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农:疯狂重播的电视剧也是毒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12:02 深圳商报

  作者:高农

  许石林先生发表在2月14日场论上的《赵本山小品是“毒品”》一文,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方,说许多人喜欢赵本山的小品,春晚很依赖他的小品,像吸毒者依赖毒品一样离不开他。借用许先生这个比喻,我想把现在疯狂重播的电视剧也比喻成“毒品”。如果说许先生是褒义,我则更多的取其贬义。

  据日前的《北京晨报》报道,春节期间,众多重播剧如《士兵突击》、《西游记》、《家有儿女》、《闯关东》等成为了荧屏霸主,央视及地方台都在“疯狂”重播。而且,重播出现了“新气象”:一是以前重播多占用“非黄金”时段,现在则安排在黄金时段;二是重播的频率越来越高,《士兵突击》从2007年暑期火到了今年初,估计这股热乎劲儿还得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央视也破天荒地加入到重播的队伍中。

  何以至此?电视台方面说重播可以保证收视率,有了收视率就能积累人气招徕广告;制片方说重播没钱可赚,受益的是电视台和观众——其实如果说受益的是观众,确乎有点“大义”了,从经济利益上说,受益的只有电视台;从市场效果上看,制片方也是受益者。

  对待重播剧,观众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依然喜欢,如一位观众的感受:《士兵突击》“我台词都会背了,角色也烂熟于心,但还是看不厌。”二是有点烦,一部《西游记》播了二十年了,真的不知道还有多少成年人愿意看,不过吸引一下没从上世纪过来的孩子们罢了。但无论你喜欢重播还是讨厌重播,它都是“毒品”。

  喜欢看的,百看不厌,天天晚上重复许三多、朱开山、孙悟空……就像着了魔一样,把自己圈在这样一个有限的视听空间中,还乐此不疲。这与孩子们迷上电子游戏一样,成了一种不能创新、不愿扩展的自我封闭式依赖,既耗掉了有限的休息时间,也耽误了欣赏别的风景。不愿意看的,就像抵制“毒品”一样频繁换台,换来换去仿佛总也跳不出那个熟悉的圈子,百无聊赖。

  其实“疯狂”重播对制片方来说,更像是“炒作”,而对电视台来说不是取悦观众而是“取巧”。根本上是优秀作品太少而经济利益至上下的电视节目同质化。一部《西游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沾足了光。但冷静地想想,是不是也说明我们对古典名著的还原演绎能力,太停步不前了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悲哀了?“疯狂”重播深层次上是电视剧的“萧条”。

  当观众对某个电视剧审美疲劳而变成随机选择的时候,实质上收视率也是无法保障和稳定的,今天或者此时选择这个台,明天或者彼时就有可能选择别的台看。总体上,重播并非在聚集观众,而是在分散观众,稀释着观众的激情总量。所以,一定程度上必然造成电视资源的重复浪费——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毒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