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我的歌舞我的团

2012年10月27日04:59  荆楚网-湖北日报
图文:我的歌舞我的团

湖北日报讯 图为:李宏音

  记者龚雪

  秋高气爽,古城生辉。25日,记者走进位于汉江江畔的襄阳市歌舞剧团,秋日的阳光把浓密的树叶染成了金色,院子里丹桂飘香,琴瑟之音伴着和风拂来,排练厅里一派热闹景象。

  可是,6年前,这里却是房屋低矮,院内杂草丛生——

  是谁让这里焕然一新?演员们异口同声:是我们的团长李宏音。

  初见李宏音,温文儒雅。就是这个个头不高的团长,在6年的时间里,带领襄阳市歌舞剧团、艺术学校近300名演职人员、师生,闯出一片天地,成为全省市州级充满活力的文艺院团,也树起了市级地方文艺院团发展的标杆。

  一

  2006年,是襄阳市歌舞剧团的低谷期,演出场次少,门庭冷落,年差额150多万。要走的演员各自寻找出路,留下的人员消极度日。

  时任襄阳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的李宏音临危受命,出任团长。没有退路的他,将个人的命运与襄阳市歌舞剧团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

  一脚踏进剧团大门,李宏音感到了心酸,办公楼、宿舍楼、排练厅杂乱无章,炊烟熏黑了办公室的墙壁,门是破的,窗是损的。

  面对窘境,李宏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这萧条破败的现状。他想尽办法从省里争取到20万元专款,用于房屋修缮、教室和学生宿舍楼建设。

  专款刚刚下拨,几位职工冲进他的办公室,拍着桌子质问:“为什么不把资金用于增加员工工资?”他端茶倒水,心平气和地解释专款性质、剧团发展思路,还拿出全团工资单给大家看。看着李宏音比自己还低的工资,这些职工释然了,感慨地说:“其实我们也想团里好,只要一心为公,我们就支持你。”

  李宏音聚拢人心,大量招募人才,将曾经外流的、北漂的优秀演员又重新请回团里。通过带薪上学,报销学费等多种途径,重新吸纳了30名优秀的编剧、导演、舞美、音乐、演出人才。目前,襄阳市歌舞剧团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梯队有序的人才队伍,被省文化厅评价为全省实力一流的市州级歌舞院团。

  二

  蒋黎,曾在省城武汉工作,闯荡过南方大都市,1996年回到襄阳市歌舞剧团。时光如梭,而团里的发展却静止不前。他看不到希望和未来,上班迟到,开会不来,工作散漫。

  如今,作为团里最资深的舞蹈演员,他41岁还活跃在舞台上,刚刚被襄阳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先进个人。演出之余,他还是襄阳歌舞剧团艺术学校的一名优秀的舞蹈老师。在舞台上,他激情起舞;在排练厅里,他挥洒汗水;在教学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和经验。表演、教学、排练,让他的生活忙碌而美好。

  随团教学,以教促团,是李宏音摸索出的一条地方文艺院团可持续发展之路。他出任团长之初,便加强了对襄阳市歌舞剧团艺术学校的正规化建设。

  专业课由本团优秀演员兼任,文化课外聘周边高中优秀教师,目前,学校已有舞蹈、器乐、声乐三个班、6个年级近200名学生。

  学生们大量参与随团演出,让教学落在实处。连续三年,襄阳市歌舞剧团艺术学校的高考录取率达到95%以上,其中不乏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高等学府。

  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国湖北·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上,团里的学生们和年轻演员们一起承担《望襄阳》、《盆鼓歌》、《盛情之邀》等歌舞演出,并与来自全国的明星、大腕们同台表演,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掌声。李宏音介绍,现在襄阳市歌舞剧团实现团校合一,艺校学生长期、滚动补充为演出阵容,优秀演员一人双岗,既参与创作演出,又兼顾艺校教学,已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三

  10月20日,为打磨音舞诗画《踏歌襄阳》剧本中的几处歌词韵脚,李宏音在办公室已整整工作了7个小时。从午后斜阳到月色笼罩,他浑然不觉,直到晚上9时,才冥思苦想出合适的字眼。

  一边管理,一边创作,是李宏音6年来始终如一的工作状态。《踏歌襄阳》是李宏音带领剧团优秀演职人员,与省歌剧舞剧院联袂合作,倾力打造襄阳历史上首部全面展示地方文化和特色的大型舞台作品。“作为市级歌舞剧团,应该责无旁贷承担起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名片的重任。”

  为打造精品,李宏音聘请襄阳知名的老艺术家担任文学顾问,自己动笔创作。他反复打磨剧本,推敲文字,前后经历了21稿。

  省市双方资源共享,在合作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本团演员,提升了创作实力。2011年2月,《踏歌襄阳》献演省“两会”,得到省城观众的广泛好评和专家们的一致首肯。

  因为重视精品创作、人才培养和演出质量,襄阳市歌舞剧团也赢得了市场。“目前我们的演出预约已排到了春节。”李宏音介绍,不但有随州、荆门、十堰、广水、公安等地的演出邀请,甚至河南等外省的也来电请剧团去演出。“现在工作忙碌起来,演员们也更有精气神。”院团发展生机勃勃,演职人员收入翻倍增加,学生们择业渠道通畅。

  目前,文艺院团面临转企改制,李宏音正为扩充剧团规模奔波。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襄阳市委、市政府已经正式同意划拨庞公新区的一块约150亩的地,用于剧团和艺术学校的新址。“我们的理想是致力于建设国家级的示范艺术院团和艺术职业教育基地。”

  (原标题:图文:我的歌舞我的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全国人大常委会终止薄熙来代表资格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完胜科贝尔 末轮决战阿扎
  • 娱乐王志文酒驾被警方查获 未达醉驾级别
  • 财经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须先进行风险评估
  • 科技苹果宣布iPhone 5今年12月中国内地开售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周恩来亲述:我没让部队打下林彪座机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