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万荣“乐呵大爷”敲起花鼓成人气王(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7日02:22  山西新闻网
万荣“乐呵大爷”敲起花鼓成人气王(图)

  王企仁和孩子们一起排练

万荣“乐呵大爷”敲起花鼓成人气王(图)

  董卿等人在“乐呵大爷”演出服上的签名

万荣“乐呵大爷”敲起花鼓成人气王(图)

  在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栏目上——

   自从6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 《我要上春晚》栏目亮相后,万荣县南景村71周岁的王企仁老人凭着他万荣特色的机智幽默和精彩表演,不但成为“人气王”,并赢得这么一个叫遍全国的外号“乐呵大爷”。7月4日晚,央视综艺频道重播了王企仁和两名同伴的那期节目,记者第二天就到南景村,拜访这位“乐呵大爷”。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没有了上节目时装扮的白胡子、白眉毛,但当天企仁老汉绝对有“大爷”的派头,而他的“乐呵”也是真乐呵,只要涉及到表演,当即眉飞色舞,活力四射。

  不过,王大爷的“乐呵”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有着几十年的锤炼,以及河东大地千年悠久文化的滋养。

  果树地里忙完再加紧排练

  7月5日上午11时,记者赶到南景村时,文化中心内气氛热烈,在两名成年人指导下,12个孩子正在舞台上背着花鼓排练,鼓声脆如爆豆。

  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兵说,王企仁以及他的两名搭档田高师、王明,通过表演万荣花鼓《老来乐》,已经获得《我要上春晚》节目的“人气王”之一。7月13日,6个“人气王”将在央视竞争“最佳人气王”,最终决出能否上春晚。这些孩子是王企仁他们的新搭档,12日将进京一起演出。

  “这些孩子练了多长时间?”记者问。

  “五六天了吧。”王兵说。

  “练这么几天就敢拉到北京?”记者表示惊讶。

  “没事,我们村的娃娃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敲两下。”

  正给孩子们排练的是南景小学的音乐老师史忠云,他在南景小学工作6年了,现在也是一个花鼓研究者。他说,万荣花鼓是南景小学学生的音乐必修课,这些孩子最小的7岁,最大的9岁,是在该校二、三、四三个年级中选出来的,“其实目前敲得最好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但为了做好传承,还是选择了低年级的孩子参加。12个孩子每天11时开始练到下午14时,到下午16时再练一次。”

  半个多小时后,王企仁才骑着自行车来了。不是正加紧排练么?怎么他倒迟到了?“家里种着8亩苹果和桃子,和老伴去地里给苹果套袋去了。”王企仁解释说,他和搭档每天下午也练,运城市原群艺馆的杨晋兴老师做编导,也是下午来。

  这乐呵老汉,临阵的状态真是放松。

  “让董卿跟着我说”

  和企仁老汉的话题先从上央视说起,“自己要求去的还是被选上的?”

  王企仁说,他一直是村里的花鼓“头儿”,之前他和村里的另外两个人搭档,曾经参加过别的比赛,演的也是《老来乐》这个节目,还拿回一个金奖,这段视频网上一直有。今年5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组人员看到了这段视频,几经周折联系到了他,随后就发来了邀请函。

  “我原来的那两个搭档一个身体不太好,一个家里有事。我就重叫了两个人,田高师、王明。我说,走,耍去,人家管吃管住管路费,一分钱不用自己掏,到北京逛一圈去。两人就应下了。”不过最终成行的不是三个人,而是四个,企仁老汉还叫上了另外一个老伙计杨晋兴。杨晋兴是原运城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运城舞蹈家协会主席,运城市很多文艺演出都是他组织的,多年来确实给王企仁的创作和演出出过不少主意,节目播出时,字幕上编导一栏就打着杨晋兴的名字,也算当之无愧。

  “其他两个人都没有去过北京,我又耳朵背,招呼不了,必须有人张罗,我们这是私人行为,不好叫其他的人,杨晋兴退休了,又是好朋友,正好。”王企仁说。几天后,四个老头搭伴,坐着火车就“耍”到了北京。

  上节目的时候,三个老头兴高采烈的出场赢来现场一片掌声和笑声,王企仁更是花白胡子白眉毛,还专门摘掉了假牙,说话走风漏气,把一个老而不服老的快乐老头形象展现到了极致。

  正如《我要上春晚》的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所说的那样,万荣花鼓开场之前有一段相当于脱口秀的顺口溜,基本上见什么说什么,即兴发挥。

  “怕我临场发挥不好,人家原本给我编了一段。可是上了台,我总觉得这几句不得劲、别扭,我就现场重编了一段。”企仁老汉显示了他的真功夫,眼搭到哪里话说哪里,还要押韵:“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好气派,五位评委端庄坐,董卿漂亮好口才。”只是因为眼睛一直看着董卿,把后两句颠倒了。不过,这个失误,倒是出了意外效果,不仅更为真实,而且更正失误的过程,更显出了万荣人地域文化中的那种执拗的机智,因而更有乡土气息。

  另外,王企仁为了宣传万荣,还夹带了“私货”,说要给各位评审送苹果桃子,以打趣玩笑的方式给万荣的特产插播了把广告。为了表达自己对万荣花鼓传承的决心,他要董卿在演出服上签名并说要把它留给传承人,所有这些都是现场即兴穿插,没有进行过事前编练,而且所有过程让他弄得自然协调而又机智,不断引来会心的笑声,以至于最后评审笑林发表意见的时候,佩服地说:“这位大爷从他上台到刚才说话,整个就是完整的一台戏,从他身上能感受到万荣精神,万荣人的那种乐观,那种喜悦,还有万荣人的机智。他虽然没说笑话,但是语言上一点都不输于任何人。”

  和记者聊的时候,王企仁说出了自己当时的心理,就是要让主持人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我知道,表演节目的前后主持人要有采访问答,我70多岁了,她问我答,反应不过来准晕。那就丢丑了,所以我就主动提话题,让董卿跟着我说。”

  创新不断的“非遗”传承人

  一进入表演,王企仁似乎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老顽童形象,而实际上,他还算是一个严谨的民间学者——关于万荣花鼓以及河东民俗文化如民歌等,他有着令人意外的深入研究,表述的时候,用词专业而又准确,一些古老的碑文及文献资料,他都能随口背诵。面对判若两人的巨大反差,记者惊讶之余,不得不问起他的文化程度。“我1954年高小毕业,那时候,这个文化就可以被推荐去政府部门上班了。只是当时家里人口多,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照顾家,我没去。”王企仁说。

  王企仁介绍,现在所说的万荣花鼓,其实就是南景花鼓,因为这门技艺几乎为南景村人独有。南景村1500多口人,绝大多数姓王,他们是一个老祖先,家谱记载,王家本为官宦人家,后来落难,在艰难生存的过程中,创造了花鼓这门用以上门乞讨的技艺,因而有编好话奉承人的前奏,“丰年的时候南景人搞社火,花鼓是主要活动,灾年的时候又恢复乞讨用途。”

  1948年,7岁的王企仁在同村两名长辈的教授下学会了花鼓。成年后,每每有社火或者宣传活动,他都是花鼓头儿,至今已经做了几十年。2011年,万荣花鼓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企仁被确定为传承人之一,他的家还被多家大学院校挂牌为万荣花鼓教学基地。

  王企仁之所以能有这种待遇和地位,除了表演出色,还得益于他能够跟着社会大形势不断创新变化。花鼓原本有头鼓、胸鼓、腰鼓和脚鼓,表演时一般为一个人身负4到5个鼓。1964年,王企仁对其加以变化,去掉胸鼓,增加了臂鼓和膝鼓,花鼓数量达到8个,使得花鼓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花鼓是被列入舞蹈类别的,只有鼓的数量多,才能动作变化多、灵动、好看,胸鼓架在胸前,影响动作,还遮挡表情,就不要了。”王企仁说。

  改革开放后,因为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南景花鼓有表演的时候经常组织不起来人,王企仁再次创新,原本可以容纳100多人同时参与、最少也要十几个人的表演队伍,只要3个人就可以表演了,而且还是鼓、锣、镲齐全。为了宣传计划生育的国策,王企仁编了一个《一家三口》的花鼓节目。“花鼓本名娲鼓,女娲的娲,女娲是河东的送子娘娘,古时候人口成活率低,意思是让人多子多福,人多就是财产多,体现了人口文化,农耕文化。我改变之后,也把这个含义继承下来了。”王企仁说,“现在国家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爱老年人,我就编了《老来乐》这个节目。一种文化要发展,要不断根,不淘汰,必须和社会的大形势合拍。”

  为了让花鼓影响更多的人,王企仁还把万荣花鼓编成健身操,免费教授大家学习。

  现在,王企仁最高兴的是,随着农村经济林业的发展,村里的人靠着种果树可以安居乐业,出现了人口回流,虽然大家还是很忙,但是组织个四五十人的演出也不是太难的事,“娃娃们也能呆在村里学校上学,不用担心没有人学花鼓了。”“国家现在提倡文化产业,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掘,我觉得现在是一个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我很欣慰,虽然花鼓给我带不来什么大收入,但是我会担起我自己的责任的。其实,是不是真能上了春晚,我不是很肯定,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东西,但是我要尽最大努力,让最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王企仁说。

  本报记者 胡增春

  观看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或登录山西晚报网www.sxwbs.com点击查看。

 
  • 新闻民航局:新疆劫机事件机上未发现爆炸物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小德八进决赛 与穆雷争冠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武钢修锁补鞋做电商 钢企非钢转型引争议
  • 科技韩寒告百度案7月10日开庭 要求关闭文库
  • 博客孟非:非诚走红原因 董藩:楼市已到底部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晒伤5步紧急处理法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巴黎高定白富美指南 奥运史最时髦队员
  • 尚品“涅槃重生”Dior高定秀 男生时髦马甲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古董劳斯莱斯4640万 连环画稿价超千万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