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以工代赈比吃救济粮要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7日09:3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对灾区的多项赈灾举措正在逐步落实之中。已推行的关键举措有两项:一是举国之力生产帐篷和拼装式简易房;二是国家对灾区群众予以3个月的救济补贴,每人每天10块钱加一斤成品粮。

  笔者以为,除上述两项得当之举外,另一关键性的赈灾举措当属赶紧启动成规模的以工代赈举措,为有劳动能力的灾区群众提供饭碗,既管当前亦管“中远”甚至长远。

  以工代赈救助灾民,以国家意志(专项赈灾资金)加上市场手段为灾区“造血”,比单纯“输血”更显必要和迫切。这种做法古已有之,最早记载于皇祐二年(1050年)两浙路大饥,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时任杭州知州的范仲淹采取三项救灾政策,第一项就是大兴公私土木之役,以工代赈修寺院、建官舍、盖库房……用今天的话讲,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现阶段,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新农村建设,政府本来就已把以工代赈作为农村扶贫政策加以施行。具体讲,就是国家安排资金投入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由贫困农民以工代赈的方式投入劳作,以获取劳务报酬,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为使此项扶贫政策实施过程少走样,国务院还专门颁行有《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随各地救灾帐篷与简易房援建逐步到位,可以缓解灾区群众“安居”之一部分,另一部分的“安居”,就是解决灾区群众的生活来源,至少保障每个受灾家庭有一位成员能获得一个哪怕是临时性的饭碗。在震区推行以工代赈,其性质就是“以工赈灾”。具体而言,就是以国家赈灾资金包括灾后重建资金为支付基础,以修复和重建震区城乡基础生产生活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为内容,在复建与重建过程中,同步为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现金收入来源。

  眼下,国家震区重建首期拨款700亿元,各地捐款逾300亿元,合计千亿元资金,对广大灾民的就业与再就业可谓功莫大焉。而且,国家重建拨款若干年内每年都有,年度拨款数量会持续增加——今年下半年就有可能在700亿元基础上再追加拨款,故,震区以工赈灾方式至少可维持若干年。

  鉴于国内劳务市场已初步形成,以工赈灾还可扩大至劳务赈灾。也即,非震区劳务市场主动向震区务工人员开放,震区政府主动组织务工人员到非震区进行哪怕只是一年半载的临时务工,如此异地劳务赈灾与本地以工赈灾相结合,若组织得法,无异于向灾区开启了一个比吃救济粮、领救济款更为开阔的自救空间。所谓救灾以自力更生为主方可能落到实处。

  笔者注意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集中或调剂一批就业岗位,统一实施劳务赈灾。政策思路已有,关键是抓紧配套的落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