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从高考舞弊案反思耻感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07:19 珠江晚报

  作者:潘多拉

  年年高考,几乎年年都能听到高考舞弊的消息。今年被曝光的高考舞弊案,先有湖南耒阳市一中高考考点外,不法分子用无线电发射器向考生群发答案,接着有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局副局长等人组织20多名学生赴甘肃省天水市集体冒名替考。

  考试舞弊禁而不止,各界要求"铁腕严惩"的呼声不绝于耳。同时人们普遍认为,反舞弊犹如反腐败,制度建设永远比道德建设更重要,空喊道德口号无济于事。

  制度建设固然十分重要,但制度最终只能"防君子不防小人",君子才有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才能认同并遵守制度;小人则会致力于钻制度的漏洞,即便钻漏洞未遂受到惩罚,也只怪自己手段不高明,运气不好。任何制度都不可能严密和完善到绝无一个漏洞的地步,在小人面前,再好的制度都可能失效。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惩治腐败,曾出台过将贪官"剥皮揎草"之类酷刑,"制度建设"之严苛无出其右,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笔者有个朋友,去年赴美国一所大学进修,发现美国大学的考试制度太"荒唐"。比如说,某系有两个班,上午一班考试,下午二班考试,考题完全相同,但校方从不担心二班学生去找一班学生打听题目,或者一班学生主动给二班学生泄露题目。事实上,这两个班的学生也的确不会干这等舞弊之事。为什么?除了慑于"严刑峻法"(学生一旦有舞弊行为,不但受到严肃处理,还将在信用档案上留下永远的污点),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考试舞弊怀有强烈的耻辱感,这种耻感既来自制度的宣示作用、"严刑峻法"产生的威慑力,也来自长期道德建设对个人内心形成的约束,甚至来自个人的坚定信仰。久而久之,耻感积淀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使他们对一些明显的"制度漏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在一些道德建设卓有成效的国家,"制度漏洞"比比皆是,但人们普遍没有"钻漏洞"的意识,更以"钻漏洞"为耻、为不屑,所以"钻漏洞"的现象十分少见。

  当下之计,我们需要深刻反省传统的道德教育为何难见实效,为何不少教师、学生对考试舞弊缺乏最起码的耻感。要对症下药,大力改革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代之以充满人性和智性、具有时代感和科学精神、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内容,培养出更多的君子,才能为制度建设发挥作用创造基本的条件。

  暂不论及信仰层次,先设想一下,什么时候,中国学生培养起了美国学生一半的耻感、罪感,我们治理高考舞弊就有了现实的希望。

  作者系资深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