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华:重建要点是财政出资与灾民参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09:06 新闻晨报

  作者:苏振华

  在救灾工作逐渐结束之后,我们将进入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要面对的两个根本问题是:钱从哪里来,怎么实施?

  目前的态势是,重建资金的来源呈多元化趋势。日前央行已宣布对受灾较重五省市增加再贷款额度70亿元,用于支持当地金融机构增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贷投入;中央财政业已安排700亿元用于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同时又安排各省区市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国内外社会各界则会继续踊跃捐助款物支持灾区。

  此次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重建资金将是一笔天文数字,估计以千亿计。尽管重建资金来源呈多元化,但要形成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要依靠中央财政出资。我国经济经过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中央财政已具备了相当雄厚的财政实力,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加上国企利润、各项收费收入,据专家估算,国家可支配收入近10万亿元,因此,中央财政是完全具备全力支持灾后重建的出资能力的。

  解决资金来源仅仅只是一方面,重建过程中可能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巨额的重建资金进行高效使用,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1998年水灾之后的重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重建资金被滥用,施工质量差形成大量的豆腐渣工程,重建工作被形象工程化,灾民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惠等等。此次重建必须在制度上做出安排,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在重建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民众参与机制,包括如下几方面:

  其一,资金的使用要透明化,资金投向的决策过程,可行性论证过程,都需要公开进行。在这些过程中,为了保证资金使用方面的公信力,应该制度化地吸收志愿者、专家、尤其是灾民代表作为特别监督员,对资金使用的全程进行监督。

  其二,重建项目的发包,应该以公开透明的招投标方式进行,以避免暗箱操作和有关方面的中饱私囊。至于私相授受甚至官商勾结的行为,则更是应该彻底杜绝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重建过程应该制度化地吸收灾民作为建设的主体,所需要的劳动力应首先吸收当地劳工、尤其是灾后失去工作的灾民。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为当地灾民提供暂时性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在地震中的损失,提高他们的自救的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大灾之中,灾民蒙受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若得不到有效救助,灾民尤其是失去了亲人的灾民会丧失生活的信心,让他们获得一份有希望的工作,将能帮助他们提高重建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助于他们尽快从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悲痛中走出来。如果这次重建不能杜绝地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那必然会形成新的灾难隐患。灾民对此有切肤之痛,由他们作为建设主体,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