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信办十条规定开启微信实名制

图文:网信办十条规定开启微信实名制

楚天金报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下称《规定》)。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隐私

  《规定》共十条,其中明确提出,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后台实名、前台自愿

  规定还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公众账号应向主管部门备案

  针对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开设公众账号,应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规定要求,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微信:实名制仅针对公众账号

  公众账号已达580万不会大规模封号

  《规定》出台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腾讯微信团队,对方表示,这次新规是涵盖到整个国内即时通信行业,并非仅针对微信一家,个别媒体所称的“微信十条”说法欠妥。

  微信方面表示,其实在《规定》出台之前,微信就已经结合用户举报等手段,建立起了有害和不良信息的处理机制。接到用户举报后,会有一支专业的运营团队来进行核实,对举报属实的信息进行有效快速的处理,一般7天之内都会得到相应处理;此外,腾讯在打击不良信息以及网络黑色产业链方面还有专项的“雷霆行动”,半年以来累计封停假货公众账号3万个;每日封停欺诈广告1000万条。

  微信方面称,《规定》里提到的实名制,对普通微信用户不会有影响,《规定》针对的仅是公众账号部分。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局长徐丰也在7日下午的发布会上表示,《规定》要求“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也就是说,在公众账号注册过程中,后台要求完全真实身份信息,但前台可以有个性化的名字,自愿是否使用真实名称。实名制标准要求持身份证照片、绑定手机号、绑定银行卡三项标准符合一种即可。而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其实已经采取了实名制。

  微信方面介绍,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上有580万公众账号,对现有公众账号,腾讯不会进行大规模封号,只是希望公众账号的使用者今后要根据《规定》和公众平台运营规则的要求,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行选择恰当的发布内容。一旦发布违规内容,腾讯将会依据《规定》和公众平台运营规则进行相应处理。 (记者杨彦夫)

  网信办发言人答记者问:

  朋友圈发布公众信息应遵守“七条底线”

  问:《规定》出台后,微信公众平台中以发布时政信息为主的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会被关闭?

  答:《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无论以何种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都应当遵守服务协议,遵守“七条底线”。同时,《规定》还对时政类新闻的发布、转载提出了要求。因此,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会被关闭,取决于其是否依法依规发布内容。

  问:《规定》对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群组、朋友圈等功能有何影响?

  答:群组和朋友圈具有私密和公众双重属性。对用户的私密社交行为,《规定》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对用户通过上述功能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公众属性行为,《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用户签订协议,用户应按照协议约定遵守“七条底线”。

  网信办:将采取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关于实名制是否会侵害个人隐私,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回应说,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依法依规督促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保护个人隐私就要求相关管理者不要轻易介入私人交流空间,特别对非公开传播的通信内容管理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普通用户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至于《规定》是否将影响网络言论自由,网信办发言人姜军说,《规定》对于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尤其是时政信息,规定比较严格,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只提出要求遵守“七条底线”,在这“七条底线”之上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韩晓宁认为,“实名”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手段和对不当言论的震慑行为,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在为网络谣言追责提供基础的同时,更有利于畅通网络信息传播渠道。

  链接

  时政类新闻包括评论

  根据2005年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电)

  (原标题:图文:网信办十条规定开启微信实名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莎车村民谈暴恐头目:败类被击毙大快人心
  • 体育骑士3巨头!勒夫将加盟 杜兰特退美国男篮
  • 娱乐女神梅根闺房憾事:与大13岁老公无性生活
  • 财经多地业主弃房断供被银行起诉
  • 科技诺基亚中国裁员真相:被惯坏的贵族
  • 博客方舟子:大麻绝不是无害的毒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求职花十余万 拖3年全家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