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霞尚满天 夕照更争辉——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典型谱(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05:05  山西新闻网
为霞尚满天夕照更争辉——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典型谱(图)

为霞尚满天夕照更争辉——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典型谱(图)

为霞尚满天夕照更争辉——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典型谱(图)

为霞尚满天夕照更争辉——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典型谱(图)

为霞尚满天夕照更争辉——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典型谱(图)

为霞尚满天夕照更争辉——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典型谱(图)

为霞尚满天夕照更争辉——全省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典型谱(图)

  编者按

  近年来,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围绕转型跨越发展,主动适应新变化和新形势,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深化服务,展现出了新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6月26日,我省召开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电视电话会,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今天特选择部分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予以集中报道。

  解黎明

  百余学子 因她圆梦

  解黎明,1925年出生,1947年参加工作,1953年入党。自临汾地区电业局工会副主席岗位离休后,她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为荣,践行党的宗旨,为党争取荣誉,肩负起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社会责任。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她为150名山区孩子圆了上学梦,累计资助金额10多万元。

  1997年3月,曾在汾西县插队的北京知青程玮放弃优越生活条件,离职舍家自筹资金来到大宁县搞扶贫开发。1998年5月18日,解黎明让儿子专程将1万元钱送到程玮手中,程玮禁不住热泪盈眶,她将这笔钱全部用于当地希望小学建设,解决了19名儿童的上学问题。以此为发端,解黎明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捐资助学善举。

  2000年7月1日,解黎明和老伴郑重承诺:每年7月1日拿出2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爱心惠学子,临汾市尧都区刘村中学张杰云成为第一个受益者。2000年高考后,张杰云以53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天津商学院,因家境困难,难以入学。解黎明听说后,当即把2000元送到他的手中。回家后,解黎明又发动全家老小为张杰云准备了衣物和生活用品,足足送去3大包。

  2003年,临汾市妇联开展“春蕾”行动,帮助失学女童开展捐款认领活动,认领一个小学生每年捐资200元,初中生300元。解黎明主动认领了5名特困女童,帮助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年底,她又将闲置旧家具装了满满一车送到永和县贫困山村。2004年 “七一”前夕,她再次来到永和县,在交口乡南坡头村,一次认领了10个特困户小学生。2005年,她发动全家筹集5000元钱,资助应县下社镇新堡村学生刘玉凤就读西北工大研究生。

  石建华

  架爱心桥 筑助学路

  石建华今年65岁,是原平市退休干部,现任原平市爱心助学站(中国助学网)站长。从2006年开始,市政府将助学站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越办越红火。

  石建华出生在农村,让他感触最深的是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2004年,他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自己主办的“原平网”上开设“爱心热线”栏目,发布了14名贫困学生资料,不久就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从家里拿出电脑、照相机,又拿出积蓄3万元购置了办公用品,多方奔走,几经周折,终于在2005年5月1日挂牌成立爱心助学站。2006年底,他又把爱心助学网拓展为中国助学网。以“同在蓝天下,共架爱心桥,携手育桃李”为理念,在全社会和贫困生之间架起爱心助学的桥梁。

  助学网收到捐款,即在网上当日公布,并及时给资助者寄去收据和荣誉证书。受助学生也给资助者写感谢信说明收款数额,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凡接收捐款,不论多少均开具由财政部监制的专用收据;凡捐资5000元以上者,网站颁发纪念铜牌;凡捐资1万元以上者,由原平市政府颁发纪念铜牌,并将其助学事迹载入《原平市志》。在他的倡议下,先后有1117名爱心人士申请加入网站志愿者队伍,并在辽宁、武汉等地建立工作站,香港等地的工作站也正在筹建。

  截至目前,助学站已联络美国、德国、英国等10个国家和港澳台及大陆88个单位、1778人,累计筹资408.87万元,接收学习生活用品35663件,助建8个爱心图书室,16421名受益学生遍布晋、陕、蒙、川、贵等10多个省区。

  孟小军

  扩建阵地 拓展服务

  孟小军,太原市委老干部局局长,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工作者”“太原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提出“文化养老”新思路。在孟小军的努力下,太原市建立了每年投入57万元的文化养老基金,为全市文化养老新机制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策划创办了大型电视品牌栏目《魅力老爸老妈》,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人才艺的大舞台,自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三届大型活动,吸引了全市400多个社区2万余名老同志参与。对此,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给予报道,向全国介绍了这一创举。

  形成“网络为老服务”新格局。2008年,太原市老干部生活服务网络管理中心成立,全市投资320万元,先后为5616名离休干部和新中国成立前老工人免费安装了 “电子保姆”呼叫器。目前,“电子保姆”共为老同志提供各种帮扶5342次,组织医疗急救52次。2009年4月,该做法被列为全国为老服务的典型,孟小军应邀参加民政部举办的全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仪式并作经验介绍。

  建立帮困解难长效机制。从2009年4月起,太原市和所属的十县(市、区)共设立了每年200万元的“离退休干部帮困解难专项资金”,目前已救助1730人次,以参加革命时间早、收入低、身患重病不能自理者为主,分级帮扶、层层负责,共发放302.5万元。

  扩建阵地,拓展服务。2007年,新建7500平方米的市老年大学教学大楼;2011年,筹建1.2万平方米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在组建老干部公寓管理所等5个内设事业单位的同时,组建了17个老干部活动团体。所有这些,大大拓展了为老服务和老同志发挥作用的空间。

  刘科岐

  栽活一棵 不愁一坡

  刘科岐今年86岁,是平顺县离休干部。1946年参加工作,1948年入党,先后担任过公社书记、县水利局长、乡党委书记、县经信局党总支书记等职务。

  离休后,刘科岐回到故里崇岩村。当时村里拍卖荒山,好的山坡都被村民们承包了,留下一些土少石头多的山没人要,他就想试着在这些石头山上种点树。他把这个想法和村干部一谈,大家都劝他:“承包这样的荒山太受罪。”村民们更是不解,有人甚至说:“这老头有点傻,离休后每月三四千元工资,坐在家吃老本、享清福就行了,偏偏要做这蠢事。”他顶着压力开始上山刨坑,土层厚的就深刨,土层薄的就浅刨,半年后深深浅浅刨了一大片。坑刨好后,他买了一车柏树苗栽下,大概有3000株左右,结果由于土太少,缺雨水,大部分树苗都枯死了。他常想起全国劳模李顺达常念的一句话: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他栽的树虽然死的不少,但还活了一部分,总结原因主要是坑浅、土少、缺水。

  第二年,他买了铁镐、铁锤,开始刨深坑。由于地形地质所致,好多刨不下坑的地方,就用钢钎撬,大石头就用铁锤打成小石块,土少就从外面挑土填坑再种树,又从自己家往山上担水浇树。刨坑手上磨起很多血泡,担土担水累得肩膀疼、腰疼,晚上睡不着觉,他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但是由于山高坡陡,往山上担水路不好走,连续摔坏了几副水桶,老伴又帮他想出用家里的空油壶担水,这个办法好,不但洒不了水,而且不怕摔。他一次担4壶水,解决了浇树的问题,树的成活率超过了90%。从1999年到2011年,他共外购4车树苗,还自己种养柏树籽、栽山桃,总共栽了大概有3万多株树。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树都有两三米高了,最高的则有4米多。

  阳高县龙泉镇老干部治安队党支部

  当守护神 谱新华章

  在阳高县城内,有一支特殊的治安队伍——龙泉镇老干部治安巡逻队。在队党支部的带领下,治安队员们风里来,雨里去,不分白天黑夜,每天巡逻在400多条大街小巷,成为县城8万居民的“守护神”。

  1991年,龙泉镇党委为加强治安力量,想让老干部参与到平安阳高建设中来。这一想法得到陈培和、周斌等10多名离退休干部的支持。成立第二年,队伍便扩充到80多人。

  从刚开始的单纯巡逻,到集巡逻、化解矛盾、普法宣传、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于一体,治安队的作用不断显现。其中,街头巡逻,协助公安人员侦破各种案件,是老干部治安队开展工作的重要部分。20多年来,治安队协助有关部门侦破刑事案件62起、治安案件27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1名,收缴非法枪支30支,查处非法种植罂粟132户。此外,治安队员还直接调解民事纠纷1635起,调节成功率达90%以上。

  对刑释解教人员和有劣迹青少年开展帮教工作,也是治安队的一项重要职责。他们坚持“稳其身、缓其心、观其行、管其事、帮其富”的指导思想,真抓实干。先后帮助21名“两劳”释放人员解决了住房、工作、婚姻、经济困难等实际问题35个,无一人再犯罪。坚持不懈对11名父母离异、家庭破碎、无人教养、夜不归宿的辍学青少年实行严管、严教,都取得很好效果。

  他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每天要练的基本功就是 “五知道四清楚两摸底”,即辖区住户出生、历史、职业、工作单位、实际表现;清楚思想动态、行动规律、经济来源、交往关系;对暂住人口摸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人数,做到了眼亮耳明嘴勤腿勤。不管是埋怨、诅咒、谩骂和恐吓,都不能改变他们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热爱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吕梁市委老干部局

  真情为老 创新发展

  坚持以真情服务老干部为宗旨,扎实工作,求实创新,吕梁市老干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首先是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面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在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运行中,组织、财政、人社、卫生、民政等部门主动协作,积极配合,做到了基本离休费不拖不欠,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全市离休干部医药费人均达到1.5万元/年。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全部纳入财政负担、按时足额发放。2009年,制定了《市直离退休干部及离休干部遗属特殊困难专项救助办法》,每年20万元救助金列入财政预算。去年,全市共救助困难离退休干部及遗属255人,发放救助金60余万元。

  其次是健全组织,创先争优,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目前,全市有老干部党委3个,党总支部10个,党支部320个,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党支部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特别是与10个涉老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和引导老同志们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老干部工作创新项目。特别是市扶贫基金会的几位老同志,多年来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经他们牵线搭桥扶助的贫困大学生1905人次,扶助资金546万元。

  三是夯实基础,上档升级,市县乡活动阵地建设同步推进。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总投资5800万元、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2009年11月投入使用,成为吕梁市的标志性建筑,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交城、岚县、中阳、交口四个县新建了活动中心,临县、石楼、文水、兴县、离石五个县(区)活动中心改扩建。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有9个县(市、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评为全省先进,2个县达标。

  梁广霖

  爱洒人间 永葆本色

  梁广霖,今年93岁,晋城公路分局离退休干部,省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杰出老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自1983年离休后,他累计从自己养老金中拿出21万元奉献社会。

  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梁广霖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永不丢。家属楼中,只有他1户没有装修过,家中放着简易的三张床,摆着一件旧式的小书桌,一排旧沙发。从2008年起,他除了按标准缴纳正常党费外,每年的1月份都要向党组织多缴纳1万元党费。5年过去了,共多缴纳党费6.3万元。去年7月13日,老伴马素珍病逝。临终前,她特嘱咐家人:“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知道,我的家是党给的,请代我向党组织缴纳1万元党费,感谢党!”遵照老伴的遗嘱,梁广霖向党组织缴纳了1万元党费。同时,又捐出了2万元,在晋城公路分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设立了“马素珍关爱基金会”。分局党委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高度颂扬了这对革命伴侣的高尚情操,号召全局党员向他们学习。

  更感人至深的是,为了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梁老付出了辛勤的心血和汗水。初步估算,他总共从自己的养老金中拿出10万多元,资助66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

  梁广霖还是全市人民公认的学雷锋典范。在晋城公路段家属院,他义务打扫旱厕整整5年,直至搬到新住宅小区。为支持泽州县甲村修路,他慷慨解囊1.5万元,帮助筹集2万多元。对患大病的困难群众、特困家庭,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是不是亲朋好友,梁老更是只要听说了,就会主动出手相助,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梁广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为人民服务的颂歌,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特殊品格,回答了植根于人生本质的永恒追求:“怎样做人?为谁活着?”

  郭连厚

  真心关怀 真诚付出

  朔州市朔城区有离退休老干部3025名,其中离休老干部175名。2009年8月,郭连厚担任区委书记后,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用心谋事,真情做事,老干部工作在创新中得到健康发展,离退休老干部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幸福朔城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郭连厚常说,在保证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的基础上,丰富老干部的精神生活同样重要。他先后3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在市区繁华地段新建老干部活动中心,作为十件惠民实事之一,列入年度工作重点。2010年7月,投资1300万元,占地8.1亩,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的高标准、上档次、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医疗室,配置了全新的办公设备,成立了老年大学,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堪称全省一流。

  同时,区财政每年给老干部局追加50万元活动经费,用于保障老干部开展各项活动。专门拨款150万元,为老干部活动中心配置了乐器、电脑、音箱和座椅等设备。在此基础上,活动中心先后成立象棋、乒乓球、戏曲、歌舞、太极等16个老年文体组织,吸引了近千名离退休老干部参加,做到日日都开放、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季季有安排,日均活动人数150多人。

  如今的朔城区,老干部文艺表演已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老干部歌舞队、太极队多次参加全市老干部汇报表演,在每年元宵节、庆七一汇演中,老干部象棋队、秧歌队、合唱队更是出手不凡,表现突出。

  王 茜

  情牵桑榆 爱献夕阳

  王茜,汾阳监狱离退办主任、党支部书记。2011年,她被中组部授予 “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荣誉称号。

  尊重老干部,做老干部的贴心人。在王茜心里,老同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她始终坚持离休干部“五必访”制度,深入老同志家中,床前、身边,及时了解老同志需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旦老干部去世,她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从始至终帮助料理后事,许多男同志不愿做的事,她毫无顾虑。有人不理解,问她图什么?她说:“我只希望他们活着高高兴兴,走了顺顺当当!”

  关心老干部,做老干部信任的人。在她的建议下,82户老同志住房条件得以改善,老干部孟爱忠动情地说: “我们能在有生之年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从心底感激监狱党委。”在她的积极争取和领导支持下,投资150余万元,将原来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室扩大到1600平方米。同时彻底改造了室内外环境设施,配备了活动器材,老同志可以开展20多个活动项目,大家都很满意。2006年,汾阳监狱老干部活动中心成为省监狱系统首批 “先进老干部活动中心”。

  照顾老干部,做老干部的亲人。为更好地服务,她建议设立了特殊困难老干部和老干部遗属帮扶基金,帮助15名老干部和老干部遗属解决了特殊困难。为吸引更多老同志参加活动,与组织部门协调,安装党员远程教育专网,实现了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规范化;与监狱工会协商,为离退休干部赠送图书100余册;组织成立了 “老年文体部”,建立兴趣活动小组11个;每年春暖花开时,举办太极拳、老年交谊舞、广场舞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或春日郊游,或夏日避暑,或秋日登高。

  采写:本报记者 徐补生李 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