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丰:炒花炒茶炒狗 炒肥了庄家炒穷了散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10:57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尉丰

  昨天的新闻说:楼市渐渐降温,炒房人正开始转战“炒兰花”,外省炒房团已成兰花交易升温的幕后推手。

  不仅是“升温”,“炒兰者”还预计:国内的兰花市场在经历了近10年的“熊市“后,正在迎来“牛市”的春天。兰花,这只“炒兰人”眼中的“绿色股票”,俨然有快速飘红的迹象。

  说到炒兰花,人们可能记忆犹新。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出现过数次“兰花热”,每次热浪滚滚的程度都让人叹为观止。千金炒兰花,图的当然不是兰花的香和美,而是铜臭。而能拿来炒的,又何止兰花?近三十年来,炒普洱、炒藏獒、炒公墓、炒车牌、炒兰花……“题材”无限,高潮迭起,“炒作经济”已然成为一门显学,引无数投资客竞折腰。

  对这种非常态的投资模式,局内人徜徉其间、醉心不已,局外人则保持着一定的清醒。过分炒作某种并不具备实际价值的商品,对社会整体利益而言无疑弊大于利,可是,此风何以能此起彼伏、越来越盛呢?

  商品经济中,某种商品价格的高低、利润的厚薄,往往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也不仅取决于供求关系,更受“预期”的影响——如果大家都预计某商品会升值,那么这种涨价的预期马上就会推动价格节节攀升。这种现象的极端化表现就是,在某个特定的投资客圈子内,“预期”被人为地、心照不宣地成百上千倍放大;而赚钱效应又会吸引更多人一哄而上,引发“羊群效应”。于是,丑恶和黑暗交易应运而生——“圈内人”自买自卖,循环往复来抬价,而新入行的人在懵懂和躁动之下高价“接盘”,将价格抬上顶峰。

  由此可见,“炒作经济”的繁荣虽然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土壤,种子却是人心对“暴利”的渴求——国内如此,国外亦然(荷兰人17世纪也曾爆炒郁金香,上世纪末韩日等国也曾狂炒君子兰)。可见,面对一本万利的诱惑,人性是相通的,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就格外癫狂或浮躁。

  但又不得不承认,中国人近些年炒的东西未免太多、太滥、太离谱。而其造成的社会心理的冲击、正常价值观的沦落,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炒花也罢,炒茶也罢,炒狗也罢,都只是依托某个细微的实体,大炒概念、无限放大,其实质都是一种“击鼓传花”的赌博游戏,而游戏者则在暴利的诱惑下,充当了放手一博、盼着别人“接棒”的赌徒。而相对于炒股、炒楼,炒花、炒茶这些旁门左道更为险恶——它是一个更没有规矩的赌场,没有基本规范的信息披露,庄家任意操纵,散户只能跟着感觉走,朝不保夕。

  解决之道何在?试问“炒花人”,却道投资渠道太少。如果我们的股市、债市、楼市更健康理性一些,且不说“庄家”如何,至少大部分“散户”可能会远离这类炒花炒茶炒狗的危险游戏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