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说晋北年俗 最爱香甜炸糕美味粉汤(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15:11  山西新闻网

  “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就要到院子里点旺火,妈妈总让我绕着火堆顺时针、逆时针各转三圈,说是可是除灾接福,我每次都是很虔诚地绕圈圈。”说起记忆中的年俗,太原市民黄先生打开了话匣子。

  黄先生老家在山西晋北的大同阳高县,虽已在太原定居多年,但家乡的年俗却让他记忆犹新。

  自制粉条炸馓子 买个猪头过春节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同阳高县生活的黄先生还是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一进入腊月,父母除了除尘刷墙,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时要吃的东西了。

  “母亲要用饸饹面床一样的工具压制粉条,宽粉、细粉备好多。”黄先生说,他们那里冬天很冷,常在零下20度左右,老家的人喜欢吃炖菜,就会自制不少粉条,正月里常会喝粉汤。

  当时黄先生的父母收入不高,为了省钱,父亲常会到屠宰场买一只猪头,再买点猪肝、猪肚、猪腰等,每斤价格为四五毛钱,这些东西会花去10元左右,剔下来的肉却能吃整个正月,骨头炖出的汤还能炖菜。“很划算,因为最差的猪肉也要六毛多一斤。”偶尔,家里会宰一只鸡吃。

  除了上街买几斤瓜子、花生、糖果待客外,母亲还会炸麻花、炸糕馓和鸡蛋馓子,蒸一些面鱼和面人当作零食备起来。喝腊八粥、吃麻糖时,对于馋嘴的孩子来说,年已经提前来到了。

  

说晋北年俗最爱香甜炸糕美味粉汤(图)

  胡麻油炸黄糕是晋北人过年时喜欢吃的食品 资料图

  大年三十这天是接神的日子,家家户户会用胡麻油炸黄糕吃,一般有韭菜鸡蛋馅的和豆沙馅的。与晋南的馍、晋中的面一样,晋北的糕也浸润在浓郁的地方文化之中。晋北的糕,特指用黍子面或黍子去皮后的黄米面做成的颜色金黄的食品,口感筋绵香软,别具特色。

  当天晚上,家家户户除了燃放鞭炮接神外,还会设起香案,供奉神位和祖宗牌位。在春节期间,每次吃饭前,家人要先端上一碗敬奉在香案上。

  最让黄先生和姐姐兴奋的是,这天也是包饺子、炖肉的日子,母亲拌好猪肉白菜馅、羊肉胡萝卜馅,包出几篦子小巧精致的饺子;父亲把肉炖好后会把大块的肉剔下来,孩子们则兴奋地围着火炉啃骨头,肉汤在炉子上咕嘟咕嘟地炖着,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儿。

  早起放炮点旺火 小儿乐挣压岁钱

  在阳高,家家户户都要在大年三十垒起旺火。所谓旺火,就是在院子里用木头搭起一个架子,在架子上垒起炭块,形成一个塔状,旺火上还要贴上“旺气冲天”的纸条,寓意全年兴旺、吉祥如意。

  

说晋北年俗最爱香甜炸糕美味粉汤(图)

  农家人院子里的旺火堆 资料图

  旺火在大年初一凌晨四五点点燃后,火苗从炭块的空隙中喷出,非常壮观,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围着红彤彤的火苗放鞭炮、做游戏、烤馒头吃,还要相互到周边邻居家串门,看谁家的旺火垒得最高、燃得最大,欢快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每次出门点旺火前,母亲都会催着我们喝一碗姜糖水”,黄先生说,凌晨的室外太冷了,姜糖水可以驱寒。其实,孩子们对于过年的渴望及迎来新年的欣喜才是最好的驱寒“利器”。

  点完旺火天就亮了,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家家户户开始吃饺子、喝粉汤。随后便是出门四处拜年,“见了邻居问个好,会得到几毛钱的压岁钱,一毛的、两毛的、一块的都有。”黄先生家的姨姨、姑姑、舅舅等都住得很近,黄先生便和姐姐去这些亲戚家拜年,为了能多拿到点压岁钱,他有一年给舅舅拜了三次年,每次都能拿到一两块钱的压岁钱。

  在阳高,初一到初五不能吃剩饭,也不能用生米下锅,一家人便吃包子、饺子等,“母亲还会用提前备好的蒸米饭做汆米饭吃。”黄先生说,他挣来的压岁钱大都买了鞭炮,舍不得一次燃放,就把鞭炮拆开来,一个一个小炮去放。听着鞭炮炸响的声音,嗅着有点刺鼻的火药味儿成为黄先生美好的春节记忆。

  破五吃大馅破肚蒸饺 添仓焚香祈求丰收

  初五这天称“破五”,意为初五过后,初一以来的诸多禁忌可破(一般说来,从除夕至初五期间,有许多规矩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饭、不能出门、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扫地洒水、商店不能开门等。但过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在阳高,人们要吃大馅破肚蒸饺,还要从家里扫出垃圾倒出门外。

  “每年的这天,母亲要掀开炕席,扫出一点炕土倒出去,称为‘送穷’。”黄先生说,当地有的村里人还会剪出纸人,拿到巷子里和别人交换,俗称“送走穷媳妇,得到有福人”。

  黄先生说,在当地,初五还被认为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街头商家店铺会在这一天开门营业迎接财神,以求生意兴隆。

  让黄先生印象深刻的还有元宵节观灯,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彩灯,观赏着背棍、铁棍、高跷艺人、二人台艺人的表演,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正月二十和二十五分别被晋北人称为“小添仓”、“老添仓”,在这两天,人们要在放有米面的地方焚香,代表填满粮仓、祈求丰收。

  今昔对比物质丰富 天天都像在过年

  春节过后,黄先生回到阳高一位亲戚家,再次体验了老家的年俗。“如今日子好了,几乎是天天过年了。”黄先生说,当地老百姓在吃、穿、住、用、行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吃的方面,家家户户三天两头可以吃到新鲜美味儿的羊肉、猪肉,炸油糕也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食。“想吃米就吃米,想吃面就吃面,黄糕炖肉常常有。”很多百姓也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或楼房,村里有了农家书屋等文化场所。点旺火变为在村里的小广场集中进行了。

  过年期间,村里百姓自己组织的锣鼓队、高跷队、戏曲队给乡亲们送去了喜闻乐见的节目,“可以说,物质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黄先生说,虽然一些祭拜习俗正渐渐淡化,但村里的过年气氛还是非常浓郁的,很多年没回家的他看到昔日的乡邻已经告别了昔日的困窘生活,他心中有着无限的欢喜。

  山西新闻网记者 葛海霞

  想与我们分享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吗?欢迎拨打山西新闻网新闻热线0351—428149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