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车采购扶持“国货”引关注 一年消费上千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9日10:13  国际在线 微博

  

公车采购扶持“国货”引关注一年消费上千亿(图)

  新华社发

  一年消费上千亿,公车采购限价限排限国产引关注——

  三道“紧箍咒”, 能否管住“车轮腐败”

  工信部官方网站近日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下称《目录》),入选的均为国产自主品牌,而此前公车采购中颇受青睐的合资品牌全部出局。

  公车限购国产自主品牌,能带来多大政策利好?能不能适应公务需求?加上限价格、限排量,这三道被舆论寄予厚望的“紧箍咒”,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超标配车?

  扶持“国货”有人欢喜有人愁

  记者注意到,共有25家车企的四类汽车、412款车型,进入这份公示目录。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几乎全部入围。它们,自有开心的理由。

  奇瑞此次共有7个系列汽柴油轿车、1个系列多功能乘用车、3个系列越野车及一款新能源轿车进入《目录》。专营奇瑞汽车的南京奇祥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女士说,公司去年销售1863辆,没一辆政府公务购车,“《目录》落实后,奇瑞在公车市场的销量会大有起色”。

  上汽也有7个系列车进入《目录》,其中,包括三款MG车及4款荣威车。绅华汽贸公司是名爵系列厂家直营店,老总汪女士透露,去年,针对公务车市场,上汽推出MG7L,排量1.8升,定价17.99万元,符合中央及我省公务用车的要求。“这车,市场报价21.48万元,为进入公务车市场,让利不少。考虑公务用车需要,前后排座椅间距放宽20公分,方便领导坐在后排休息。跟同档的自主品牌车相比,它最大的优势还在品牌。作为收购的国外品牌,它实际上是纯粹的世界名车。”她说,受全国清理公务用车影响,这款车去年底才启动销售,刚卖出五六十部车,但前景很乐观。

  此次,合资品牌全线出局,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一汽奥迪A6L系列轿车曾是公务车采购较多的一款车型。作为这款车的经销商,南京苏奥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说,去年奥迪A6L在宁销售1000多辆,其中政府采购不到5%。他认为,没进入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不会对其销售产生多大影响。

  不过,悦达起亚销售部负责公务车市场的周祥文还是有压力。“我们有三款车,价格在十几万元,瞄准公务车市场。去年,悦达起亚销售43万辆,列国内汽车厂商第八位,其中,公务车销量这块占到5%。”他说,今年,悦达起亚目标定在销售48万辆,进不了采购目录,影响恐怕不小。

  政府采购优先,甚至限购“国货”,是个国际通行做法。尽管全国乘用车销量去年突破1400万辆,但自主品牌车市场份额从40%跌到30%。舆论认为,公务车限购“国货”,传递出扶持自主品牌“最给力的信号”。省经信委汽车工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这对国产自主品牌是个利好。“党政机关公务车选择自主品牌,对大众消费示范作用强。”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跃说。

  当然,《目录》只是指导意见,公务车限购“国货”能否落实,还要考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综合处调研员练兵认为,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机关公务车选用自主品牌是趋势。他说,其实,我省这两年一直在大力推动这项工作。动员车辆更新单位首选自主品牌MG,仅今年以来,省级机关已购买和待批的公务车中就有30多辆是MG。

  不过,对政策性扶持自主品牌车,部分受访人士表示担忧。周祥文认为,品牌限购,可以给自主品牌车增加部分市场销量,但这不足以改变它们的竞争弱势,“比起合资品牌车,自主品牌车从技术、能耗到安全性、舒适度,乃至品牌认可,处于全面劣势。”王跃则担心,限购“国货”会演变成限购“地方货”,“要是安徽的机关只买江淮车,广东的机关只买广汽车,这就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公车市场应该全国一盘棋,让不同品牌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提升”。他认为,自主品牌车不能完全依赖政策保护,只有在竞争中不输给合资车、外资车,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他们为何不爱坐自主品牌车?

  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品牌车,早已启动,但效果实在差强人意。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从当年起,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用车,自主品牌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然而,这一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至2009年,全国公务车上牌量约61万辆,自主品牌不到一成;2010年,公务车采购总量中,自主品牌不到三成;而至去年,全国上牌公务车超过100万辆,但自主品牌车仅占两成。

  有些自主品牌汽车并非首次进入公务车选用目录。奇瑞早在2005年即已跻身这一榜单。尴尬的是,政府公务车采购订单未见大增,公务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6%,且多分布于乡镇机关。

  上有国家政策要求,为何很多机关公务人员偏偏不爱自主品牌车?

  “现在省级机关公务用车中,自主品牌车辆还是少数。因为单位购车时主动购买自主品牌的自觉性还不高,大家一般会将政策用足。”一位省级机关车管部门负责人坦言,推荐自主品牌车辆难度大,容易得罪人。“有些领导会有攀比心理,对采购自主品牌车辆有抵触情绪,‘以前领导可以坐那个车,为什么我不能坐?’”

  “很多人配车求大求气派,坐什么车,更多是要显示身份,显示单位或者地方有实力,不能被别人比下去,18万元以下的自主品牌车,可能有人嫌丑……”射阳县纪委副书记周韬说。

  “我对十几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安全性能没信心,而且,公务车是领导个人,更是一个地方政府形象的延伸。”苏北某乡镇领导说,自己坐了前任留下的旧帕萨特,只能买自主品牌车的话,宁可不换车,拖几年再说,“跟我们接触的客商,不光自己讲排场,也要你‘配合’他。出去招商引资,人家开个奔驰来,你开辆比亚迪,他不高兴,你跟他坐在谈判桌上也没底气。”

  公务用车限购“国货”,被视为治愈公车消费“奢侈风”的一剂猛药。自主品牌车基本符合1.8升、18万元的限制,而奥迪、帕萨特等合资车多已突破限制。目前,每年数以千亿计的公车费用,已占全部“三公”费用的六成。去年,公务用车执行新的“双限”标准,即价格不超过18万元,排量不超过1.8升,而此前,这两个上限分别为25万元及2.0升。但事实上,超标准配车依然难治。一位基层纪委工作人员反映,有些县领导把超标车“户口”挂在下属单位,有的声称是借用企业的。

  仅靠领导带头还不够

  “这些进入目录的自主品牌车能满足公务需要!只要剥离掉附加在公车上的炫耀消费、身份消费等因素,把公务车还原成代步工具,这样就不会非盯着奥迪、帕萨特之类超标车了。”徐州通达公司党委书记甑君说。业内人士透露,自主品牌车比同档次合资车便宜两万元,而使用中的保养、保险等费用节约更多。

  过去,限价、限排量难到位,如今,标准收得更紧,还加上限自主品牌,这“三限”能有多大把握执行到位?

  练兵说,江苏公务车的采购依据政府采购目录进行,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目录》尚未纳入我省的采购目录。省里将依据国家要求,规定哪些车型进入政府采购范围,发布采购信息,严格评审,符合条件中标的单位才进入采购范围。

  “三限”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关键看领导能不能带好头,带头坐自主品牌车,“上级机关领导坐,下级领导才会跟着坐,要下面执行,上面首先得放好样子。”周韬说。

  滨海县县长李逸浩认为,国家公务员坐国产自主品牌车,理所当然,上级是要带头。不过,制定政策,还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限价、限排量,都行,限品牌似乎不太合适,最多只能鼓励使用自主品牌。像悦达起亚,这一辆合资车使得盐城工业大大上了个台阶,对经济贡献非常大,我们有很多公务车用了这款车。”

  练兵则建议:只限制价位,不限制排量。他说,经过专门的检测发现,有些1.8升车排量虽低,但不一定比2.5升的车省油,“不是乘用低排量车就肯定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行政成本的效果。”

  此外,有专家认为,此次公车采购目录适应范围是党政机关,但更多公务机构、事业单位、国企不在其列,鉴于部分官员的豪华享受情结,如果没有监督问责机制跟进,仅有中央部委出台规定、制订车型选用目录,哪怕上级机关带好头,恐怕也难遏制超标配车风。

  治理“车轮腐败”,需要整体推进。要管住超标购车,更要卡住公车私用、公车滥用;要控制增量,更要推进减量。去年,中央机关公车数量减少1442辆,减幅近四成,这给地方带了好头。而推进公车改革,即取消公车,按公务需求发放车贴,则被视为根本出路。周韬说,“我们有三四个乡镇搞了车改,镇领导每月发1000元至1500元车贴,自己买车或租车,每年一两万元,而配车,养一辆车每年四五万元,这还不包括司机的工资待遇。车改省钱,这是明摆的事。”(新华日报 记者 孙 巡 任松筠 苏文龙 见习记者 季 铖)

  他们为何不爱坐自主品牌车?

  政府采购扶持自主品牌车,早已启动,但效果实在差强人意。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从当年起,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用车,自主品牌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然而,这一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至2009年,全国公务车上牌量约61万辆,自主品牌不到一成;2010年,公务车采购总量中,自主品牌不到三成;而至去年,全国上牌公务车超过100万辆,但自主品牌车仅占两成。

  有些自主品牌汽车并非首次进入公务车选用目录。奇瑞早在2005年即已跻身这一榜单。尴尬的是,政府公务车采购订单未见大增,公务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6%,且多分布于乡镇机关。

  上有国家政策要求,为何很多机关公务人员偏偏不爱自主品牌车?

  “现在省级机关公务用车中,自主品牌车辆还是少数。因为单位购车时主动购买自主品牌的自觉性还不高,大家一般会将政策用足。”一位省级机关车管部门负责人坦言,推荐自主品牌车辆难度大,容易得罪人。“有些领导会有攀比心理,对采购自主品牌车辆有抵触情绪,‘以前领导可以坐那个车,为什么我不能坐?’”

  “很多人配车求大求气派,坐什么车,更多是要显示身份,显示单位或者地方有实力,不能被别人比下去,18万元以下的自主品牌车,可能有人嫌丑……”射阳县纪委副书记周韬说。

  “我对十几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安全性能没信心,而且,公务车是领导个人,更是一个地方政府形象的延伸。”苏北某乡镇领导说,自己坐了前任留下的旧帕萨特,只能买自主品牌车的话,宁可不换车,拖几年再说,“跟我们接触的客商,不光自己讲排场,也要你‘配合’他。出去招商引资,人家开个奔驰来,你开辆比亚迪,他不高兴,你跟他坐在谈判桌上也没底气。”

  公务用车限购“国货”,被视为治愈公车消费“奢侈风”的一剂猛药。自主品牌车基本符合1.8升、18万元的限制,而奥迪、帕萨特等合资车多已突破限制。目前,每年数以千亿计的公车费用,已占全部“三公”费用的六成。去年,公务用车执行新的“双限”标准,即价格不超过18万元,排量不超过1.8升,而此前,这两个上限分别为25万元及2.0升。但事实上,超标准配车依然难治。一位基层纪委工作人员反映,有些县领导把超标车“户口”挂在下属单位,有的声称是借用企业的。

  仅靠领导带头还不够

  “这些进入目录的自主品牌车能满足公务需要!只要剥离掉附加在公车上的炫耀消费、身份消费等因素,把公务车还原成代步工具,这样就不会非盯着奥迪、帕萨特之类超标车了。”徐州通达公司党委书记甑君说。业内人士透露,自主品牌车比同档次合资车便宜两万元,而使用中的保养、保险等费用节约更多。

  过去,限价、限排量难到位,如今,标准收得更紧,还加上限自主品牌,这“三限”能有多大把握执行到位?

  练兵说,江苏公务车的采购依据政府采购目录进行,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目录》尚未纳入我省的采购目录。省里将依据国家要求,规定哪些车型进入政府采购范围,发布采购信息,严格评审,符合条件中标的单位才进入采购范围。

  “三限”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关键看领导能不能带好头,带头坐自主品牌车,“上级机关领导坐,下级领导才会跟着坐,要下面执行,上面首先得放好样子。”周韬说。

  滨海县县长李逸浩认为,国家公务员坐国产自主品牌车,理所当然,上级是要带头。不过,制定政策,还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限价、限排量,都行,限品牌似乎不太合适,最多只能鼓励使用自主品牌。像悦达起亚,这一辆合资车使得盐城工业大大上了个台阶,对经济贡献非常大,我们有很多公务车用了这款车。”

  练兵则建议:只限制价位,不限制排量。他说,经过专门的检测发现,有些1.8升车排量虽低,但不一定比2.5升的车省油,“不是乘用低排量车就肯定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行政成本的效果。”

  此外,有专家认为,此次公车采购目录适应范围是党政机关,但更多公务机构、事业单位、国企不在其列,鉴于部分官员的豪华享受情结,如果没有监督问责机制跟进,仅有中央部委出台规定、制订车型选用目录,哪怕上级机关带好头,恐怕也难遏制超标配车风。

  治理“车轮腐败”,需要整体推进。要管住超标购车,更要卡住公车私用、公车滥用;要控制增量,更要推进减量。去年,中央机关公车数量减少1442辆,减幅近四成,这给地方带了好头。而推进公车改革,即取消公车,按公务需求发放车贴,则被视为根本出路。周韬说,“我们有三四个乡镇搞了车改,镇领导每月发1000元至1500元车贴,自己买车或租车,每年一两万元,而配车,养一辆车每年四五万元,这还不包括司机的工资待遇。车改省钱,这是明摆的事。”(新华日报 记者 孙 巡 任松筠 苏文龙 见习记者 季 铖)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