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加藤嘉一:北京交通困境与“格差”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14:11 瞭望东方周刊
文/加藤嘉一(KatoYoshikazu)(日本) 如何在“格差”及“格差二元心态”之下理顺北京的交通困境,是政府的一个巨大挑战 最近在日本流行一个词,即“格差(Kakusa)”。“格差”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差距”,泛指各种“差距”— —贫富、能力、条件、信息、地位、观念等等。 无论是在老百姓口中还是书架上,在今天的日本我们都不停听到和看到“格差”。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各种社会结构或现象正在“冲击”着日本国民。低收入劳动者、“打工族”、甚至“无工作者”的增加,新的贫困群体的出现,日益较少的“机会平等”、城乡差距的拉大等等,都属于“格差”现象。日本国似乎已经进入“格差社会”了。 我这个住在北京的日本人也常常想起“格差”,特别是在每周五傍晚必有的“堵车时光”。 上周五,我晚上7点在城东的国贸约了朋友。5点半从位于北京西北角的北大宿舍出发,一出来就在校内遭遇了“车流”。北大是学术场所,但到了周五傍晚时,似乎变成了“车展”。好容易挤出来,却又打不到车,只好走到五道口城铁站, 在那里换城铁到西直门,再换乘地铁。 到了五道口,看到的又是人海。进入地铁2号线的门口,仍然到处都是人,在这里排队排了15分钟才进去。20分后到了建国门,换乘到1号线,1号线又是“人海”,挤不进去,等了两回才上车。最后7点20分钟终于到了国贸站。很惭愧迟到了20分钟,虽然决不应该,但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常态。 为什么最近地铁里人特别多?冷静一想,原因很简单:公交费用降低了。现在坐地铁去哪里都是2元,比原来便宜半倍多。而且5号线开通了,今后还会开通几条线,奥运前后,北京人利用地铁的情况一定将进入“飞跃期”。 廉价和完善地铁系统,本来应该给城市运转带来正面影响,但北京今天的交通状况却并不那么乐观,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在地铁利用者增多的同时,另一方面,由于“富人”不断增多,私人汽车的拥有量也相应增多。据说,每天在北京新登记私家车达到1000辆,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公交车呢?利用者至少没有减少吧。出租车呢?我常常打不到车 ,据此推断,利用者也应该没有减少吧。今天北京的各类交通手段似乎都在增多,但每一种方式却都各有困难和烦恼——开车堵,公车挤,出租车难打。 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的北京,大多数东西都涨价了——大到房子,小到食品,但地铁和公交车却越来越便宜。为什么?交通系统中的出租车比原来贵了,我刚来北京时每次都坐1块2一公里的,现在也没有了。而私家车却越来越多。这怎么理解?我只能想到阶层的“二元化”,而且相对于物价高涨,低所得者的收入没有相应地增加。日语里的“格差”正在北京显现。 对“格差”的下层来说,地铁和公交车降价也许是政府对百姓的“物质回报”。在当前社会快速并深刻转型的形势下 ,政府希望老百姓能够理解并且坚持。 对上面的人来说,其实,北京“地上”的交通状况这么混乱,买车、开车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地铁多快啊,养车费多贵啊,停车多麻烦啊,交通事故多头疼啊。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毫不犹豫地买车呢?我又想到“面子”、“物质欲”等因素。我很可以理解,在周围人还没有那么多钱的情况下,自己有了钱,确实想以物质的形式,在“格差”当中显示自己的优势,享受优越感。 如何在“格差”及“格差二元心态”之下理顺北京的交通困境,是政府的一个巨大挑战。对我这位老外来说,有根据、有逻辑,并以科学的方式去描写今天的“北京现象”,也是一件艰难的过程。我们也许都需要时间。-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