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黎明:志愿者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对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07:12 东方早报
作者:黎明 前些日子在四川灾区和一群志愿者共事相处,感慨颇多。虽则灾区景象触目惊心,即便似我这等没心没肺之辈也难免数次动容,然而,于险地结识一群仁者志士,不能不说是人生一桩幸事。 他们都是未经单位组织的自发而来的个人志愿者。住的是廉价的多人间,吃着几元一顿的伙食。就是这些人,为灾民大把掏钱时毫不心痛,在大把花钱的同时还一直怀抱“不能多做一点事情”的自责心情。从个人生活消费看,他们似乎都是穷人,但如果亲眼看到他们带来的一堆堆的救灾物资,看到他们包车结队开往偏远地带发放物资的作为,就会知道他们多是事业有成、衣食无虑的人。 “风子”(网名)在温州开户外用品店,又是为专业登山提供技术支持的带队人。震灾发生后,他和自己这个圈子的伙伴紧急组队奔赴北川。风子小队发挥专业特长,帮助没有山地设备和经验的特警进入山村,将许多灾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而后,又火速筹措各种救灾物资往灾区发送,仅奶粉就有2000箱。到6月底,包括转运朋友发来物资在内,他们发到灾民手中的物资总值已在百万元以上。当我问他对哪位志愿者印象深刻时,他说到了一位来自景德镇陶瓷学校的同学:这位同学值钱的财产只有一台电脑,为了筹集路费到灾区当一名无报酬的搬运工,他卖掉了心爱的电脑。 来自北京环境艺术设计圈的单星剑,带来40多位朋友委托给他的40万元的捐款,还有自己买的3万多元的药物。把捐款上交后,他接着就跑灾区送东西。由于前两天只顺着大路走,所到之处看到物资并不紧缺,他就为自己“没做什么事”而心情郁闷。后来跟我们的车深入偏远村子,所带物品解了一些灾民的急,这才放松了心情。为了少支出200元机票钱,他去重庆飞北京,其间正遇到两次余震,他反而又回了成都,带来在重庆买的4000多元的婴儿和妇女用品。 网友染香在户外用品店为一双登山鞋讨价还价,老板觉得很奇怪,说你买下了小店的所有帐篷和一大堆东西,为什么还在乎一点小钱啊?染香说那些东西是给灾民用的,买鞋是自己穿的,那不是一回事。老板一听,按进价卖了那双鞋。 有位被青年志愿者叫耿姐的女士,来灾区之前是在广西某地支教,当地连电视都没有,消息很闭塞。她在5月14日回家探亲的途中才知道四川受了灾,于是即刻改道,买了几千元的药品送往灾区。 个人志愿者可不是好当的,其基本的条件是奉献精神。描述他们的内心世界比较困难,但他们的共性却有线索可寻。 自爱自重,这是他们基本的心理特征。自爱自重的人才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高度关注。这使得他们较一般人更加关注精神生活,将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和造福他人联系起来,在实现社会公益的活动中获得心理平衡及其成就感、充实感。于是在钱财方面具备洒脱和宏大式的气质,认为把钱花在人道救助和公益事业上更有价值。同时,这种心理特质让他们毫不在意媒体和别人对他们是否关注,因为他们的活与做,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心。 他们身上,独立自主的特点表现明显。这些个人志愿者在救灾活动中不约而同地把“拾遗补缺”当作指导思想。到政府人员关注不多的偏远之地,通过深入灾民而独立获取物资需求和其他信息后自行行动。他们面对有些灾民“感谢政府”的谢词,也总是说明自己并无官方身份……这些默默为集体和社会而努力做事的人,平时却极少“爱国”和“集体主义”的话语,甚至连政治话语也很少见。从这些人如此之低调的表现看,也可知独立真诚的“个人英雄”意识,和群体利益不仅没有矛盾,并且可以融合得天衣无缝。 阳光,宽容,与人为善——他们平时的心态和姿态就是这样。这也是自爱与自重心理特质的扩展。住在一起的个人志愿者们,在拥挤的环境中,均能善解人意,相互体贴。没有人介意他人的打扰或“侵占”,没有一个“小气鬼”和“小人儿”,在他们之间几乎实现了“共产主义”的集体生活,人际间的和谐程度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这些人都上网,但没有一个是在网上喊打喊杀的人。 造福社会必得“与有肝胆人共事”,而“与有肝胆人共事”的条件是自己先要有“肝胆”。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深入研究个人志愿者的特点和成因。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