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用夏:中航面临国资增值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09:15 新京报

  作者:白用夏

  1月8日下午,东航股东大会表决揭晓,“东新联姻”被搁置,新加坡航空公司偕淡马锡定向增发33.12亿股H股的计划遇到挫折(1月8日《新京报》)。

  观察家普遍认为,收购的主要反对方中航所提出的“东航股价被低估”、“不能将国有资产贱卖给外资”等理由,对说服股东投反对票,起到相当大作用。

  但舆论在聚焦中航、东航“贱卖”、“非贱卖”一个个回合争辩之余,却忽视了另一个主角———新航———的态度。在投票前翻来覆去的两航激辩和A股、H股相关股价随之上下翻飞之余,新航总裁周俊成仅在12月12日表态,3.8港元每股是最高价钱,因为新航的购买是“有原则的”,而原则就是“被收购方的价值”。

  这番言辞的含义再明白不过:东航这个2006年年报亏损高达27.79亿,2007年上半年亏损又超过10亿的中国“国资”,其“价值”就值这么多。从此后近一个月新航再无新的报价建议,甚至连积极的介入姿态都未做出,不难看出,不论这个估值是否合理,但新航方面显然自认为天公地道。

  事实上3个月前的并购争议中,中航出价仅高过新航1.2港元/股,并非很高的抬价,但作为并购对手的新航却连还价的姿态都不肯做出。这让期待着出现你来我往、水涨船高竞购场面的投资者和评论家空等一场;不但如此,中国内地航空市场的价值也好,上海作为远东航空枢纽的地位和潜力也罢,都是令中航、甚至许多国人坚信东航价值,并千方百计让“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依据和基础。然而不但“并购主角”新航态度冷漠如龙套,整个收购争议期间,只能听见中航的慷慨激昂,东航的喊冤叫屈,却不见有国外新买家介入搅局,将东航的增发价推高,而这本应是资本并购市场的常态。这只能说明,对于东航的价值,许多境外大投资者的认识和新航并无大的差别。

  作为国人,当然应该、也愿意相信中航的投资眼光,更愿意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然而必须冷静地看到,如果仅从财务角度看,新航等国外投资者的冷漠并非毫无道理:一家连年亏损、背负巨额赤字的大型航空公司,在油价飙升、机票价格却无法同步提高、航线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大气候里,其生存和发展绝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从理论上讲,其股份价值已经是负数。捍卫国有资产价值的关键,并非是在投资市场上击退外国收购者,而是如何通过自身的投入,让东航这个重要国有资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扭亏为盈,使已经归零、归负的股份价值重新变成正数;并非仅仅拒绝“国资贱卖”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经营和调整,让已连年巨亏的国资增值。

  民意也好,中小股东也罢,他们支持国内企业并购东航,而对外资说“不”,固然表明了他们对捍卫国有资产价值的认同,及对“国资贱卖”的反对、反感;但这同样表明,他们希望国有企业经营正常,业绩优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利润丰厚,希望“国资”在国内经营者手中得到好的恢复与发展。显然,这些投票反对外资介入的股东和普通民众,并不会认同东航继续巨亏、继续沉沦,不会认同东航这一国有资产因经营问题一步步烂下去,不论它是烂在国人或洋人手中,他们都是不可能满意、不可能答应的。

  杯葛东新恋,击退洋投资,既反应了中航的实力和能力,也表明了其捍卫国有资产的决心。但要令“国资”不致贬值,击退外资只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的一步;而如何拿出令东航和各方面信服的方案,让后者相信自己能让东航走得更好,让这一国有资产迅速保值增值,并通过努力和经营切实兑现,才是对喊出“捍卫国有资产价值”响亮口号的中航最艰苦、最严峻的挑战。

  □白用夏(上海 资深媒体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