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向暴风雪里的每一位记录者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07:32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1月中旬以来,一场罕见的雨雪极端天气影响我国西北和南方大部分地区,许多人有家难回。值此危困时刻,人们欣喜地看到了社会各界高扬扶危解困的高贵理想,看到人性的光辉在关键时候闪亮。

  人们常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对记者而言,无论是报道天灾还是人祸,对人间苦难勇往直前的见证,理应成为他们必须面对和担当的一种“幸运”。这一次也不例外。

  面对这场突发的雪灾,媒体充分发挥了沟通和引导作用。雪灾报道成为各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记者在这个特殊时刻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大雪压垮的输电架下、冰冻阻塞的京珠高速公路上、滞留数十万计旅客的火车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节目发出了“爱心守望,风雪同行”的响亮声音,成为救助困于路途中的司机的平台;湖南卫视紧急组建直升机航拍报道组,不畏艰险出发;灾情发生后,本报记者同样在第一时间赶到风雪飘飘的灾难现场,和全国各地参与这场雪灾报道的媒体一起,讲述发生在刚刚逝去的冬天里的感人故事。

  必须承认的是,虽说这种直面和担当,是新闻记者必须坚守的职业追求,但是,“桅顶瞭望者”之殊荣与理想,并不排斥其他公民的舍身参与。职业理想之外,是一个更大的社会理想。事实上,正是无数公民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有意无意间塑造了记者的灵魂,坚定了他们“以真相救济社会”的决心。任何公民都可以以其特有的方式,向社会道出其所见到或经历的“雪灾”、人生旅程中所遭遇的不幸与不公,如同理直气壮地道出每一次社会进步带来的、令人眼热心动的欣欣向荣。

  在灾难片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一个人流落荒岛,他首先要做的,是在沙滩上摆画出一个巨大的“SOS”图形,或者燃起一堆篝火,向过往的船只或直升机发送求救信号。发生于2008年年初的这场风雪围困了许多人,然而,这场风雪也让自救者与救他者走到了一起,在灾难即将来临或者已经发生时,总有一群以记者为代表的记录者,能够临危不惧、冒险犯难,不断将困顿者的困顿之苦发送到四面八方,引来救援。可以肯定的是,此情此景,无论是自救还是救他,都是一个社会在自救。

  人们为什么关注灾难新闻?显然,它不能简单归因于潜伏于人心中的“审美悲情”,也不是有哲人所说的“当风浪搏击的时候,从海岸上观看别人痛楚是一种快乐”一般的势利,而是在悲剧发生的那一刻“时间静止了”。人们被从各种忙碌中,拉回到个体生命与社会责任的起点,重新体会个体生命的孱弱,重新思考社会责任的价值。

  与此同时,在曾经的灾难性事件中,有的人失去了亲人朋友,有的人失去生命和健康,即使是那些与灾难保持着距离的人,也会因为人类之间独有的同情感同身受。对灾难的关注与体认,更让人们重新体会到埋没于日常生活中的、久违的崇高情感。为此,记录者们义无反顾地上路了,他们在路上观察,他们在路上记录……

  也正因为此,2008年迎战暴风雪的人们,不约而同想起了发生在2003年春天的“非典危机”。那场灾难,令许多人内心已近风雨飘摇,然而,同样是这场灾难,如同良心与正义的惊蛰,使一个社会走向团结,并最终战胜了灾难。

  就在昨夜,春天已悄然来临。站在今天的晨曦里,我们向迎战暴风雪的每一位记录者致敬———感谢你们记录着这场灾难,记录着在灾难中闪光的人性与责任,并经由这种记录,向公众传达每一个关于希望、温暖、平安的信息。暴风雪不止,你们的身影不会消失,祝你们平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