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十年 十人十面
滨海十年 | 十人十面

2006年5月26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5月,我们来到这里,倾听10个人的故事,用他们的亲历与改变,从10个不一样的视角去见证这10年的滨海变迁。

31岁的赵鸿飞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像个假小子。在天津大火箭基地工作六年,赵鸿飞的高跟鞋和裙子都成了摆设,每天穿着防静电的白色工服和工鞋匆忙穿梭于4万多平方米的总装车间。

她现在是总装车间主任助理,负责长征5号和长征7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总体装配和测试。这是火箭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此后,赵鸿飞会跟着火箭一起去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

赵鸿飞所在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处制造大型运载火箭的基地,也被称为“大火箭基地”。因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直径达到5米,公路、铁路无法运输,于是大火箭基地落户距港口较近的天津滨海新区。

2010年研究生毕业期间,赵鸿飞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大火箭基地。当年这一新建单位在全国共招聘90名员工,赵鸿飞成为其中之一,也是学校中唯一一个进入航天系统的人。

31岁的赵鸿飞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像个假小子。2010年研究生毕业,赵鸿飞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大火箭基地。在天津大火箭基地工作六年,她现在是总装车间主任助理,负责长征5号和长征7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总体装配和测试。

最初应聘时,赵鸿飞觉得这是个高大上的行业。“肯定跟电视上播的一样,能看到火箭,参与发射任务啊,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

赵鸿飞刚到基地时,厂区初建还没有开始生产,“周围好多地坑、一片荒芜。跟最初想的一点儿不一样。”赵鸿飞跟着做基础建设,安装和调试设备。她用螺丝钉形容当时的自己,为整个火箭建设而服务。

一年后,生产上的进度和工作上的认可,使赵鸿飞进入了现在的总装车间。几年间,大小试验做了数十个,虽然还未经历过发射任务,但每一次试验成功都让赵鸿飞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家里人很难理解,你都没有参加过发射任务,你在忙什么。”工作上的保密性让赵鸿飞无法和亲朋解释太多,“但好在他们都支持我。”

工作中的危险,赵鸿飞不曾多跟家人提起,“怕他们担心。”赵鸿飞第一次接触的试验是长征5号的助推分离试验,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助推分离试验。“光那一个试验,我们从冬天到夏天,一直爬30多米高的塔架。”

长征5号是低温运载火箭,被叫做“冰箭”,用的都是环保燃料氢氧,做很多试验时,需要低温介质来进行。赵鸿飞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冬天下着大雪我们在户外做试验,爆破后就需要赶紧复查爆破的结果,有同事在抠起堵盖的一刹那把手套直接冻在了盖上,还好赶紧把手抽出来了。”第一天从分解开始,因为要把每个小碎片都找到,赵鸿飞和同事就在大雪天刨碎片,“基本我在那连续四五天都在雪地里一直工作。”

2015年底,赵鸿飞跟火箭一起到文昌发射基地做发射前的合练。第一次去发射场的赵鸿飞很紧张。“日常生产研制需要很多调整和摸索,而当时就像执行任务,很多不可变的因素,紧张感特别明显。”好在合练最终成功完成,到那时4个月过去了。“圣诞节去的,三八节才回来。”

赵鸿飞总是忙碌的,顾不上逛街,也顾不上打扮自己。“家里说让戴些首饰,进现场还要摘掉。基本就告别裙子、靴子、高跟鞋,有机会逛商场就买点衣服裤子。”工作后最长的假期是春节7天,回家陪陪爸妈,此外再没去过其他地方旅游。

赵鸿飞在家是独生女,在这里,“女员工也就占10%。”

赵鸿飞办公室的茶几上放着两包喜糖,是单位里刚结婚的新人给的。因工作带有保密性,又时常加班,社交圈子的狭窄,让公司里的女同事基本“内部消化”了。“有些从校园新招上来了女孩本来有男友,我们常开玩笑说组长让她加一个月班就变成自己人的了。”

虽然早早在新区买了房子,但因工作的忙碌,赵鸿飞一直住在这几千亩厂区的宿舍内,开启了社交基本靠微信,阅读就靠朋友圈,购物全部靠淘宝的生活模式。“快递员一天来两三趟,因为平时进车间不让带手机,谁到门口能把一车间人的快递全拿回来。”而当时,赵鸿飞的办公桌下还堆着几个快递盒子。

虽然辛苦,但对于这份事业,赵鸿飞没有丝毫遗憾。今年6月,长征7号运载火箭将在海南文昌首次发射,而这也是经赵鸿飞参与研制和总装并发射的第一枚火箭。

“既然我选择了这里,就该努力做好,否则就辜负我来了一次。”

1 7
  • 厂里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他们把青春献给航天事业
  • 厂区的模型,这里一代代人希望把家园建设更好
  • 工作人员在观看显示屏的数据
  • 装配车间的一角
  • 赵鸿飞的身体时不时有些小病,需要一些药物调理
  • 大厅,在这里结合了新技术,展示中国的航天科技成果
  • 厂区一角,人在这里会显得很渺小
  • 文字 巴芮
  • 摄影 邹壁宇
新浪新闻中心出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