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老人养老?(图)

2012年08月21日02:15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谁为老人养老?(图)

  漫画/王启峰

谁为老人养老?(图)

  资料图片老有所养,是中国普世观念对于老年人生活幸福的一个简单写照。但是,在不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养儿防老的传统思维已经被现实所抛弃。近年来,多个地区开展了新养老模式的尝试,终究收效甚微。在这些探索背后,在家养老而不是去养老院,或仍是社会主流。

  当我们正在为养老金的巨大亏空问题担忧时,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悄然来临,社会学家们将这一趋势形象地比作“银色浪潮”。

  本报采访专家得来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不仅如此,“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已达世界第一。

  近来,中国的养老问题因养老金财政的巨大缺口而凸显,但除了财富对于养老的单纯支撑,谁来养老,也正在成为老年人迫切需要的一个答案。与此同时,各地对于养老模式的探索一直未曾停止,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中国的养老模式呢?

  拿啥养老?

  上海“以房养老”和生态基地实践

  早在1979年末,上海市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已经达到了7.2%,开始进入老年型人口的时间,比中国进入老年型人口要早20年。也正因为此,上海从进入21世纪以来,就开始了养老模式的探索。

  其中,最著名的实践是2007年开始的“以房养老”模式。当年,正是楼市在中国发力的最鼎盛时期,该模式的特点是:以65岁以后老人为根本服务对象,鼓励老人把房子卖给政府(老人有生之年可以居住),政府将售房款项提前预支给老人;或老人将房子产权抵押给政府,每月可得部分养老金。

  但很多老人并不接受这种看似很商业的养老办法,加之房产价格缺乏有效公证,导致政府的这一项措施遇冷。在2012年7月20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长马伊里坦承了这一模式是否执行仍需“慎重”。

  上海“以房养老”模式,曾一度得到了多地的效仿,但至今没有成功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会议上,马伊里介绍上海将探索建设“全生态”养老示范基地,比如已经开建的崇明东滩养老基地,将优先满足本市户籍老人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上海的崇明东滩养老基地,可以看成是杭州等地建设的老年公寓的“升级版”。

  它的特点是,改变老人是社会负担的传统看法,吸引社会资源(资金),以生态建设为基础,把庞大的老人群体看成一种产业,将养老社区变成服务老人为主的产业化集群。毕竟,现在的中国是“卖方市场”。

  一床难求?

  依靠机构养老模式不是趋势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曾对北京的养老院床位进行过调查,北京第一福利院由于是公办,价钱便宜、服务好而一床难求,目前有9000多人在排号等待入住,全部满足预计要等十几年。而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却因为价格昂贵,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少人入住,荒草丛生。

  事实上,北京和上海多地的公办养老机构,只针对失智、失能的老人,并且只有服务设备好的公立养老院才备受老人青睐,大部分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桂世勋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市养老机构在总体上入住率还不高。除市、区级社会福利院和地处市中心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外,以后需要适当减慢养老机构床位数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建设更符合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养老机构。

  据悉,2006年,上海市民政局提出,2010年全市将形成“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目标,要求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接受服务;并且在2005年至2010年通过市政府每年为市民办实事的形式,要求全市每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一万张,2010年末达到了这个目标。

  但在桂世勋看来,养老床位可适量而止。针对到2020年要让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计划,桂世勋提了反对意见。他的理由很简单:“80岁高龄老人占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比重2010年以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老年人的低龄化是个趋势,而上海市60-64岁常住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仅占0.65%,要那么多的床位做什么?”

  上海市民政部门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从计划的10000张减少到5000张。

  上海养老模式的今天,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说,将会是它们的明天。何况,也不能让几亿老人都住进养老院,即使是北京的4%全国最高,也依然有96%的老人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养老。那么,不进养老院,谁来养老呢?

  桂世勋认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养老模式还应该以居家为主,积极引导符合法律法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尽可能提高未来家庭代际结构中“四二二”的比例。

  对话翟振武:

  有钱不代表就能养老

  有儿童医院,为什么没有养老医院?

  华商报:国家针对养老政策的探索有很多年了,您有没有发现好的模式?

  翟振武:前几年上海有“以房养老”的模式,但是不主流。也有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区,让56-60岁老人去照顾更大年纪老人,这样的互助养老模式,在我看来都是为了解决养老资金的筹集问题,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模式。

  华商报:中国人更强调“养儿防老”,这样的家庭养老模式为什么今天就不行了呢?

  翟振武:与人们的流动性增强有关。现在即使一个老人有几个子女,都很少会在一个城市工作,更何况独生子女?家庭全国化是一个趋势,中国三人以下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64%,四人及以下家庭占85%,三代同堂已经少见,四世同堂根本就是稀有。

  华商报:在今天这样的格局下,子女们的养老责任似乎被淡化了,就导致了它的责任也无限大,我们对政府有期待,那么现在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

  翟振武:首先政府应该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它不应该让民间有过多焦虑。其次,政府应该看到养老不只是钱的问题,有些老人很有钱,但是临终死在家里也没人管,所以我们更欠缺的是一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比如有儿童医院,为什么没有养老医院呢?

  以物业公司为单位

  拓展养老服务

  华商报:架构这个服务体系,政府的责任边界在哪里?

  翟振武:政府应该主导和推动这个服务体系的构建,但应该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扶持一批带有公益性质的或者半公益性质的组织和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给予一定的市场利润,这样这个行业才有可能发展起来。

  华商报:如果利润小,没有企业参与进来,该怎么办?

  翟振武:事实上,我认为政府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在5-10年之间完成养老服务体系。

  华商报:您所说的这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操作模式是什么?

  翟振武:就是“居家养老”的模式。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上门医疗和保健服务,或者在原有物业公司的基础上,拓展业务范围,将部分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纳入服务范围之中。为了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益。组建大型的、跨社区的,甚至跨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连锁公司,能做到像麦当劳那样,能做到大规模连锁公司,你的效率就能够提高。

  华商报:我注意到,您提到了以物业公司为基本单位,为什么呢?

  翟振武:因为它的覆盖面够大。基本每个小区都有物业,一般的物业公司在两三年内就可以建起来,因为它本来就是为业主提供生活服务的,只要养老服务可以赚钱,比如去给老人做饭,洗衣服能得到报酬,为什么它不做呢?

  农村养老不容忽视

  华商报:居家养老的模式,您在不同的场合也都有所呼吁,国内许多学者也都认可,但是政府部门至今没有采纳,问题的症结在哪?翟振武:我认为主要是国家关于养老的战略方向不明确。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呼吁子女尽孝道,出门在外的也要“常回家看看”,没有客观认识子女养老家庭式养老的终结。另外也探索一些社区养老、金钱养老的方式,没有真正理解老人的需求,工作重点是有偏差的。因此,留给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华商报:那您认为居家养老能真正解决老人们的养老需求吗?

  翟振武:美国、日本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呢?养老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物质支持、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空巢家庭的老人可以从政府退休金或子女方面获得物质支持,但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日常健康监测保健方面却几乎完全缺失,分离居住使子女们很难在这三个方面提供有效的和长期的帮助,而居家养老模式都可以做到。

  华商报:在城市或许是可以这样,但是在农村呢,老人数量甚至高于城市,他们拿什么养老?

  翟振武:首先应该承认,农村养老确实是个大问题,不容忽视。但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新农保的政策,这些都很好。农村家庭相对来说比城市大一些,亲戚邻里的走动也很常态化,所以目前工作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城市。伴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都融入城市了,农村养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翟振武,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北京市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是全国公认的人口科学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资料链接

  发达国家(地区)是怎样养老的?

  英国以社区单位为老人提供服务

  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社区照顾的模式。主要特点:由社区对老人的饮食起居进行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并提供一些物质资源,如一些地方的志愿者为老人免费提供热饭等。除了物质上的满足,英国还规定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并传授长生之道。

  日本兴建社区老年服务站

  日本在养老政策方面,最主要的是“介护保险制度”,它要求40岁以上的公民参保,并将老年参保人分为“自立”、“需要援助”和“需要护理”三个类别,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作为“介护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产物,也是日本政府近年来着力推行的养老服务模式。它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营模式,实现了嵌入社区中的就近服务,使养老服务全方位进入家庭,“介护保险政策”得以落地。

  中国台湾多元化的老年公寓

  中国台湾一种常见的老年居住建筑是城区综合体形式的老年公寓,主要面向中高收入的老年群体,社工参与是其重要特色。老年公寓多为高层建筑,在一栋建筑中,既有独立、半独立的老年人居住单间或套房,又配套有全面的公共服务,如馆内门诊、健康咨询、会客、棋牌、表演、餐饮、娱乐、美发、视听等内容。运营模式可以采取租赁式、产权式或产权带租式等多种形式。

  ■结束语

  我们为什么如此关注养老?

  截至今日,“直击中国式养老”的所有报道就刊发完了。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我们通过《养老院里的黄昏》、《在王府井拾荒,一群人这样活着》、《尝试结伴养老,让老年生活更有质量》、《安魂:一个父亲与早逝独子的“对话”》、《失独者自我寻觅的养老路》以及今天的《传统养老格局逐渐瓦解,谁为老人养老?》这些报道,试图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养老问题。结束时,我们似乎还要再重申一下,我们为什么如此关注养老?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老龄化成为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一个“关口”。著名人口问题专家蔡昉警告:中国刚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口红利三年内即将消失,但老龄化趋势凸显。日本在失去人口红利时已是发达国家,而中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北京大学人口问题专家李建新告诉本报记者,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迅速失去人口红利的关键,同时老年人寿命延长,缺乏消费能力却又必须赡养老年人,让中国迅速进入养老困境。

  首要的难题是养老金的巨大缺口。就在今年6月,“人保部”提出了“延迟退休”的计划,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养老金缺口已达1.83万亿!而这一缺口还将不断增大。

  没钱了,我们依靠什么来养老?而就在我们为养老金忧虑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又曝出了养老机构(院)床位不足,甚至至现在排队10年后才有可能求得一铺。

  而“养儿防老”的家庭传统养老格局正在被打破。李建新坦言,家庭规模和结构变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不仅是“少子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且是人口流动牺牲了三代人的幸福,我们有四千万留守老人,这个和流动性有关。

  在这样的流动性下,传承了2500年(孔子《孝经》)的子女养老格局被打破,孟子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论被颠覆。新中国1949年成立以来,第一批老人已经迫切地需要社会养老制度的支撑,但最好的养老模式是怎样的?我们的父母以及将来的我们,如何安度晚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答案。

分享到:
  • 新闻10名日本人非法登陆钓鱼岛
  • 体育辛辛那提赛李娜大逆转 超五赛首折桂
  • 娱乐蔡明神秘丈夫身份曝光 100封情书赢芳心
  • 财经沪指盘中跌破2100点创3年新低
  • 科技新一轮搜索战役打响 360搜索成全站默认
  • 博客专家:房价可能跌50% 马未都:不懂城管
  • 读书毛主席追悼会许世友带枪 日少女杀儿弃尸
  • 教育小学生4万元海外游学 发烧一周无人理
  • 育儿北京公办幼儿园9月取消赞助费 微博关注
  • 健康长期在外面吃饭会不会得结核病?
  • 女性法国女政客时尚进修术 燃脂舞蹈排行
  • 尚品不下农药就是有机葡萄酒? 不磨损的表
  • 星座12星座一周忠告 测如何吃定你男人
  • 收藏英博物馆要保普桑画 毕加索杰作被误赝品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1. 1女友或成周克华作案帮凶 已被警方提审
    2. 2警方称周克华作案前会跟女友交流想法
    3. 3动画模拟周克华被击毙全过程
    4. 4民警称警号有变是穿同事警服否认周自杀
    5. 5日本逮捕香港保钓船上全部14名保钓人士
    6. 6记者采访无意中录下女子偷窃全过程
    7. 7周克华被警方击毙后现场视频首次曝光
    8. 87名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插五星红旗
    9. 9长沙警方称周克华白天泡网吧晚上睡墓地
    10. 10保钓人士戴手铐抵那霸 下船高呼爱国口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