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过几年再看南海1号也不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10:04 南方日报

  潮白

  前天,在被发现整整20年之后,“南海Ⅰ号”终于在阳江海域重见天日。沉睡海底足足800多年了,人们都想尽早一睹它的“真容”,但专家告诉我们,世人实现这一梦想,还需要等上5到10年。因为“南海Ⅰ号”进入“水晶宫”后,仍会被“浸泡”在海水中进行保养,海水温度、微生物生长情况等都要与之前的海洋环境相同。这个回答是对珍贵文物非常负责的态度,值得推崇。

  在我看来,“南海Ⅰ号”即使到了可以参观的那一天,人们——主要是游客们也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它不具备观赏性,不可能“好看”。它已经浸泡在海水里那么多年了,早就失去了当年的光彩,一定会令许多人失望至极,不过如此嘛。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如去年来访的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那么漂亮。而且最重要的,观赏也不是“南海Ⅰ号”出水的本意。我赞同专家的一种观点,“南海Ⅰ号”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物层面,如果突出作为旅游景点的一面,那就是在贬低它,可能真就辜负了先后投入的1.6亿元人民币。“南海Ⅰ号”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能让我们直接触摸宋代,透过它提供给我们的大量信息,填补认识空白,印证或校正现存的文字记载。至于船体实物,则很可能就像许多城市规划者眼中的文物建筑一样,属于“破烂”货色,根本不堪入目。

  在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衡量上,我们的各种博物馆也面临着同样问题。现在,除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可能门庭若市之外,多数则难免沦为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博物馆如何提升自身魅力当然是主要原因,从参观者方面来看,也需要摒弃头脑里的“宝贝”意识。记得早几年有记者近距离观察北京故宫博物院某个馆里的人头涌涌,发现人们在用来自祖国各地的方言谈论哪个是“小燕子”用的什么,哪个是“五阿哥”用的什么。博物馆成了印证影视道具的地方。平时我们在许多博物馆也看到,参观的人们大抵都是匆匆而过,在“镇馆之宝”之类的地方才会停下来满足一下好奇心。这样的情形太多,势必就贬低了博物馆的应有功能。

  “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出水,代表着一种非凡的成就——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古沉船方式。然而,从“南海Ⅰ号”浮出水面之时起,能否将它像在水底一样完好地留存于后世,却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专家说了,按照考古发掘的标准和规范,把“箱子”里面的文物清理好,保留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难度不会亚于它的打捞。而根据先前的报道,“南海Ⅰ号”上前期出水的瓷器,由于侵入瓷器釉面的盐分结晶撑破原有的光滑釉面,已经出现了裂痕。这就是说,挑战已经到来了。

  因此,即使我们仍然有足够的好奇心,也还是再耐心地等一等,等“南海Ⅰ号”适合露出“真容”的时候再“零距离”吧,无论这个时间有多长都不迟。800多年它都挺过来了,可别让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在我们这个时候糟蹋了,像当初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发掘出的文物一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