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点燃发展激情的火种

2012年08月16日06:39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点燃发展激情的火种

湖北日报讯 图为:划起采莲船唱“十星”。(本报视界网 朱本双 摄)

  记者胡思勇 唐晓安 周志兵

  “一灯点亮万家灯,十万农民追十星”。

  19年来,不管星的设置、标准和创建、考评机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和变化,“致富星”始终居于重要位置。正是因为“十星”给广大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十星”像一颗火种点燃万千群众的市场主体意识、创业意识,释放出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

  “一星带九星,九星促一星”

  ——“十星”产生相互扶持效应

  “这是我新买的挖掘机,这是我去年购置的运砂货车。”12日,在竹山县城关镇二道坊村,正在家门前检修货车的陆龙武炫耀他的发展资本。

  “前些年,我是全村出名的‘老特困’。”陆龙武一点也不掩饰过去的贫穷,“能有今天,得感谢‘十星’创建。”

  在竹山县,把致富星摆在首位有很多实践形式。有动员基础好的农户快马加鞭的,有借助产业发展战略把产业链向农户延伸的。对于没有致富门路的陆龙武来说,得益于村党员干部和先富农户与贫困户结对子。在党支部书记贺荣发的帮助下,陆龙武实现了运输致富。

  由于潘口水电站上马,2008年、2009年,1.3万移民一下子涌到上庸镇新迁的地址来。由习惯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向集镇居民转变,由习惯于耕种向水产养殖转变,由三五户相依而居或一户独居向公寓或街道居住转变,转型是痛苦的。“不适症”使人们的情绪一时变得异常急躁,治安坏极了。干部来了被打,警车来了被掀翻。街上摆满了粪桶。

  怎么办?还是用致富星来破题。没有土地有水面,没有水面有手艺;闹事换不来发展;人人要吃饭,首先得人人要做事,人人争致富星。强力宣传攻势后,群众安静了,更具体的工作也开始了。调查后,工作队整理了半尺高的《移民摸底调查表》,对每个家庭的结构,主要劳动力的学历、技能、思想状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市场需求,举办驾驶、针织、制茶、养殖、厨艺、电焊工、泥瓦工等10多种专业技能培训班。仅向义乌就输出了劳务人员700余人。致富星解决了吃饭问题,义务星创建开始了:建设自己的家园人人有义务;卫生星创建推进了:每家房前屋后必须干净整洁;道德星展开了:人际关系要宽容和睦;文体星部署了:有益的活动既增强城镇文化氛围,又增养人的高尚情趣。因时制宜,因户制宜,“十星”创建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成功破解了移民难题。目前,上庸镇南北两坝试点内已输出民工1200多人,培训针织工186人、驾驶员78人、茶叶加工人员200多人,培训养殖大户29户、茶叶和花生大户47户,发展农家乐经营、零售业、运输业等个体户107户,基本实现了“家家有一个致富项目,户户有一个明白人”,80%的农户夺得了“致富星”。放眼古朴典雅的古庸国民居,宽敞洁净的街道,苍翠整齐的行道树,难以想象它过去的混乱和肮脏。

  在溢水镇华家湾村,我们听到了这样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华家湾村是个有名的“穷窝子”:人多地少,人均不足6分地,土豆、玉米望天收,人穷志短,邻里间打架斗殴司空见惯。

  少数村民尝试建大棚蔬菜,但菜未种棚被偷光。菜农华福奎被迫外出打工,但徒有空手,失败后又被迫回乡。“十星”创建启动后,溢水镇决定以强化法纪星带动致富星,改变华家湾村。社会治安好了,土地整治、兴修灌溉设施等也有序开展起来。去年,华福奎种植50亩大棚蔬菜,年纯收入10多万元。

  竹山县因村制宜,通过法纪星、科技星等多种形式促进致富星的事例,屡见不鲜。

  多年来,秦古镇西庄村村民郑世全始终只有九颗星,因为他相信自己种庄稼“有一套”,对科技星兴趣不大。2008年,秦古镇全力推进秋播油菜生产,在西庄村推广集中育苗、高垄双行栽培技术,并有意把育苗现场和示范地定在郑世全的责任田里。可是,郑世全不仅自己反对,还怂恿几家邻居不同意。镇里就选择在近邻地里示范,结果,接受推广的村民都获得丰收,郑世全的油菜亩产只有50多公斤,当年的科技星当然也就没有拿上。2010年5月,溢水镇为打造茶叶产业,计划在大溪、西庄片区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800亩,郑世全闻风而动,帮助镇里干部一起动员村民建成标准化无性系茶叶基地,两次参加省外茶叶技术学习,并尝试茶叶与花生套种。2011年秋季,郑世全茶叶、花生都获得丰收,他也第一次获得了科技星。

  在竹山县,“十星”创建强调致富星,但又不孤立地突出“致富星”;强调“十星”一起上,但又不是笼统地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从实际出发,从打破发展的瓶颈出发,灵活地“一星带九星,九星促一星”,从而赋予“十星”创建充沛的活力。

  3个阶段,8次调整

  ——“致富星”催生农业内部裂变效应

  “人人都在创十星,一星不得心不宁。”“少了一颗致富星,没有脸面见乡亲”。人人争夺致富星所形成的“竞争机制”,在竹山形成了“创星就是创业”的氛围。

  每个周末,在楼台乡三台村的人和山庄,人们总能看到一个小伙子在忙前忙后招呼客人。他叫薛光林,2011年底退伍回乡被选为村文书。看到家家户户门前的致富星,他明白:当好村干部的最大障碍是自己没有致富星,遂决定承包人和山庄。可是,母亲和爱人反对,因为既没有启动资金,又没有做农家乐的经验。薛光林说:“我在部队受了教育和锻炼,又当了村干部,如果自己连致富星都拿不到,怎么给乡亲们做表率?”在他的坚持下,全家人搬到人和山庄。一边学习别人的经验,一边琢磨待客定价技巧,生意迅速红火起来。薛光林也成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在罗家坡村,朵朵荷花亭亭玉立。植莲大户袁涛正在荷塘边指导工人除草。袁涛致富经历了这样的历程:靠采掘绿松石脱贫;转产莲藕,与超市对接,形成水产品商业链;从今年开始,他在千亩水面织造“莲+鱼+虾”立体种养模式,成立了麻家渡汇城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35家。尽管这样,袁涛仍然感到压力:“大家都发展得快,慢一点,明年的致富星就没有了!”

  罗家坡村是“十星”创建的发祥地,也相对比较富裕。按照“人均收入高出当年本村平均水平20%以上”的动态创建标准测算,该村今后五年农民获得“致富星”的起步线是人均纯收入要分别达6000元、7200元、8640元、10368元、12440元。

  1993年以来,“十星”的内容特别是致富星的内容一直在调整,一共经历了8次大调整、3次阶段升华。一方面,星的设置因时而设,比如,2005年,将卫生星分解成生态和健康星,新风星并于道德星;2011年,健康星改为卫生星,团结星改为义务星,科技星和文教星合并为科教星,都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3次升华,则意味着标准的3次大的提高,激励力度的3次加强。比如,1996年,对“十星级文明户”标准进行百分制量化,每星10分;2001年,分值打破平衡,突出致富星(40分);2004年,致富星调到首位,切实把群众需求与政府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住房改善收入高,产业项目最关键”的提出成为致富星创建的重要转折点。实践使竹山县认识到,仅仅看收入,不建立收入来源的长效机制,就难以巩固致富星带来的发展成果;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个体农民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农村经济非组织化的问题,必须把致富星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转移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上来,转移到城乡统筹、城乡经济的融合上来。

  宝丰镇有制作茶叶的历史,但由于分散经营,加之资金、技术缺乏,茶叶一直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几年前,竹山县争取到了一个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宝丰镇茶叶产业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圣水茶叶公司成立了。通过土地入股、农民成为职业茶农或向外输出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大户或公司集中,种植区内30%的农户进入公司。另外70%的分散农户,则通过“十星”创建、200多名创建指导员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按照是否参加公司组织的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培训成绩是否合格来评定科技星;按照是否遵守统一安排的程序、方法进行病虫统防统治、是否根据规定标准使用专用肥料等来评定生态星;按照收获的茶叶等级、总收入等来评定致富星,等等。这样,“十星”成为宝丰镇茶叶产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营销的管理工具。如今,竹山成为全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茶农户均收入从4000元增加到8000元。

  “十星”创建正逐渐由农村向城镇、社区、企业推展,发展星(一个基本条件是每年销售收入增长20%)激励着农产品加工企业把产业链向农村延伸。巴山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食用油10万吨,发展花生种植基地15万亩、油菜基地16万亩,8万农民因此被评上了致富星。

  在竹山县,“致富关键在产业”产生了这样的激励功能: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产生分离,茶叶、花生、蔬菜、肚倍、板栗、油菜等成为独立的特色产业。产业结构的分离又带来农村就业结构的分离,农民根据自己的专长,把自己配置到最擅长、最有效益的产业中去。专业化、职业化的农民出现了。城里企业把产业链向农村延伸,又以其强劲的市场拉力,“倒逼”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加快调整、升级。

  一个梦想,4万个实体

  ——新型农民释放农村经济发展的群体效应

  “我,十颗星!”36岁的刘春红脸上笑得开了花,头一扬,自豪地说。

  刘春红是潘口乡潘口河村村民。由于种种原因,“星”一直不多,以前觉得无所谓,但“十星”创建的春风日益强劲,刘春红坐不住了。她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乡邻,带着孩子们到村委会图书阅览室指导学习,出资3000元美化公共环境。今年上半年,刘春红一家终于如愿以偿。

  欠发达现象总是由“群体性因素”决定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等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本”。十堰市委书记周霁说:“‘十星’创建过程,就是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过程。它打破了农村社会传统、僵化的形态,激活了农村社会中蕴藏的积极因素,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释放了人的活力、创造力,培育了新型农民,从而赋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生能力和内在动力。”

  溢水镇东川村三组34岁的村民喻龙梅今年制造了一个新闻:给自己养殖的800只野鸡戴上新潮的黄色眼镜。她本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洗衣做饭。红红火火的“十星”创建激发了她的创业心。

  她首先想到了养蝎子,但研究后发现,蝎子对气候要求很高,在竹山不适合。再研究发现,一只成年野鸡售价150元,是家鸡的几倍。

  5月,喻龙梅建立鸡棚,买进1000只小野鸡。但小鸡长大了,问题也来了:野鸡相互啄咬,没几天就死了200多只。原来,野鸡是一种喜欢挑衅的动物,相互对视容易引发打斗,但只要给野鸡戴上一种眼镜,让野鸡看不到前方,只看到两边,打斗就可以避免。于是,喻龙梅给野鸡戴上了眼镜。到了秋天,销售额可以达到8万元。

  思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十星”改造了竹山农村社会,农村社会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又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积累了内在发展要素,尤其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量涌现。

  20年前高中毕业回乡时,文峰乡塘湾村种植大户王太新像许多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一样,迷茫、惆怅、痛苦。但是,致富星迅速给他带来希望。当年,他发展肚倍17亩,一举拿下致富星。但1995年,市场波动又让他20亩肚倍绝收。经受市场经济洗礼的王太新没有气馁,而是敏锐地认识到,市场周期有起有落。在别人纷纷改种其他作物时,他把倍农扔掉的树苗运回家,1998年发展到80亩。2006年,王太新和27户肚倍种植大户签订生产技术服务合同,成立了肚倍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塘湾村发展肚倍1000余亩,1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120家。王太新也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文明科技示范户、全国绿色文明小康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太新说:“一个人做不了产业。规模大了,品牌响了,一个产业才能够真正立起来!”

  王太新的话铿锵有力。他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据统计,“十星”创建以来,竹山县培育新型农民9万人,专业合作社达到250个,农民经营实体4万个,特色产业基地达到90万亩。一个激越的时代激活了一个个创星创业的细胞,催生一个个新型农民,他们拥有同样的致富梦想,一起释放出农村经济发展的群体效应,汇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力量。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刘翔或能赶上全运 郜林进球国足1-1加纳
  • 娱乐50岁杜德伟光棍节娶嫩妻 兄长代宣婚讯
  • 财经温州部分炒房者深度被套 称感谢国家调控
  • 科技京东“最后恶战”:提前一季开打
  • 博客阎锡山计划暗杀毛泽东 雷锋离开我们50年
  • 读书勇如老虎猛如狼:中国哪个省的兵最厉害
  • 教育国际游学昂贵火爆 体验名校却成到此一游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容易误吃的虫子危害排行 喝牛奶致癌?
  • 女性调查显示周三最易网购 范爷机场变装秀
  • 尚品女人痴迷的六大名包 路易威登七夕节礼品
  • 星座数字揭秘刘翔其人 爱情面包你选啥
  • 收藏赵忠祥北京豪宅满屋古董过亿 大龙邮票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重庆持枪抢劫案嫌犯周克华被击毙
    2. 2两名民警击毙周克华后现身讲诉对射过程
    3. 3周克华今晨在重庆一皮鞋厂附近被击毙
    4. 4庐江艳照门两名当事人被双开
    5. 5重庆警方公布周克华被击毙现场图
    6. 6周克华在胡同中与民警对射被近距离击毙
    7. 7济宁扫黄卖淫女被抓哭诉孩子没钱上学
    8. 8不雅照主角之一疑为某高校团委副书记
    9. 9动画模拟周克华被击毙全过程
    10. 10实拍重庆警方全面搜捕歌乐山围堵嫌犯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