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从见义勇为到见义怕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6日07:33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陈一舟

  4月22日,郑州市民牛丽骑电动车在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后面有一老太太跌倒,便倒车过去扶起老太太,岂料老太太却称是牛丽将其撞倒。警察闻讯来处理事件,目击者纷纷表示牛丽并没有碰到老太太。(4月25日《东方今报》

  这样的事情已不鲜见。读到这则新闻,笔者一声长叹,立即想起了南京“彭宇案”的被告彭宇走出法院大门所说的一句话:“再不会这么冲动了”。面对此类频频发生的道德遭遇讹诈的事件,人们一边谴责不道德,一边又陷入了深深的恐惧。情绪是复杂的,心态是彷徨的———谁还敢扶马路上摔倒的老太太?

  道德的义举遭遇无良的“诬陷”,所引发的注定是道德的退化———如此极端的个例,具有相当强烈的辐射性,从个体的迷惘到群体的担忧,最终影响着大众的社会行为,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故而,前不久,在江苏某城市街头就出现了老太摔昏无人敢扶这样令人叹息的一幕。

  社会需要美德,公平与正义永远离不了道德的力量。可现实是,不道德戕害道德的标本实例,却正让社会产生集体性的道德恐惧感,无形中导致了道德的滑坡。一味谴责“讹诈”的不道德,抨击人性的劣根性,从而呼吁道德重建,显然效果甚微。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不道德者的“良心发现和自我反省”,而应该思考另外一种成本更低、见效更快的消弭大众道德恐惧的途径。我以为,强化公共管理者的责任感,甚至有必要尽快建立健全一种严惩不道德讹诈之类的专项应急性公共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此种现象的蔓延。

  当前的公共管理,对“马路讹诈”行为的处置措施,缺乏基本的理性和应变能力。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处置方式过于“老套”和懒惰,往往是“各打五十大板”,实在调解不了就甩手推给法律———让双方法庭上见。这无形中是对不道德的一种纵容。就事论事,在郑州这起事件中,好心市民牛丽与“讹人”老太太之间纠纷的真相不难辨明,况且还有很多路人证明,警方依法处理就是了,但结果却不然。公理明显站在自己一边,却还是遭遇到了无尽的烦恼,还要面临经济上的赔偿……这不仅是这位好心市民的“郁闷”,也是道德的“苦恼”。

  道德缺失,管理责任和管理智慧不能缺失。只有公共管理依法行使权力给道德撑腰,才能打压“马路讹诈”这一危害深远的不良风气。也唯有如此,才能拯救日渐蔓延的公共道德恐惧感。在以往的舆论讨论中,到处充斥着谩骂和指责,感慨和焦虑,缺少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如果我们继续沉迷于攻击不道德者的道德素质,将不会有任何结果———该“讹诈”的还是要“讹诈”,该“恐惧”的还是要“恐惧”———可以问问那些现场的路人和读到新闻的读者,今后自己遇到马路上摔倒的老太太,还敢伸出手去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