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平:用真相回应哈尔滨命案的舆论操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11:55   南方新闻网

  作者: 长平

  10月11日夜晚,哈尔滨某酒吧外发生一起命案。最先传出的消息说,齐新等6名警察酒后行凶,打死了22岁的大学生林松岭。于是群情激愤,谴责警察滥权施暴。随后,哈尔滨电视台播放了现场监控录像,人们发现林松岭打架时也十分勇猛。紧接着就有消息说,林家背景深厚,既有富商又有高官。随后民意发生了大转弯,成了“六提辖打死林衙内”,警察不畏强权,为民除害。

  民意没有定见,朝秦暮楚,十分盲目,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讽。其实,在这快速转变的民意后面,有一个不变的逻辑,那就是谁更坏就恨谁。大学生和警察相比,当然是弱势群体,无辜少年;警察为虎作伥,欺压良善,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跟高官富商比起来,警察又是可怜的羔羊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钱权交集的家庭,养出比坏警察更坏的恶少来也是常有的事。

  这件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短短一周之内,当事双方都先后成功地操纵了民意。它是一个观察民意如何被操纵的范本。

  我们一般认为,民意就是民众个体意见的集中表达。但是,在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如古斯塔夫·勒庞看来,社会群体中的个体与独立的个体完全不同。不管一个人多么聪明,只要他投身群体,就容易受到暗示和感染,从而变得盲从,冲动,简单化,极端化。勒庞在他的代表作《乌合之众》中,不无灰暗地说,群体的意见多半受领袖支配,民主不过是独裁者的一件漂亮的外衣。

  勒庞之后的历史证明,我们没有必要这么悲观,但民意极其容易被操纵,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操纵民意的第一要点,就是让他们的头脑中装满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往往都不准确,却又深入人心,难以磨灭。比如“河南人骗人”、“湘女多情”等等,都是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在“10·11”哈尔滨命案中,民众的刻板印象是:“警察很坏,有钱人更坏,当官的最坏”。

  操纵民意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有选择性地发布消息,甚至制造谣言,引导舆论。在此命案的开头两天,倾向于死者一方的人抢先发布了消息,强调了“警察”和“大学生”的身份符号,喊出了“知法犯法”的控诉,还引用了“孙志刚事件”的案例。应该说,这是比较熟悉媒体和民意的做法。但倾向于警察一方的人,更加谙熟此道,在监控录像曝光的同时,就广为散发了“死者家庭背景深厚”的消息。这些消息中,指名道姓地描述了死者亲属的社会关系,不由人不信。根据前述刻板印象,民意立即倒戈。

  尽管民意容易被操控,但只要你认同民主的价值理念,又不可能不尊重民意。那该怎么办呢?“10·11”哈尔滨命案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0月18日,黑龙江省政府召开记者会,哈尔滨市公安局官员称,经过逐一核实后,确认网上传言不属实,死者家没有高官背景。10月20日,死者家属及律师又召开媒体见面会,称监控录像公布不够全面。此后,民意发生了分化,一部分站到两边继续对阵,另一部分却从被操纵中觉醒了,不愿意在残缺不全的消息中争吵,把诉求改变成要求公布更多真相。

  可见,要让民意相对理性化也并不困难,只要信息透明,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此情况下,双方当然可以继续争取舆论支持,但是争取不同于操纵,影响不同于引导。争取和影响,好比在一个十字路口,说服一个健全的人走某一条路;而操纵与引导,好比蒙上或者刺瞎他的眼睛,用自己的手牵着他走。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