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文化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05:39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文化的力量

图文:文化的力量

图文:文化的力量

图文:文化的力量

图文:文化的力量

图文:文化的力量

湖北日报讯 图为:《家住长江边》舞醉宝岛台湾。

  图为:京剧盛装回娘家———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我省举行。

  图为:省演艺集团成立推出新作,话剧《信仰》感动全国。

  图为: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吸引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图为:送文化下乡,百姓捧书读得津津有味。

  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和 传承。

  前言: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当今时代,文化的力量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决定性要素,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里,我省正加紧推进文化资源向文化力量转化的速度与力度,勤耕忙种,推陈出新,构筑精神高地,奋力加快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步伐。

  体制改革激活新市场

  大山里和美国同步看电影

  见闻

  5月25日晚,美国纽约,科幻大片《黑衣人3》上映。

  同一时间,中国湖北房县,25岁的孙东买了同一影片的两张3D电影票,牵着女友的手走进亚新国际影城。孙东说:“在这个鄂西北大山里,能同步看到国际国内一线院线播放的大片,以前想都不敢想。”

  影城负责人张海涛说,这部目前正在美国上映的大片在山城房县同样受到欢迎。“今年1月18日试营业,还担心有没有人愿意掏数十元看一场电影,现在看来多余了。”

  曾经,随着电视的普及,房县电影公司基本瘫痪。县里几度想重振电影,但放映设备太落后,放映环境不好,无论员工们怎样努力,电影公司也无任何起色。

  县里出台政策:男职工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或连续工龄满30年,实行内部退养;不符合内退政策在册职工,全部解除劳动关系,进行一次性工龄补偿,200多万元改革成本由县财政和县广电局分担。

  在十堰市广电局支持下,去年在房县县城繁华地段1500平方米的楼盘里,开始建设十堰市首个县级数字影院。这是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生机,激活了电影市场,满足了群众对数字电影的新期待。

  背景

  年初,在太原举行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湖北省及武汉、襄阳、黄石等12个市州,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获奖数量、获奖面均居全国前列,昂首跨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方阵。

  截至目前,17个市州、70个县的广播电视网络,全部加入省级网络,并组建成立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全省一网。省歌剧舞剧院、省地方戏剧院、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原省话剧院)等7家单位整体转企改制,组建成立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100家需改革的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54家、撤销和整合11家、划转26家、保留4家,完成率达95%。

  14家国有经营性出版单位、12家发行机构、1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地市级及以上25家国有电影发行放映单位以及76家县级国有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17个市州、林区、直管市和74个县(市)组建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立起统一、清晰的市场执法主体,理顺了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

  我省率先实现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院团等领域的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首批列入改革的70种非时政类报刊,已有60种上报改革方案,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感言

  实现湖北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湖北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既有现实紧迫性,又有发展的基础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这要求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通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牢文化发展的体制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壮大释放新活力

  荆楚展示印刷大省风采

  见闻

  5月18日,深圳会展中心,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荆楚展示印刷大省风采。

  湖北展馆以“毕昇故里、印象湖北、荆楚书香、刷新历史”为主题,分为中心舞台区、互动展示区、接待区,集中推介了我省重点出版印刷企业,全景展示“印刷大省”的产业成就。中心舞台上,充满汉风楚韵的民族歌舞表演,吸引了大批参展商。汉绣、楚式漆器、江汉平原皮影、阳新布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湖北展区,我省传承人现场表演的非遗制作技艺,引来大量参展商驻足观赏,零距离感受到楚文化的魅力。

  去年,我省印刷业工业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200亿元,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2家,排名稳居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五。

  5月21日下午,第八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闭幕,湖北省委宣传部获文博会“优秀组织奖”,省新闻出版局获评“优秀展示奖”,扩大了我省文化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背景

  3月下旬,A股市场的“ST源发”正式更名为“长江传媒”,标志着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上市的所有法定程序,湖北文化产业第一股,在资本市场上扬帆起航。

  伴随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综合提出了关于推动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财政、税收、社保、融资、土地城建、捐助、物价等多项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引导和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同时,强力实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组建10个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并创新文化单位内部运行机制,加大了文化领域资源整合重组。为湖北文化产业茁壮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

  如今,以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等为代表的国有文化集团,大步跨越。以江通动画、盛泰传媒、金三峡印务等为代表的民营文化企业,中流击水。以大连万达、华侨城、华彬集团等为代表的文化战略投资者,布局宏大。

  一批文化品牌在市场风云中生机盎然。全省业已形成报纸期刊、出版发行、数字网络、电影放映和影视动漫等一批优势文化产业集群。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中央文化区、东湖欢乐谷等一批现代文化产业园区,呈现强劲的扎堆效应。此外,约2万家势头强劲的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感言

  当前,我省文化产业呈迅猛发展势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壮大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能为全省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助推文化强省宏伟目标的实现。

  公共文化服务构造新体系

  农村演出火农民读书乐

  见闻

  演出还有1个小时,63岁的杨向阳和61岁的鲜于文英已经化好演出妆,老两口安静地坐在墙边酝酿情绪。

  5月30日中午,枝江市马家店镇,数百位村民笑容满面,一台农民歌舞演出即将开始。类似这样的表演,杨向阳和妻子一年要登台120多场。

  在候场的时间里,杨向阳拿着一份关于“棉花奶奶”李文英的材料认真读,他告诉记者,正琢磨编写大鼓词唱一唱这身边的模范。

  当地电视台正在举办全市群众歌舞乐大奖赛,杨向阳夫妇唱着自己编写的湖北道情《幸福之花靠汗水浇》进入了决赛。在和记者聊天时,有路人和老杨打招呼,“在电视上看见你们两口子了。”

  5月31日中午,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羊角桥村,72岁汪新民的农家书屋里,来看书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汪新民告诉记者,本月到这里看书的人,比往常又增加了一倍多。汪新民读了一辈子书,退休后仍手不释卷,还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在家里办起“农家书屋”。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与赠送下,他已有11个大类近10万册图书,吸引5000多人(次)前来借阅。

  杨向阳夫妇的演出繁忙,汪新民农家书屋的读书氛围浓厚,都是我省公共文化普惠民生宏大乐章中的一个精彩音符。

  背景

  “文化惠民,免费看戏”活动在城乡广泛开展。艺术院团、流动舞台车、流动电影放映车,长年活跃于田间地头,每年送戏下乡演出1.8万场以上,放映公益电影超过33万场,直接惠及群众200多万人次。“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程风生水起,成为盘活地方文化资源、改善文化民生的突破之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成4万多个,信息资源总量达到17TB,年服务读者6000多万人次,缩短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9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9个社区文化中心、825个社区(乡镇)文化活动室,28140个农家书屋,完成新建或改建,被文化部誉为“湖北经验”。去年,湖北在全国率先启动湖北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工程。未来几年,省政府将每年投资4000万元,补助地方“两馆”建设,解决县级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

  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以及全省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先后免费对公众开放,公共文化空间快速拓展,为老百姓构筑了一个广阔的、免费的“文化森林”。

  感言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共享、普惠的。落实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伟大进程中,我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文化惠民的保障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精品迭出彰显新实力

  节会多实惠多自豪多

  见闻

  3月11日,北京。空军礼堂座无虚席,大型话剧《信仰》震撼上演。演出过程中,饱含热泪的观众数十次鼓掌向英雄人物致敬。大型话剧《信仰》是湖北省演艺集团组建后推出的首部舞台艺术精品,充分展示了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

  4月23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新编京剧《建安轶事》赢得满堂彩。演出谢幕,全场观众起立合着节奏,鼓掌长达10余分钟。一位观众请记者捎话:“演出很精彩,感谢演员们,期待你们再来。”湖北京剧院携新编剧目《建安轶事》等在中央党校、梅兰芳大剧院、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巡演6场,这次崭新亮相展示了湖北京剧的新气象。

  家住徐东大街英特小区的刘婆婆,用“三多”来形容她去年的感受:一是节会多,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首届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让她过足瘾;二是实惠多,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场馆免费开放,“省钱”又休闲;三是自豪多,鄂产影视剧层出不穷,感觉很亲切。

  背景

  我省继成功承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后,承办了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22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等重大艺术活动,是近年来承办全国性文化活动最多的省份之一,展示了我省文化工作的整体实力,推动了全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2014年,第二届中国歌剧节还将在荆楚大地绽放。

  春节期间,我省首次参加“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湖北青年艺术团在美国、加拿大的6座城市,接连奉献了7场演出,荆楚文化魅力折服北美观众,充分展示了湖北的文化软实力。

  去年8月,作家刘醒龙以长篇小说《天行者》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至此我省共有三位作家获茅盾文学奖,七位作家获鲁迅文学奖,“文学鄂军”备受瞩目。在美术书法领域,“长江画派”和“荆楚书道”两个文化品牌响当当,影响力日益凸现。戏曲舞台,今年的新创话剧《信仰》,在全国巡演中获得好评如潮。京剧《建安轶事》、《水上灯》和《贺龙-1950》、楚剧《辛亥人家》和《裂变·1911》、歌剧《洪湖赤卫队》、话剧《信义兄弟》等剧目受到热烈欢迎。银幕荧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忠诚与背叛》正在全国热映。继近年《旗舰》、《在那遥远的地方》、《南下,南下》、《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洪湖赤卫队》等电视剧登上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湖北造”继续闪耀荧屏,《大汉口》、《圣天门口》在多家电视台播出,《国门英雄》作为央视一套跨年大戏热播。《琴动我心》、《辛亥革命》、《人在囧途》、《闯堂兔》等一大批鄂产电影和动漫精品先后与观众见面。

  感言

  乘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我们应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落脚点,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际行动推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早日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统筹:赵洪松 费力采写:记者 别鸣 图片:记者 杨发维 曲河 陈迹 孙文 龚雪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