龄题写的馆名立在大门右侧。红楼前面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图片展,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驻足、默读、沉思。走近红楼大门,抬眼望去,打开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起义军的枪声和呐喊声,仿佛又在耳边震响。

  武昌首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共进会机关制造起义用的炸弹时,不慎发生爆炸,遭到查抄,起义计划泄露。当晚,驻中和门内的一个工兵营发生兵士哗变,新军后队正目熊秉坤率数十名起义士兵,冲向附近的楚望台军械库,打开了库门,各起义部队纷纷向楚望台集结。经过一天一夜浴血奋战,10月11日武昌全城光复。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武昌红楼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以共和政体建设民国”。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中国由此开启了走向共和的大门。

  红楼作证,辛亥首义,光照千秋。正如展览的前言所述: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辛亥精神励后人

  以武昌首义为原点,武昌城以及身后的“大武汉”与辛亥革命的精神血脉相连,走过百年,迈向新征程。辛亥革命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说:今天纪念辛亥革命,要多一些反思精神,既要研究过去,更要展望未来。

  今年60多岁的郑先生是一位工程师,家住红楼附近,经常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外孙女来这里玩。“过去红楼周围都是低矮的旧房,人多车多,杂乱不堪,很不协调。”郑先生说,“近两年这里变了,建成了首义文化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好多了。”从杂乱的老街区到漂亮的文化公园,这只是首义之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注释。

  辛亥革命的荣光已经渐渐走远,辛亥革命的精神仍在这里发扬光大。武汉人从不留恋过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已经成为武汉的城市精神,激励人们谱写新篇章。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向来不甘人后。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总领风骚。这里既有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武钢和东风,更有近些年闪亮登场的世界级新秀中国光谷。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国家战略中,武汉勇挑重担,奋力打造“支点的支点”。

  近年来,以武汉为头雁的“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再一次将武汉推向先行先试的舞台。近年来,武汉市经济总量接连超越多个副省级城市,去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四。

  武汉敢于并且善于创新。今年4月以来,该市在全省率先掀起“治庸问责”风暴,剑指体制和环境的积弊,目的在于“制度革命、优化环境”。截至7月底,该市共问责21人,其中局级领导干部5人。8月17日上午,湖北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武汉“治庸问责”风暴,将席卷湖北所有省直机关。

  武昌首义,彪炳史册;武汉奋起,再续辉煌。(文/图 记者 张志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